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盧雄雞」法國的主力機型(三)

幻影4000戰鬥機(英文:Mirage 4000),是法國的單座雙發重型亞音速制空戰鬥機。幻影4000戰鬥機將原先之幻影2000擴大以容納兩具M53-P2發動機,鴨翼佈局,並採用全金屬半硬殼結構,門型制動片位於機身兩側進氣口,機翼前緣上方;機身、舵、升降副翼、機翼、垂直尾翼、固定前翼都廣泛運用了硼和碳纖維複合材料;是世界上第一架採用全複合材料、內置油箱垂尾的戰鬥機。幻影4000戰鬥機由法國達索公司(Dassault )1975年開始獨立開發,1979年3月9日首飛,在試飛期間顯示出來的性能完全能與F-15匹敵。但是,由於採購單價太高、政府訂購不足、出口不利等原因,使得計劃破滅,最終於1995年運往巴黎,成為勒布爾歇博物館的永久展品。幻影4000戰鬥機(英文:Mirage 4000),是法國的單座雙發重型亞音速制空戰鬥機。

“高盧雄雞”法國的主力機型(三)

布爾歇航空博物館的幻影4000原型機

1992年10月23日,法國勒布爾歇航空博物館迎來了一位新居民。這位新居民有著非常著名的氣動外形,讓人一看到它就能立即聯想到常盛不衰的幻影家族。博物館幽暗的光線給這架外形優美的飛機的發展項目打上了一個並不優美的句號,它就像高山上的雨滴,像掠過草原的微風,消失在法國航空史的長卷裡。它的消失代表了高盧人獨立研製重型制空戰鬥機夢想的終結,它就是達索公司的幻影4000戰鬥機。法國空軍研製和裝備雙發噴氣戰鬥機的數量很少、類別也不多。最初是英國格洛斯特公司的第一代噴氣戰鬥機——流星,之後的20世紀50-60年代,法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都是單發的幻影系列,只有空軍戰略威懾部隊的“幻影IV”轟炸機採用雙發佈局。其間,國營南方航空公司研製了雙發的SO-4050“禿鷹”(Vulture)噴氣轟炸機,並在此基礎上改進研製了SO-4060“超級禿鷹”參加法國空軍戰略轟炸機的選型,但由於SO-4060“超級禿鷹”的研製週期超過了法軍方的要求而被淘汰出局。隨後,法國空軍與英國合作進行了一些項目的開發,其中就包括AFVG(英法聯合研製變後掠翼飛機 Anglo-French Variable Geometry),當時正值可變後掠翼大行其道,英法顯然也想研製自己的變後掠翼戰機,但合作研製項目在1967年6月被取消,英國轉而與德國和意大利合作研製

“狂風”戰鬥轟炸機。而法國則埋頭於幻影F1戰鬥機的研製。其實,法國空軍早在1963年就提出了新型超音速雙用途戰機的性能指標,其中要求高空最大速度2.5馬赫,持續最大速度2.2馬赫。達索公司根據法國空軍的要求在“幻影III”的基礎上先後準備了4個備選方案,分別是幻影IIIT(幻影III換裝新發動機)、幻影IIIV(垂直起降型)、幻影IIIG/G8(可變後掠翼型)和幻影IIIF(固定後掠翼型)。其中幻影IIIG/G8有幾架原型機被製造出來,裝有2臺阿塔9K-50發動機。在1971年5月8日完成首飛。它的測試報告充滿了“優異的性能、變後掠翼的成功表現”等等溢美之詞。而幻影IIIG8在1973年7月13日創下的2.35馬赫的飛行極速仍然保持著歐洲國家(除俄羅斯外)軍用飛機的速度記錄。但是它沒有能夠開上生產線,原因顯而易見,雖然可變後掠翼在機動性和任務彈性上佔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可變後掠翼所需的液壓系統太複雜,飛機為此付出的重量代價也太大了,而且製造成本高昂。最終,進入法國空軍服役的是單發的固定後掠翼戰鬥機——幻影F1。

“高盧雄雞”法國的主力機型(三)

