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今年,是威尼斯電影節走過的第75個年頭。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相比往年,本次威尼斯明顯有一雪前恥之兆。

不僅阿方索·卡隆、邁克爾·李與科恩兄弟等大師加盟,甚至還展映了奧遜·威爾斯的未完成遺作《風的另一邊》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對於恐怖片迷影的王老實來說,除卻瞻仰大師偉岸,最關心的還是另一部角逐主競賽的影片:

盧卡·瓜達尼諾導演新作——《陰風陣陣》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作為拍出《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樣清麗哀傷作品的導演,為何會畫風突變,選擇投身恐怖電影?

整個班底更大牌雲集——蒂爾達·斯溫頓、科洛·莫瑞茲、達科塔·約翰遜,這些名字,就代表安心。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而評價兩極分化,大半媒體高分力挺——“比原版還要好”,“年度最變態瘋狂的視聽盛宴”;

但也有人深表不屑——“愚蠢膚淺浪費時間”,“可以說是今年改編最大失誤”。

很簡單,因為繼承大師衣缽

這部2018版《陰風陣陣》,並非完全原創,而是翻拍自意大利導演達里奧·阿基多,40年前成就同名作品。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雖然這版《陰風陣陣》,遠不及《驅魔人》《閃靈》等在國內有名,但歷數影史上所獲殊榮,它確是當之無愧經典之作:

《Totle Film》史上最佳50部恐怖片第3名《娛樂週刊》史上最恐怖25部電影第18名IGN史上最佳25部恐怖片第20名豆瓣 2010年評選100部最佳恐怖片並列第11名


就連《羅斯瑪麗的嬰兒》與《閃靈》,都只能屈居其後。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而導演達里奧·阿基多,更是意大利七十年代邪典電影大師。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他與好友賽爾喬·萊翁內一併,在短短20年間,引領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類型。前者是以西部片為代表的

“通心粉電影”,後者則是《陰風陣陣》歸屬的“鉛黃電影”

何謂“鉛黃”?

簡而言之,這類電影多取材自有著黃色封面的通俗小說,內容都是重口味們喜聞樂見的兇殺、情色、恐怖。

尤其對其中殘忍情節與死亡過程,描寫之細緻,用詞之寫實都非一般人可以接受,有著美麗外表的白人女性,是嗜血惡魔們最喜歡的獵物,總要極盡蹂躪一番,才會恩賜解脫。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丹麥導演尼古拉斯·雷弗恩的《霓虹惡魔》,就深受鉛黃電影影響,一路闖進戛納主競賽提名。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但不同於一般的鉛黃電影,深受希區柯克影響的阿基多導演,在創作中大量融入了懸疑情節。而“未來主義”美術的引入,又讓《陰風陣陣》的視覺風格強烈到一眼就能牢牢抓住觀眾。

片中那些可謂病態與瘋狂的色彩、光影與音響,讓阿基多憑藉本片,就能位列恐怖影史的大師地位。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開場不過十五分鐘,可供書寫的內容連篇累牘。

少女蘇西,孤單一人走出車站。背景的桃粉色燈光,讓她的身影更加瘦削無助。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對她來說,這座位於德國弗萊堡的城市,一切都如此陌生。

沉默寡言的出租司機,窗外不斷流動的霓虹燈影,以及她勉強擠出的討好表情,混合窗外的滂沱大雨,交織出人物內心的無言惶恐。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行過一片荒郊樹林,出租車停在一所外表糅合巴洛克與哥特風格的建築前。

血紅色外牆,雕欄畫棟的金色邊線,一座很有歷史淵源的舞蹈學校。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但還沒等蘇西放下行李,另一位少女就奪門而出。

她冒雨衝進樹林,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蘇西一臉懵逼。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出人意料,導演並未繼續交待蘇西的經歷。

而是鏡頭一轉,把視角對準了那位倉皇逃脫的少女。


逃離學校的她,來到一所裝飾同樣詭異的旅店。內裡猩紅底漆,配以刀鋒般凌厲直角線條,有如多稜鏡的彩色藻井。處處都傳達出對舒適與和諧的背離,深處更有隱秘殺意。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毫無疑問,等待這名少女的可不是什麼溫暖壁爐。

她很快就成為一隻毛茸大手的獵物,豐滿肉體被刺得面目全非,屍體還被懸掛大堂之上。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對此全然不覺的蘇西,第二天清晨返回學校。

