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遊仙區,品味傳承數千年的非遺文化和匠人精神!

相約遊仙(yxqwgxlj)長按複製

OR 點標題下方藍字“相約遊仙”關注

當大家都在抱怨“秋老虎"為禍四方的時候

它卻猛的收住了腳

眼見著天氣轉涼

現在竟又矯情的懷念起夏天來了

回想這個火辣辣的炎夏

好像也只有爆款《延禧攻略》的熱度能與之媲美

爆款的出現,必然話題十足

《延禧攻略》憑藉其考究用心的佈景與服飾

讓網友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傳統美學文化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刺繡、緙絲、點翠、崑曲、打樹花……

眾多非遺在劇中得以展現

讓眾人驚豔不已

而就在遊仙這片有著悠久文化的土地上

也孕育著眾多獨具特色的文化與技藝

也有著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傳承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聾派指畫

傳統國畫,民間藝術的瑰寶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劉準作品《遠山高山天外天》

指畫主要用手指和手掌蘸墨代替毛筆作畫,稍帶有其他輔助工具的媒介,從心到手,直接入畫,所以很能傳神、寫意、獨具一格。著名指畫大師劉錫玲,祖籍浙江,世居四川,晚年因耳聾故自署聾道人。自謂筆畫達到一定境界後反覺為筆所累,為求神韻,終棄筆而以指、掌作畫,創立“聾派指畫”。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劉錫玲作品

遊仙聾派指畫第四代傳人劉準,主要通過父親劉多俊(第三代傳承人)長期的面授、口授、臨摹學習掌握聾派指畫。是文化部《一代書畫大師》、《七十年七大書畫家》、《一帶一路一書一畫》特邀藝術家,中國文化信息協會《聚焦中國畫壇領軍人物》特邀藝術家。曽多次參加區級市級非遺節專場演出,參加第五屆成都國際非節展演,並獲得優秀表演獎。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劉準作畫

傳承譜系:

第一代:劉錫玲(曾祖父)

第二代:劉爾渝(祖父)

第三代:劉多俊(父親)

第四代:劉準

五子衍宗丸傳統制作技藝

經典的補腎良藥,最早記載於唐代道教《懸解錄》

經清末同心昌藥號蔡行恭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最終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完整的製作技藝。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五子衍宗丸》是遊仙區、市級非遺項目。從上世紀50年代,同心昌藥號併入綿陽製藥廠,五子衍宗丸的傳統制作技藝也經蔡行恭、楊邦義、彭富興等五代傳承人以師帶徒的形式一代代傳承至今。五子衍宗丸因其傳統制作技藝的獨特性而難以被現代技術所替代,是一份極其寶貴的中醫藥遺產。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傳承譜系:

第一代: 同心昌藥號的掌櫃走方朗中蔡行恭。

第二代: 建國後,曾統正、秦明達、吳慶先、何長生、劉稅川等組建綿陽專縣聯合制藥廠,同心昌藥號併入,由蔡行恭將五子衍宗丸的製作技藝傳授於他們。

第三代: 彭富興、胡祝生、費文宗、劉克均、張鳳娟等高級技術人員直接參與了五子衍宗丸挖掘整理及試製全過程的具體工作。

第四代: 孔娟作為技術部的負責人,賈清樹作為技術部的分管領導,進行了五子衍宗丸的古方整理及二次研發。

第五代: 吳用彥、廖滿琴作為太極集團四川綿陽製藥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和技術部經理,他們傳承了古方五子衍宗丸完整的製劑工藝。

川劇變臉

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川劇是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遊仙區非遺項目《川劇變臉》第四代傳承人丁強曾多次參加各種大型晚會、慰問演出和出國交流。2014年參加亞信峰會文藝晚會演出;2014年11月在APEC峰會參加國宴晚會演出擔綱主演;2015年參加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演出;2016年3月和5月分別赴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參加文化交流演出;2017年1月隨四川省歌舞劇院赴加拿大、美國參加文化部“ 歡樂春節”演出。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傳承譜系:

第一代:康芷林(鼻祖)

第二代:孫德才(師爺)

第三代: 王道正( 師父) 、歐陽榮華、劉忠義、趙書勤( 師伯)

第四代:丁強(傳承人)

