針灸究竟有什麼作用?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燻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

針灸究竟有什麼作用?

針灸有什麼作用?

溫經散寒

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痺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行氣通絡

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溼、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昇陽舉陷

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洩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

拔毒洩熱

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範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防病保健

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灸療可溫陽補虛,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穀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的功效。

針灸究竟有什麼作用?

針灸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嬰幼兒一般不建議進行針灸,尤其是囟門穴、風府穴、啞門穴等,不當針灸很容易發生危險。

有出血性疾病、自發性出血、損傷後不易止血者,不宜針灸。

潰瘍、疤痕、腫瘤和皮膚感染部位不能針灸。

疲憊無力、精神緊張、空腹未進食者,不能針灸。

女性在月經期間和懷孕時身體處於特殊狀態,應避免針灸。

眼部、胸背部、腎部、項部,腸胃病患者的腹部等部位,針灸時要仔細掌握深度和角度。

溫馨提示:

雖然針灸的好處比較多,但是它並不能起到百治百靈的效果,而且針灸不當對身體的危害比較大,因此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狀況進行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