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治理系列報導①:變害爲利彰顯爲民情懷

  編者按:水,可造福一方,亦可為害一方。近20年來,福建莆田木蘭溪經歷了從屢屢成災、水害人躲,到溪流安瀾、人水和諧的鉅變。這一轉變,離不開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親自主導規劃、主持開工建設的遠見卓識,離不開莆田歷任市委市政府的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努力,更離不開治理者為民治水的初心、系統治水的智慧及生態優先的實踐。本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講述木蘭溪治水故事,探求新時代之下,如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不斷將治水理念和治水實踐推向新高度。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圖為夕陽下,木蘭溪像一條綬帶穿城而過,兩岸山清水秀景美 蔡昊 攝

  木蘭溪,福建省“五江一溪”之一,在閩中莆田發源、流淌、獨流入海,幹流總長105公里,流經一方土地,哺育兩岸兒女,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

  來到莆田,才能更加深切地體會到這裡的人民對於木蘭溪的厚重情感。歷史上,這條“母親河”也曾因為年年成洪及治河難度過大,令她的兒女們望水興嘆,甚至“愛恨交加”。改變來自於1999年。這一年,在再次遭受颱風暴雨洪災重創之後,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第一時間來到莆田視察災情,並留下一句擲地有聲的話語:“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蜿蜒曲折的木蘭溪 許武 攝

  自此,木蘭溪整治工程全面展開。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歷經近20年的不懈努力和綜合治理,如今不僅莆田市徹底結束了“福建省唯一一座不設防的設區市”的歷史,木蘭溪綜合治理也成為科學治水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樣本,全面實現習近平同志當年提出的“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濃情詮釋了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為民情懷。

一項根除水患愛民為民的治水決策

  千百年來,木蘭溪水患一直都是莆田人民的心頭大患。

  由於集水面積大、流程短、下游地勢低窪、河道彎曲等因素,木蘭溪極易發生洪災。只要上游仙遊東西鄉片區一下大雨,下游興化平原的南北洋片區就水流漫灘,引發洪澇災害,當地故有“雨下東西鄉、水淹南北洋”之說。據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資料統計,木蘭溪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發生一次中洪水,小災更是幾乎年年都有。但因為設計施工難度較大,長久以來,莆田沒有現代防洪工程。建於900多年前,號稱“福建都江堰”的木蘭陂,雖仍在發揮作用,但時過境遷,已不足以保現世安瀾。

  木蘭溪水患讓莆田人民深受其害。每逢汛期,農田房屋時常受淹,企業選址避之不及,群眾流離失所甚至背井離鄉……百姓安危受困於此,經濟發展受限於此,城市興盛受阻於此。

  根治木蘭溪,是莆田人民的殷切期盼和夙願。早在1957年,水利部就開始規劃整體治理木蘭溪,此後莆田市多次提議,但軟基河道、彎度巨大、沖刷劇烈等一系列世界性技術難題橫亙在前,項目“几上幾下”均未能付諸實施。

  1999年對於莆田而言,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1999年10月10日,洪水退去後的木蘭溪畔的新溪小學。翻拍自資料圖 餘杉芳攝

  這一年,正是福建省“千公里江堤建設”的緊要關頭。“這項工作1997年就啟動了,全省進展很快,到了1999年,有些地市都已建設完成驗收成果了,然而莆田卻遲遲沒有開工。”時任福建省水利水電廳廳長的湯金華介紹。木蘭溪的防洪工程建設是全省“最難啃的硬骨頭”。若再不開工,全省防洪工程建設也將受到影響,難以形成“閉環”。

  一場洪災成為工程建設的助推器。1999年10月,14號超強颱風席捲福建,木蘭溪流域陷入一片汪洋。回想當年的受災場面,位於重災區城廂區肖厝村的蘇寄涵仍歷歷在目。他眼看周圍房倒屋塌,路已成河,水面上漂浮著不少大木盆,裡面盛著大人小孩兒,大家正以盆為舟向外轉移。蘇寄涵迅速把自家的大盆騰空,讓兒媳抱著不足週歲的小孫子坐了進去……

