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清朝進士,卻因長得像皇帝而迅速升遷,敢與袁世凱相抗衡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在古代,除了皇帝之外,有“帝王之相”的人一般下場都不怎麼好,就算他沒有“帝王之相”,只要有人誇他長得像某個皇帝,統治者也會猜疑他。隋朝時,唐國公李淵因相貌奇異而被有心人舉報到隋煬帝那裡,李淵於是只能終日縱酒飲宴,以打消來自楊廣的猜忌。不過事無絕對,晚清的瞿鴻禨就因長像與同治皇帝神似,而頗受慈禧太后重用,一時間還能與手握兵權的袁世凱相抗衡。

此人本是清朝進士,卻因長得像皇帝而迅速升遷,敢與袁世凱相抗衡

▲瞿鴻禨舊照

瞿鴻禨,字子玖,號止庵,湖南長沙人。其父瞿元霖早年高中舉人,後憑藉捐官得以晉升為刑部主事,不想兒子步其後塵的瞿元霖,在教育方面格外重視,每次兒子唸書時,他都會坐在旁邊監督指點。在父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瞿鴻禨的科舉應試之路一帆風順,十七歲中秀才,二十一歲中舉人後,次年又高中進士,獲任翰林院庶吉士後。縱觀清史,參加科舉能夠在短短几年就高中進士的,實在是極為少見。

此人本是清朝進士,卻因長得像皇帝而迅速升遷,敢與袁世凱相抗衡

▲同治皇帝朝服像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同治皇帝崩於養心殿,誰也沒有料到,瞿鴻禨的仕途會就此改變。光緒皇帝即位後,翰林院舉辦大考,由於瞿鴻禨文采脫俗,備受“清流派”重臣李鴻藻與翁同龢的讚賞,名列一等第二,但這卻並不是他官運亨通的轉折點。在兩宮太后召見之時,他的外貌長相佔了很大便宜,據其所著《止庵年譜》中所載,其第一次見到兩宮太后時,慈禧太后:“詢家世,勖為國用,語及穆宗,泫然泣下。”大意就是,因為瞿鴻禨長得很像慈禧太后唯一的兒子同治皇帝,思兒心切的慈禧看到他就潸然淚下。這並不是今人妄加猜測,晚清大量文人筆記和史料傳記中都記載了此事。劉體智在《異辭錄》寫道:“止庵體類穆宗”。《新語林》載:“瞿子玖(瞿鴻禨)貌酷肖清穆宗……孝欽後(慈禧)見之嘗嗚咽曰:卿與穆宗有虎賁中郎之似,餘見卿如見帝,令餘悲不自禁。”

此人本是清朝進士,卻因長得像皇帝而迅速升遷,敢與袁世凱相抗衡

▲兩宮垂簾舊照

即使慈禧太后與同治皇帝從前關係不佳,但畢竟是親生母子,親緣猶在,慈禧太后見到長相酷似兒子的瞿鴻禨,百感交集之下傷心流淚。也就不足為奇。接受召見後的瞿鴻禨,很快被外放,為照顧他,慈禧太后特地示意李鴻藻,讓他擔任考官、學政之類的輕鬆肥差,這一當就是二十來年。在地方為官期間,瞿鴻禨清正廉明、公忠體國,一心一意為大清選拔優秀人才,並拒絕一切賄賂與鋪張浪費行為。據史料記載,瞿鴻禨父喪丁憂後,竟要靠賣掉祖屋才能湊足路費、回京赴任,所以瞿鴻禨一直以來都被當時的人們視作“清廉派”的代表。

此人本是清朝進士,卻因長得像皇帝而迅速升遷,敢與袁世凱相抗衡

▲慈禧太后劇照

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避難。為保自身安全,慈禧太后答應了列強懲戒支持義和團的大臣一事,軍機大臣中有四人因罪被殺,只餘榮祿與王文韶兩人。為了快速平定亂局,榮祿便推薦當時在長沙養病的瞿鴻禨入值軍機處,慈禧當即應允,立馬電傳瞿鴻禨入京。瞿鴻禨對此次擢升也有記錄,他曾寫到慈禧見到他後又哭又笑,並說之所以提拔他為軍機大臣,是因為榮祿的推薦。不過在眾人看來,慈禧太后提拔他為軍機大臣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和同治長得像,能夠時常見到“兒子”,慈禧太后自然會比較安心。

此人本是清朝進士,卻因長得像皇帝而迅速升遷,敢與袁世凱相抗衡

▲瞿鴻禨舊照(前排左一)

擔任軍機大臣不久後,王文韶因病致仕,瞿鴻禨成為漢軍機大臣領班,真正進入清廷的核心圈子。無奈的是,由於政治經驗缺乏,瞿鴻禨雖佔據了有利位置並因長相深受慈禧重視,但在慶親王奕劻與袁世凱等政壇老手面前卻不堪一擊。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瞿鴻禨在不慎忤逆慈禧之後,袁世凱一本奏摺將其參倒,革職回籍的瞿鴻禨就此不問世事,於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病逝於上海。從晚年的經歷來看,原因或許只有四個字——色衰愛弛。

參考文獻:

《清史稿》《新語林》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