第五代:卓宇衡、譚祥龍( 徒弟)等

雲鳳藤編

深厚的民族文化氣息

藤編是以藤類植物莖杆的表皮和芯為原料的編織工藝品和實用品。藤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盛極一時,成為當時大多數中國人家中固有的傢俱之一。藤編工藝品不僅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氣息,而且還親近自然,有些藤編產品還有助於緩解疲勞,減少失眠。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雲鳳藤編是遊仙區區級非遺項目,從事藤編的工人多出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雲鳳鄉也僅有四五人能編制藤編產品。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傳承譜系:

第一代 瞿天華

第二代 瞿高林

第三代 瞿志勇

第四代 瞿文鑫

太平川劇團

川劇歷史悠久,優秀傳統劇目眾多

川劇歷史悠久,優秀傳統劇目眾多,由高腔、胡琴、崑腔、燈戲、彈戲五種聲腔組成。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遊仙區非遺項目太平川劇團發起於1977年。發起人楊安國愛好文化事業,回鄉成立了太平川劇團。楊安國的女兒楊利華因父病重,挑起父親的重任,接手劇團。曾多次參加遊仙區各鄉鎮舉辦的農村文化藝術節演出,其創作並出演的現代川劇《賭不得》、《計劃生育好》分別榮獲特等獎和一等獎。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傳承譜系:

第一代:楊安國(父親)

第二代:楊利華

新橋呱噠板

最早盛行於南北朝時期,因其聲響而定名

呱噠板學名木屐,以質地堅硬的木板做成,多用帆布帶、革帶或塑料袋做腳襻。最早盛行於南北朝時期,後來用在快板書、數來寶等曲藝形式中,因其聲響而定名。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遊仙區區級非遺項目呱嗒板傳承人王旭,1989年拜師學習“呱嗒板”,近年來,先後創作了《中國夢》、《說遊仙》、《講廉政》等很多“呱嗒板”方言快板作品,利用各種文藝活動和公益演出,把黨的方針、政策和紀律以“呱嗒板”形式宣傳到當地群眾中去。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傳承譜系:

第一代:陳興平 (民間技藝傳人,現已去世)

第二代:楊 榮 (陳興平的徒弟,現已去世)

第三代:王 旭 (楊榮的徒弟)

第四代:顏 彬,男,30歲 (王旭的徒弟)

劉書兵,男,28歲(王旭的徒弟)

郭乾玉,女,25歲(王旭的徒弟)

川劇臉譜

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收藏價值

川劇演員最初的臉譜是繪製在人臉上,演員的臉罩是紙殼面具,後經改良,發展為草紙繪製臉譜。現在手工製作的臉譜採用樹脂與玻璃鋼等材料,便於保存,更加美觀,有極高的藝術性和收藏價值。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遊仙區級非遺項目川劇臉譜傳承人梁海泉,從祖父手裡傳承臉譜製作技藝,經過自己潛心研究和蒐集、學習,進一步發展了川劇臉譜製作技藝,作品曽多次參加越王樓及著名景區展示展銷活動。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傳承譜系:

第一代:劉宗憲 ( 梁海全妻子的祖父)

第二代:劉長貴 ( 梁海全妻子的么爸 )

第三代:梁海全

富樂糖畫

傳統民間手工藝

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手上功夫是造型的關鍵。在繪製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造型完成後,用小鏟刀將糖畫剷起,粘上竹籤。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遊仙區非遺項目富樂糖畫傳承人袁慶燕,因愛好繪圖而重拾家族祖傳糖畫技藝,一直堅持至今。曾拜成都糖畫大師梁洪江為師,近幾年,跟隨非遺中心走進了綿陽各大中小學幼兒園、景區參加展演及培訓教學,一直擔任綿陽少年宮糖畫教學老師。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傳承譜系:

第一代:袁孝連

第二代:袁友慶

第三代:袁慶燕

第四代:李春鳳

· M ·O · R · E ·

據統計,遊仙區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五批共25項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2人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項

非物質文化遺傳是歷史的見證與傳承

是一個民族的魅力所在

更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情懷

讓我們投以非遺更多的目光

共同關注我們的文化遺產

……

-或許你還喜歡看-

(以上部分文字來源:北川文廣新旅局)

到游仙区,品味传承数千年的非遗文化和匠人精神!

相約遊仙

主辦:

綿陽市遊仙區

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和旅遊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