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相约游仙(yxqwgxlj)长按复制

OR 点标题下方蓝字“相约游仙”关注

当大家都在抱怨“秋老虎"为祸四方的时候

它却猛的收住了脚

眼见着天气转凉

现在竟又矫情的怀念起夏天来了

回想这个火辣辣的炎夏

好像也只有爆款《延禧攻略》的热度能与之媲美

爆款的出现,必然话题十足

《延禧攻略》凭借其考究用心的布景与服饰

让网友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美学文化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刺绣、缂丝、点翠、昆曲、打树花……

众多非遗在剧中得以展现

让众人惊艳不已

而就在游仙这片有着悠久文化的土地上

也孕育着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技艺

也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承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聋派指画

传统国画,民间艺术的瑰宝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刘准作品《远山高山天外天》

指画主要用手指和手掌蘸墨代替毛笔作画,稍带有其他辅助工具的媒介,从心到手,直接入画,所以很能传神、写意、独具一格。著名指画大师刘锡玲,祖籍浙江,世居四川,晚年因耳聋故自署聋道人。自谓笔画达到一定境界后反觉为笔所累,为求神韵,终弃笔而以指、掌作画,创立“聋派指画”。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刘锡玲作品

游仙聋派指画第四代传人刘准,主要通过父亲刘多俊(第三代传承人)长期的面授、口授、临摹学习掌握聋派指画。是文化部《一代书画大师》、《七十年七大书画家》、《一带一路一书一画》特邀艺术家,中国文化信息协会《聚焦中国画坛领军人物》特邀艺术家。曽多次参加区级市级非遗节专场演出,参加第五届成都国际非节展演,并获得优秀表演奖。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刘准作画

传承谱系:

第一代:刘锡玲(曾祖父)

第二代:刘尔渝(祖父)

第三代:刘多俊(父亲)

第四代:刘准

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

经典的补肾良药,最早记载于唐代道教《悬解录》

经清末同心昌药号蔡行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完整的制作技艺。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五子衍宗丸》是游仙区、市级非遗项目。从上世纪50年代,同心昌药号并入绵阳制药厂,五子衍宗丸的传统制作技艺也经蔡行恭、杨邦义、彭富兴等五代传承人以师带徒的形式一代代传承至今。五子衍宗丸因其传统制作技艺的独特性而难以被现代技术所替代,是一份极其宝贵的中医药遗产。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传承谱系:

第一代: 同心昌药号的掌柜走方朗中蔡行恭。

第二代: 建国后,曾统正、秦明达、吴庆先、何长生、刘税川等组建绵阳专县联合制药厂,同心昌药号并入,由蔡行恭将五子衍宗丸的制作技艺传授于他们。

第三代: 彭富兴、胡祝生、费文宗、刘克均、张凤娟等高级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了五子衍宗丸挖掘整理及试制全过程的具体工作。

第四代: 孔娟作为技术部的负责人,贾清树作为技术部的分管领导,进行了五子衍宗丸的古方整理及二次研发。

第五代: 吴用彦、廖满琴作为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和技术部经理,他们传承了古方五子衍宗丸完整的制剂工艺。

川剧变脸

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游仙区非遗项目《川剧变脸》第四代传承人丁强曾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晚会、慰问演出和出国交流。2014年参加亚信峰会文艺晚会演出;2014年11月在APEC峰会参加国宴晚会演出担纲主演;20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演出;2016年3月和5月分别赴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参加文化交流演出;2017年1月随四川省歌舞剧院赴加拿大、美国参加文化部“ 欢乐春节”演出。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传承谱系:

第一代:康芷林(鼻祖)

第二代:孙德才(师爷)

第三代: 王道正( 师父) 、欧阳荣华、刘忠义、赵书勤( 师伯)

第四代:丁强(传承人)

第五代:卓宇衡、谭祥龙( 徒弟)等

云凤藤编

深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藤编是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的编织工艺品和实用品。藤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极一时,成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家中固有的家具之一。藤编工艺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而且还亲近自然,有些藤编产品还有助于缓解疲劳,减少失眠。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云凤藤编是游仙区区级非遗项目,从事藤编的工人多出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云凤乡也仅有四五人能编制藤编产品。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传承谱系:

第一代 瞿天华

第二代 瞿高林

第三代 瞿志勇

第四代 瞿文鑫

太平川剧团

川剧历史悠久,优秀传统剧目众多

川剧历史悠久,优秀传统剧目众多,由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组成。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游仙区非遗项目太平川剧团发起于1977年。发起人杨安国爱好文化事业,回乡成立了太平川剧团。杨安国的女儿杨利华因父病重,挑起父亲的重任,接手剧团。曾多次参加游仙区各乡镇举办的农村文化艺术节演出,其创作并出演的现代川剧《赌不得》、《计划生育好》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传承谱系:

第一代:杨安国(父亲)

第二代:杨利华

新桥呱哒板

最早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因其声响而定名

呱哒板学名木屐,以质地坚硬的木板做成,多用帆布带、革带或塑料袋做脚襻。最早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后来用在快板书、数来宝等曲艺形式中,因其声响而定名。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游仙区区级非遗项目呱嗒板传承人王旭,1989年拜师学习“呱嗒板”,近年来,先后创作了《中国梦》、《说游仙》、《讲廉政》等很多“呱嗒板”方言快板作品,利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演出,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纪律以“呱嗒板”形式宣传到当地群众中去。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传承谱系:

第一代:陈兴平 (民间技艺传人,现已去世)

第二代:杨 荣 (陈兴平的徒弟,现已去世)

第三代:王 旭 (杨荣的徒弟)

第四代:颜 彬,男,30岁 (王旭的徒弟)

刘书兵,男,28岁(王旭的徒弟)

郭乾玉,女,25岁(王旭的徒弟)

川剧脸谱

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川剧演员最初的脸谱是绘制在人脸上,演员的脸罩是纸壳面具,后经改良,发展为草纸绘制脸谱。现在手工制作的脸谱采用树脂与玻璃钢等材料,便于保存,更加美观,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游仙区级非遗项目川剧脸谱传承人梁海泉,从祖父手里传承脸谱制作技艺,经过自己潜心研究和搜集、学习,进一步发展了川剧脸谱制作技艺,作品曽多次参加越王楼及著名景区展示展销活动。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传承谱系:

第一代:刘宗宪 ( 梁海全妻子的祖父)

第二代:刘长贵 ( 梁海全妻子的幺爸 )

第三代:梁海全

富乐糖画

传统民间手工艺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手上功夫是造型的关键。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游仙区非遗项目富乐糖画传承人袁庆燕,因爱好绘图而重拾家族祖传糖画技艺,一直坚持至今。曾拜成都糖画大师梁洪江为师,近几年,跟随非遗中心走进了绵阳各大中小学幼儿园、景区参加展演及培训教学,一直担任绵阳少年宫糖画教学老师。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传承谱系:

第一代:袁孝连

第二代:袁友庆

第三代:袁庆燕

第四代:李春凤

· M ·O · R · E ·

据统计,游仙区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批共25项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

非物质文化遗传是历史的见证与传承

是一个民族的魅力所在

更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情怀

让我们投以非遗更多的目光

共同关注我们的文化遗产

……

-或许你还喜欢看-

(以上部分文字来源:北川文广新旅局)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相约游仙

主办:

绵阳市游仙区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