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曾欲改滕縣爲銘章縣

滕州歷史悠久,曾幾易其名,1947年國民政府還有一段欲將其易名為“銘章縣”的鮮為人知的故事。

1938年3月17日,滕縣淪陷。在滕縣保衛戰中,國民革命軍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壯烈殉國。9年之後的1947年有人提起以縣名紀念這位抗日英雄,提交提案的正是當年率領第41軍在滕縣與日軍血戰的軍長孫震。

筆者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查找到一份案卷號為17314的1947年11月9日國防部檔案,其中有“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孫震電請國葬故師長王銘章並將滕縣改為銘章縣又援張故總司令自忠例國葬故總司令李家鈺一案奉諭交內政部會同國防部合議具報”的文字。

國葬,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褒獎,國民政府於1916年12月18日頒佈第一部正式的《國葬法》。1940年5月16日,在棗宜會戰中殉國的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成為抗戰時期第一位國葬者。孫震電請國民政府像國葬張自忠將軍一樣,給予王銘章、李家鈺國葬待遇,並以王銘章師長之名命名滕縣,以示紀念。函中提到的李家鈺,字其相,四川省蒲江人,抗戰爆發後率兩個師隨第22集團軍出川抗日;1944年5月21日,李率部在豫中會戰中失敗,撤退途中,於河南陝縣秦家坡遭日軍便衣隊襲擊後犧牲。

內政部收到提案後,於1947年12月29日向國防部送達一份代電函,意為“應俟該省政府查復後另案核辦”。而後內政部又於“中華民國三十七年一月十五日”發函送達行政院,“奉諭催辦國葬王銘章李家鈺並將滕縣改名為銘章縣”。國民政府國務會議於1948年5月19日,通過了6位先烈的國葬案,為柏文蔚、陳其美、張繼、郝夢齡、李家鈺、覃振等6人舉行了國葬。可能是王銘章師長較其他6人職位較低、資歷較淺,沒有通過他的國葬提案。

此時的中共軍隊已勢如破竹,國民黨軍隊也頹勢凸顯。9月,濟南戰役開始;11月,淮海戰役打響,魯境國軍開始大規模南撤,國民政府也就無暇顧及滕縣易名之事了。(王功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