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歌大法好,「愛國親歐」有療效?

雖然貴為法國國歌,但《馬賽曲》並不是每個法國人都會的“必唱曲目”。不過,這個現象很快就要改變。待到今年暑假結束,重返校園的法國小學生會發現自己多了一個任務:學唱國歌。

據《泰晤士報》6月26日報道,“國歌進校園”的倡導者乃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Jean-Michel Blanquer)。按照他的說法,這樣的課程內容是為了“愛國從娃娃抓起”,將孩子們從小就培養為愛國主義者,並讓他們警惕“歐洲懷疑論”,把“法國脫歐”、Frexit之類的“無稽之談”從他們的小腦袋裡趕出去。

法國國歌大法好,“愛國親歐”有療效?

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他是“國歌進校園”的倡導者。(網絡圖)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孩子們不得不硬著頭皮,學習對他們來說頗為佶屈聱牙的《馬賽曲》。按照課程設計,6歲時,他們得學會分辨國歌旋律、識別法國國旗,還得將攻佔巴士底獄的日期銘記於心——7月14日,法國國慶日。

到了8歲,他們將面臨更高要求。那時,孩子們需要記住《馬賽曲》的旋律與歌詞,認識法蘭西共和國的象徵——瑪麗安娜。同時,他們還得知道法語是“一門國際語言”,並瞭解世界上都有哪些法語國家。

法國國歌大法好,“愛國親歐”有療效?

瑪麗安娜是法蘭西共和國的象徵。圖為現藏於盧浮宮的名畫《自由引導人民》,創作者為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圖

等到10歲,孩子們必須習得“在公共場合演唱《馬賽曲》”的技能,並對何為代議制民主有初步瞭解。待進入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年,孩子們還將學習包括遵紀守法、自覺納稅在內的公民義務,學著尊重他人觀點,明白與別人爭論時既要據理力爭,也要調節情緒以避免暴力衝突。此外,他們還需要了解“藍白紅”三色國旗的含義,即法國的國家精神——自由,平等,博愛。

除了“愛國教育”,小學生們還將接受“親歐教育”,以防他們日後受到“脫歐蠱惑”,步了隔壁英國的後塵。他們得認識歐盟旗幟,熟悉盟歌《歡樂頌》——不過,會唱不是強制性要求。

法國國歌大法好,“愛國親歐”有療效?

法國國旗為藍、白、紅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圖為一位將國旗繪於面部的女子。(網絡圖)

這並不是《馬賽曲》第一次進入校園。事實上,每當法國社會面臨分裂危險,需要重申愛國主義、共和國精神、政教分離等核心價值時,國歌的重要性總是會被一再提起。2015年,法國接連發生多起恐怖襲擊,《馬賽曲》就一下子成為熱門歌曲,接下來的2016年還被時任總統奧朗德宣佈為“馬賽曲之年”。

《馬賽曲》創作於1792年。時值法國大革命,法國向奧地利宣戰,因此歌詞充滿戰鬥精神,呼籲法國人民拿起武器保衛家園、對抗奧地利的入侵和推翻暴政統治,慷慨激昂,極具感染力,確實是愛國主義的好“教材”。不過,也正是因為其創作背景,部分歌詞頗為血腥,比如“讓不潔之血灌溉我們的壕溝”“士兵將來到你們跟前,割破孩子與伴侶的咽喉”等等。

法國國歌大法好,“愛國親歐”有療效?

《馬賽曲》創作於法國大革命期間,是一首充滿戰鬥精神的歌曲。(網絡圖)

這些歌詞將伴著《馬賽曲》的旋律,於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之時走入法國校園。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然而,《費加羅報》的在線調查結果可能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意見:4.5萬名受訪者中,90%都表示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