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科技圈:區塊鏈、無人貨架、智能家居……哪個才是風口?

對於在互聯網公司做技術的小王來說,幫助自己清醒度過下午兩三點的,從前只有星巴克,而近期又多了一樣——公司前臺無人貨架上的速溶咖啡。其實還有個有效的“提神神器”——幣市交易所的K線圖。入了幣圈資產一夜翻倍雖然爽,但天天不是碼代碼就是盯盤,小王的眼睛有點熬不住了,他打開春雨醫生諮詢如何緩解眼疲勞。他常說,慶幸自己活在這個時代,每天的活動範圍不需要很大,就可以解決日常需求。你問宅男不出門怎麼社交?小王不需要社交啊,他有AI陪聊天。最近小王總問天貓精靈:“無人駕駛技術成熟那一年,我是不是也開上特斯拉了?”得到的回答總是:“對不起,我不知道您在說什麼。”

這樣的一幅圖景,對於活在2018年的我們來說,都或多或少看過、經歷過。如果你不太清楚上文是在說什麼,沒關係,今天我們要為大家盤點的,就是新年科技圈的幾大熱點。

區塊鏈-數字加密貨幣

2018科技圈:區塊鏈、無人貨架、智能家居……哪個才是風口?

如果現在允許你穿越時空,對2017年初的自己說一句話,那麼我相信很多人會囑咐一年前的自己:“借錢也要重倉比特幣”。區塊鏈技術、數字加密貨幣原本並非近年才產生的新鮮事物,但比特幣價格一年翻十倍,在這個人人都渴望一夜暴富的時代,給予了我們太多幻想。

在去年9月,央行正式叫停ICO,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也公開稱比特幣是欺詐,各種“鬱金香泡沫”等專家學者唱衰的論調更是不絕於耳。但在缺乏政策法規監管的階段,高風險背後的巨大利潤依然不斷吸引著“韭菜”們湧入這個市場,哪怕他們不瞭解去中心化技術到底有什麼用途、也看不懂白皮書。結果就是,目前各大交易所日交易量可媲美滬深兩市。加密貨幣的價值到底被高估了多少?是否會有崩盤的那一天?這些,只有時間能回答。

無人貨架

2018科技圈:區塊鏈、無人貨架、智能家居……哪個才是風口?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無人貨架成為一片新的藍海。各類項目跑馬圈地,資本大力追捧,大批量零食飲品貨架進入了一二線城市寫字樓及白領公寓。據不完全統計,無人貨架項目截止目前已經超過了35家,累計投資金額將近30億人民幣。

阿里、京東、順豐大玩家在前面當道,猩便利、果小美、每日優鮮一系列項目也“暫時性領先”,但看似紅火的行業背後,與機遇相伴的,還有巨大的挑戰:門檻低,缺乏差異化優勢;丟貨率高,在三四線城市生存困難;供應鏈不完善,倉儲物流成難題等等。在互聯網大力擁抱“新零售”的今天,有人認為無人貨架高效率、很便利,也有人認為,還是那些貨架,只是冠上了“無人”的噱頭而已。

汽車+互聯網

2018科技圈:區塊鏈、無人貨架、智能家居……哪個才是風口?

對於整個科技圈來說,無人駕駛技術還處於萌芽階段,因而無論是汽車類還是硬件類的巨頭們,都在過去的一年紛紛出手,搶佔起跑線:在去年12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NIPS大會宣佈,特斯拉正在製造AI芯片,將主要用於完成無人駕駛時的運算操作;百度COO陸奇近日在百度CES發佈會上正式宣佈,百度無人駕駛平臺Apollo2.0正式開放;Alphabet旗下無人駕駛汽車子公司Waymo於去年年底在鳳凰城測試無人車,且計劃推出自動駕駛汽車乘車共享服務。而據市場研究機構ARK預測,這個市場到2030年左右將會產生數十萬億美元的收入。

與美好前景相伴的,往往是一系列制約因素。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曾指出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當下的幾大難題,即:無法對複雜路況及天氣情況等周密感知、難以像人一樣判斷細節的“預行為”、對於交通突發情況缺乏實時應對機制、難以與人實現無障礙交流、存在網絡安全風險等。

智能家居

2018科技圈:區塊鏈、無人貨架、智能家居……哪個才是風口?

近日,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發佈一份智能音箱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銷量突破3000萬臺,見證了整個智能音箱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年。有消息稱,智能音箱領域扛把子——亞馬遜的Echo設備將在2020年為其貢獻100億美元的收入。

不僅是智能音響,隨著整個智能家居製造的產業鏈完善,“小米”等廠家相繼推出了物美價廉的產品。近幾年,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加溼器、檯燈、智能開關等逐漸走進千家萬戶,為極客、懶癌患者、強迫症人群、老年人和兒童帶來了福音。雖然相比於比爾蓋茨的“世外桃源2.0”,我們暫時還無法擁有“佈滿觸摸屏和揚聲器的牆壁、節能的溫控系統和超豪華的家庭影院”等一系列更加前沿、也更加費錢的智能家居產品,但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刻,當我們回望時會發現,和可能性比起來,我們缺少的僅僅是想象力。

科技+醫療

2018科技圈:區塊鏈、無人貨架、智能家居……哪個才是風口?

作為用戶,我們可能很容易在社交媒體上感受到前幾大風口十足的“金錢or智能”味兒,而對“互聯網+醫療”在新年的發展機遇缺乏感知。誠然,不管技術如何發展,高門檻的醫療行業較難做到“賺完快錢就跑”,但作為一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好的項目還是會得到資本的青睞與支持。鈦媒體在去年12月的投資報告中指出,全球近三分之一資金流向醫療領域;動脈網數據庫近期指出,2017年全球醫療健康領域融資規模較2016年增長57%,達到1571億人民幣,可見投資者們對於新技術加持下的新醫療充滿熱望。

在過去的一年,對於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來說,小病在APP上輕問診、再用手機掛號,有效節約了大量排隊時間;不過當下最大的熱點在於“人工智能”——AI與醫療的結合正在智能診斷、藥物研發、智能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快速發展向前,智能醫療影像則更是資本密集的陣地。

看過本文的盤點,五大風口中,你最看好哪一個?歡迎在留言區說出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