但奇怪的是,迎接她的老師坦娜小姐,卻一口咬定昨晚根本沒聽到有人敲門。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而副校長布蘭克女士,與蘇西家人還是舊相識,雖然想再多攀談兩句,但她還得先應付登門調查的警官。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因為校舍有限,蘇西不得不與學姐同住。雖然有人陪伴,讓初來乍到的她稍感安心,但她不知道自己踏入學校大門的那一步,就已與現代社會完全隔絕。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夢寐以求的舞蹈學校,有著悠久的教學傳統與資源,學生也是各個出類拔萃。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但也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怪異之處。

除了隔段時間,就有學生失蹤或死亡這種"不起眼的小事"外。

同學之間,充滿拜金氣,一切關係不是建立在友誼與信任之上,而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性別失衡的地方,勾心鬥角的確難免,但做到毫無掩飾的兵戎相見,也是少見。


更有長相醜陋如卡西莫多,且總是露出扭曲笑容的高大男傭。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莫名其妙在走廊擦拭銀器的女僕,眼中滿是提防敵意。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甚至連音樂老師,都是雙目失明的盲人,天天帶著導盲犬上課。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隨著蘇西正式寄宿學校,靈異事件更是愈演愈烈,甚至降臨到她個人頭上。

比如舞蹈練習剛開始,就突然暈倒,口鼻流血不止。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校方卻不分青紅皂白,只是給她灌下大量清水,看來多喝熱水真是包治百病。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梳頭梳到一半,天花板上滿是肥白大蛆。不僅蘇西的房間,整層樓都突然之間成為蛆的海洋。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好不容易在禮堂睡下,結果傳來古怪鼾聲。美少女當然是不會打呼的,那麼這聲音又來自何方?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學校為蘇西調養身體專門供應的紅酒,居然像鮮血一樣粘稠,怎麼也洗不掉。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所幸蘇西並非唯一意識到問題不對的學生,好友莎拉也早對學校有所提防。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但就在她倆準備攜手調查種種詭異時,莎拉卻一夜之間消失。


迫不得已,蘇西只得鼓起勇氣,孤身對抗愈發肆無忌憚的邪惡力量……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寥寥幾張截圖,你就能發現《陰風陣陣》,並非那種常見恐怖類型片。

沒有百轉千回的劇情設計,更沒有什麼人物弧光或哲思內核,就算驚嚇場面對當今觀眾來說也不算露骨生猛。

能讓阿基多與卡朋特、柯南伯格等大導並駕齊驅的,正是他大刀闊斧的突破精神。敢於突破鉛黃電影的剝削窠臼,將“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視覺風格融入恐怖片創作範疇,大大延展了其表現力與生命。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片中形式感之強烈,毫不讓位於驚恐氛圍與扎心配樂。即使放在現今,也足以令大多數人耳目一新。

女主角出場時,除了迷亂色彩在干擾你視覺外,雜亂無章的琴鼓配樂,也有意施壓於大腦,焦慮與困惑,隨陰風苦雨撲面而來。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這段樂曲,來自意大利前衛搖滾樂隊——哥布林。他們不僅是《驅魔人》的配樂,還在徐克《地獄無門》與袁和平《醉拳》中有所露面。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高度濃縮的視覺風格,更是本片靈魂。幾何圖形的誇張運用,與高反差的狂烈色彩,讓情節本身也不得不退居二線。

旅館大廳牆壁,不僅是數學考生的噩夢,也是未來主義運用於電影的一大例證。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這種否定傳統寫實表達的藝術流派,充滿暴力與殘酷的造型。尖銳三角,蛇行曲線,失衡構圖,無不充滿象徵意味,將殺戮與死亡的宣告,直刺出屏幕。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明顯脫離現實的光影設計,總是毫無準備突然出現,預示著邪惡的反覆無常與來源不明。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這不僅是通過眼睛看,通過耳朵聽,而是直接把恐懼凝鍊成毒液,再靜脈滴注進動脈。

缺乏細節,但情感強烈的直露,讓原本只能觀眾私自品味的驚恐外化,恐懼也由此具象。

恐怖的目的,不再只是單純撩撥靈魂的脆弱,而是把這些情緒作為油彩,塗抹在銀幕上,讓你無法迴避。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畫中,有扭曲肉體,有赤紅鮮血,有你我不安而絕望的臉孔。

四十年後又來嚇我一回


2018新版《陰風陣陣》,將於12月初北美上映,借導演的這句話——

“我希望這部電影能傳達一種深入肌膚、直達脊椎的殘酷體驗,我想要呈現最不安的感受。”

希望這股陰風,仍讓人陣陣顫慄。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