SO-4060“超級禿鷹”原型機和模型,具有全動翼尖設計

儘管如此,法國空軍尋求雙發戰鬥機的興趣並沒有因此而減弱。1976年4月,法國空軍的代表甚至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評估了麥道公司的F-15A鷹式重型制空戰鬥機。很少有人知曉,曾經有那麼一次,法國空軍離F-15戰鬥機是如此之近。法國是在60年代退出北約組織的,這意味著一旦爆發戰爭,它將不能像北約成員國那樣得到其他北約國家的支援,尤其是美國空軍的支援。法國必須憑藉一己之力撐起防空傘,空優戰鬥機在這種背景下便是必不可少的了。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高速、高升限、大航程佔據著空戰理念的主流,重型制空戰鬥機在越來越廣闊的範圍內證明了其價值。這就是法國在那麼一段時期裡對重型雙發制空戰鬥機如此熱衷的,但是讓高傲的高盧雄雞低頭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法國人最後還是沒有采用美製重型戰鬥機,達索公司再次扛起了法國航空業的大旗,1975年底,達索-佈雷蓋公司提出了2個全新的採用SNECMA M53發動機的方案,項目名稱為“蒼鷹”(goshawks projects)。兩個方案中一為單發,即後來的幻影2000;另一個方案為雙發,即幻影4000。兩種方案採用基本相同的氣動外形和內部結構,並重新回到了幻影III後一度中斷的三角翼道路上來。它與幻影III最本質的差異在於引入了電傳飛控系統。

“高盧雄雞”法國的主力機型(三)

塗有法國機徽促銷的TF-15A(F-15B)

說到幻影4000就不得不提到航空界傳奇人物——馬塞爾·達索。馬塞爾·達索原名馬塞爾·布洛契,1912年進入高等航空製造工程學院就讀,與他同班的同學中就有前蘇聯著名航空設計師,米格設計局創始人之一的格列維奇。1914年,馬塞爾·布洛契進入法曼公司負責飛行測試工作。隨後他創立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航空公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成功研製了多種軍用飛機。二戰期間,馬塞爾·布洛契因為拒絕與德國人合作而被關進集中營,險些命喪於此。1947年,馬塞爾·布洛契改名為馬塞爾·達索,並創立達索·佈雷蓋公司,從此成為法國航空工業。馬塞爾·達索始終將雙發重型戰鬥機視為一個挑戰和機遇的混合物。首先,20噸級的重型制空戰鬥機的市場確實存在,其他國家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成果,像

F-14、F-15和“狂風”。一些國家,尤其是中東國家對這一級別的戰鬥機有著很大的興趣。特別是以色列在1974年引進了美製F-15戰鬥機以替換過時的幻影III戰鬥機後,沙特阿拉伯也希望有新的戰機可以替換他們老舊的“閃電”式戰鬥機,並與以色列的F-15對抗。如果達索公司能憑藉雙發重型戰鬥機進入國際市場,將打破美、俄(當時的蘇聯)對這個市場的壟斷,其意義非凡。同時,如果出口成功,海外用戶也可以獲得一種可能性,一種不依賴美國或蘇聯的可能性,這已經超越了防務產品出口的範疇,有可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其次,由於幻影4000實際上和幻影2000用的是一個平臺,許多系統都是通用的,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研製風險;最後,達索公司對法國空軍的採購抱有希望,畢竟幻影4000和幻影2000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尤其是都採用同一種發動機——M53。用幻影4000代替幻影IV擔當法國核威脅力量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為雙發的幻影4000具備超過8噸的載彈量和很大的作戰半徑。

“高盧雄雞”法國的主力機型(三)

“蒼鷹”項目的雙發方案,也就是後來的幻影4000

馬塞爾·達索親自將這兩個方案提交給法國總統。他的建議非常簡單:法國政府為幻影2000的研製提供經費;達索-佈雷蓋公司負責全部幻影4000的開發。達索-佈雷蓋公司將動用自身資產研製一架原型機,這架原型機將承擔起技術驗證的任務。1975年9月,馬塞爾·達索宣佈達索公司將自行開發一種三角翼、雙發戰鬥機,作為幻影2000的放大版本。最初的名稱是“超級幻影三角”(Super Mirage Delta),隨後被命名為超級幻影4000(Super Mirage 4000),它的主要設計目標是中距攔截和超低空突防。原型機No.01/F-ZWRM在1977年12月完成。馬塞爾·佈雷蓋在他的1978年版的自轉中寫道:“幻影4000實際上與幻影2000相差無幾,本質上屬於同一個項目。但因為它採用了雙發佈局,這意味著它擁有更大的有效載荷和更遠的航程。它將成為美國人的F-15和F-18的有力競爭者,後兩者同樣也是雙發制空戰鬥機。

“高盧雄雞”法國的主力機型(三)

幻影4000原型機F-ZWR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