  這場洪災過後,3萬名群眾寄居他鄉,2萬名學生被迫停課,6萬間房屋被摧毀殆盡,45萬畝農田被淹……

  一面是嚴重災情、百姓熱望,以及全省“千公里江堤建設”的重任;另一面是難以克服的技術難題和投入巨大人力、財力、物力的高風險,甚至包括來自更多方面的壓力——由於技術難度過大又長期懸而未決,許多群眾甚至部分幹部心存疑慮。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下圖為1999年12月,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義務勞動現場(翻拍自資料圖),上圖為同一地點近照。經改造拓寬後的河道兩岸洩洪區種滿了灌木植被。餘杉芳攝

  幹還是不幹?是立刻幹還是再等等?關鍵時刻,必須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決策的出發點,敢擔當、敢作為,不畏難、不退縮。

  10月17日,習近平同志第一時間深入災區,面對災情,他說,“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

  此後的幾個月時間內,習近平同志先後四次來到木蘭溪現場調研,多次聽取並實地檢查治理方案和技術準備。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1999年10月12日,專家對木蘭溪下游防洪一期工程進行技術設計論證。(資料圖)

  1999年12月27日,習近平同志將當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設的義務勞動現場安排在木蘭溪,並與當地幹部群眾、駐軍官兵6000多人一道參加了義務勞動。在現場,習近平同志深情囑託,一定要使木蘭溪變害為利、造福人民。

  一項為民除害的治水決策,成為木蘭溪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的起點。

一場科學治理久久為功的治水接力

  在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之初,習近平同志就指出:“治理木蘭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根治木蘭溪水患,遠非一日之功。在啟動木蘭溪治理項目之後的近20年時間裡,歷屆莆田市委市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治理工程堅持不懈並不斷得到深化拓展。

  從下游防洪工程做起,木蘭溪治理工程已經實施了四期,目前第四期工程仍在建設之中。

  木蘭溪的治理,防洪建設是基礎,貫穿於一至四期工程的始終。從受災最嚴重、技術難度最高的黃厝至港利河段開始著手,一期工程由習近平同志親自擘畫和推動。針對“裁彎取直”和“軟基築堤”兩大技術難題,他邀請國內頂級專家,反覆對工程進行技術論證,並在張鎮試驗段,基於木蘭溪地質條件、客觀環境,進行實體測驗。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大難題終得破解。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木蘭溪下游“裁彎取直”示意圖,紅色為原河道,藍色為治理後的新河道。餘杉芳攝

  2003年,木蘭溪裁彎取直工程完成,原來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為8.64公里,縮短7.36公里。2011年,兩岸防洪堤實現閉合、洪水歸槽,從此結束了莆田市主城區不設防的歷史。

  隨著各期工程、各項工程的不斷推進,從關鍵河段到幹流整體,從僅包括幹流到覆蓋各個支流,木蘭溪治理逐步實現了全流域防洪能力的提升。

  截至目前,木蘭溪防洪工程及生態治理累計投入近50億元,50年一遇標準防洪堤段總長37.4公里,佔下遊河段七成以上。木蘭溪下游地區已超過10年未發生重大洪澇災害,縣級以上城區防洪100%達標。 

  治水需要科學的理念。20年前,習近平同志在木蘭溪現場調研時就強調,一定要“科學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

  多年來,木蘭溪治理一直秉持著這樣的科學治水理念,堅持安全與生態相結合、控源與活水相結合、景觀與文化相結合,不斷書寫木蘭溪治理新篇章。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被人們稱為“城市綠肺”的莆田木蘭溪支流延壽溪中的荔枝林帶,保留著眾多荔枝樹(8月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堅持生態優先。始終把生態環保放在突出位置,加強全流域治理。全省率先在主要流域全面禁止新建水電站、石材加工、礦山開採等項目,率先實施水源保護地周邊禁止建設畜禽養殖場,健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開展水質提升攻堅行動……實施綜合走廊及景觀工程項目,建設覆蓋“三區一縣”的沿江生態廊道,全長約75公里。在莆田,幾乎看不到水泥砌成的河岸堤壩,取而代之的是竭力保留的原貌河岸,儘量減少工程對水生態的破壞。

  堅持系統治理。按照“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文化景觀”三位一體的理念,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汙水治理、岸坡綠化、生物淨化、引清活水等綜合措施,保護水生態水環境。

