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水稻政策調整後,到秋價格是漲還是落?

關於2018年秋季水稻價格走勢,不少農民心裡都沒底,在國家調低了水稻保護價以後,秋天的走勢是漲還是落?該何時出手?我相這些都是困擾很多水稻種植戶的問題,今天農民之家就和大家聊聊水稻的這些事。

一、供大於求的局面依然不改

由於多年來稻穀呈供大於求格局,國家不得已通過連年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來穩定市場,政策市特徵日益增強。稻穀市場自2011年以來已連續7年啟動託市收購,累計收購託市稻穀1.7億噸左右,目前政策性稻穀庫存仍在1.3億噸以上。那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國家每年的稻穀總產量也就在2億噸多一點,庫存還有1.3億噸,供應遠遠大於需求,農民之家可以這樣說,如果後期全國不出現大範圍的自然災害,稻穀價格想要上漲真的是太難了!(雖然小編也希望稻穀價格上漲,可現實如此,我也沒辦法啊!)


二、年度結餘庫存維持高位

說完了庫存,咱們進一步分析供求形式。咱們在來看看年度庫存結餘。那麼啥是年度結餘庫存啊,打個比方,你家裡一年產了500斤大米,5口人一年吃掉了400斤,到年底一看還有100斤沒吃了,那麼這100斤就是你家的年度結餘庫存了,這麼說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吧。那麼,我國現在的水稻結餘是什麼情況呢?我國稻穀自2012年以來一直呈產大於需格局,加上進口大量增加,導致供大於求現象不斷加重,出現了產量高、進口高和庫存高的“三高”現象。據國家糧油權威部門7月份預計,2018/2019年度全國稻穀結餘量為1792萬噸,佔需求量的9.6%;較上年度減少804萬噸,減幅31%,但仍保持較高水平。

三、託市價下調,稻價恐將低開穩走

2018年國家針對水稻方面政策調整不斷,首先調整了水稻最低保護價,隨後調整了庫存水稻的拍賣底價,農民之家認為,保護價的下調就意味著新糧開稱價要低於託市價0.1元/斤,預計新稻穀上市後,稻價或將低開穩走。米企方面,新糧剛剛上市鑑於市場行情不夠穩定,國家政策性調整下均不敢大量收購,從17年產水稻託市完畢後,不足兩個月時間國家就將17年產水稻拍賣底價進行調整,幅度在0.1元/斤,不少前期囤庫的企業均面臨著高成本原糧,低價出售大米的情況發生,加工利潤十分微薄。同時,今年託市時間較往年有所推遲,按照規定,中晚稻(包括中晚秈稻和粳稻)預案執行區域和時間為: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8省(區)當年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當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末。

四、稻價要走市場化,適時出售為佳

針對於2018年產水稻收購形式,建議農戶及時出售手中的原糧來鎖定的利潤。另一方面,國家逐漸弱化託市力度,依靠和鼓勵社會主體入市收購水稻,新稻上市後稻價即使上調也只是短暫的,部分企業為滿足訂單,在新稻未全面上市前,小幅度上調收購價來達到滿足生產的目的。同時站在米企的角度來講,國家持續進行水稻去庫存工作,在未來至少三年內,國家還將持續投放水稻,特別是15-17年產水稻已成交的水稻量非常少,在陳糧供應十分充足的背景下,將限制米企入市採購的積極性。另外,國家託市力度減弱,18年產水稻在市場流通的時間也相應的被拉長,米廠完全可採取低庫存,隨收隨採的策略。

今年是水稻政策調整的第二年,最低託市價格調整幅度較大,在此農民之家建議,新糧上市後儘可能加快自身銷售步伐,不要盲目拖後銷售時間,畢竟市場的整體現狀用東北話來說,水稻老鼻子了,現狀決定了價格走勢,請廣大農民朋友一定要認識這一點,不要心存僥倖。與此同時,建議農戶密切關注國家針對今年稻農生產者補貼方面的政策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