  嚴控水質。僅2017年以來,莆田便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關停“五小”行業企業2079家,減少汙水入河;同時,加大汙水處理力度。目前,木蘭溪流域沿線汙水處理廠已全部納入提標改造,汙水處理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十二五”以來,木蘭溪水質功能達標率多年均達100%。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這是利用木蘭溪流域舊河道開挖成的人工湖——玉湖。當地在此結合周邊公共綠地,建設公共建築,實現了現代建築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8月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注重水文化建設。2008年,二期工程建設期間,新建木蘭陂公園,讓莆田人民有機會更好地瞭解水利保障農桑的歷史;2013年,木蘭溪仙遊段開始治理,水景觀項目和防洪工程項目同時啟動,沿溪規劃多個公園,輔以“廉政”“愛水”等主題文化建設;位於市中心佔地65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態綠心”,通過挖掘和復原延壽溪畔的人文歷史,打造莆田獨特水景觀,成為水文化傳播的核心區,更成為莆田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

  “我們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生態優先、系統治理的路子,從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統角度,統籌推進木蘭溪治理。”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

  從水上到岸上,從下游到源頭,從水安全到水生態,從重點河段到全流域,木蘭溪的整治過程,實踐、傳承和深化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治水思路。莆田市一屆又一屆各級領導班子和一任又一任黨員幹部接續奮進,終使木蘭溪成為一條流向幸福的河流。

一幅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治水圖景

  從流離失所到安居樂業,從水害人躲到人水和諧,20年來,木蘭溪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生於斯長於斯的莆田人民,親身感受著這一巨大變化。

  現已72歲的蘇寄涵老漢,如今的小日子過得挺美。木蘭溪綜合治理後,肖厝村從人人自危的洪澇村,搖身一變成為地處城市核心區、交通便利的“香餑餑”。現在全村所有土地已經被政府徵收,村民們也已全部回遷到環境整潔、綠化良好的小高層樓房中。

  據肖厝村村支書謝金坤介紹,目前村集體通過成立物業公司,以及參與村頭油畫城管理分紅的方式,實現年收入300多萬元,村民年均收入超萬元。

木蘭溪治理系列報道①:變害為利彰顯為民情懷

  木蘭溪裁彎取直後,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河道水面,形成城市內湖——玉湖。玉湖新城的崛起,成為莆田科學治水的傑作。許武 攝

  築起防洪堤,建起生態廊。盛夏,晚上八點鐘,走在木蘭溪畔的沿河園道上,暑氣彷彿被河水帶來的清涼稀釋。茂密的花草構成了高高的景觀和屏障,行人踩著鵝卵石健步道在河邊散步,木蘭溪在身邊靜靜地流淌。雖是夜晚,這裡仍然人流如織,隨處可見推著嬰兒車、帶著孩子出來遛彎兒的居民。女的在跳廣場舞,男的一起練太極,小朋友們在一邊嬉戲。當地的民間戲班也在此奏唱,一位女主唱用方言演唱著本地莆仙戲,嗓音清亮。這是當地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治水帶來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晚間的木蘭溪畔,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20年來,莆田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份規劃用到底”,大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治水精神和治水理念,描繪了木蘭溪治理的壯美畫卷和美好圖景。2016年木蘭溪成為福建省“萬里生態安全水系”建設樣板,201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莆田市還成為福建省首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和福建省唯一“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城市”。

  歷史上曾經年年成災的木蘭溪逐步變害為利。425平方公里良田全年灌溉有了保障,糧食產量大大提高,旱地變良田,畝均耕地效益從2000元升至7000元,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城市發展空間大幅拓展,開啟了沿溪跨溪、東拓南進的新時代,建成區面積從1999年的28平方公里擴展至93.5平方公里;得益於木蘭溪綜合治理,曾經沿岸的水患“窪地”蛻變為經濟發展“高地”,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綠色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2017年,莆田地區生產總值比1999年時增長7倍多,財政總收入增長15倍。

  木蘭溪,真正成為造福百萬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安全之水、生態之水、金銀之水。(中國水利報記者 李坤 嶽虹)

值班主任:林雙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