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复仇


动物的复仇


对动物友善一点不会有坏处,尤其是那些记忆力惊人的动物。

据说野生象的记忆力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你对它好,它会永远感激你。如果你伤害过它,它会恨你一辈子。它们不仅聪明,而且爱憎分明。如果大象原本的栖息地被人类占据,又有许多同胞被杀害,它们就会主动袭击人类复仇,化身成村庄里的复仇者乃至暗杀者,甚至在事隔许多许多年之后。和大象一样,乌鸦也非常的记仇。它们不仅记得那些囚禁它们的人的面孔,甚至多年之后依然对他们心怀怨恨,它们会攻击、啄食和俯冲轰炸它们的前掳掠者。我们知道乌鸦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力,但是为什么它们坚持要攻击那些不喜欢的人,我们对此不清楚,也没有很多相关理论。

动物的复仇


在情绪类型和表达上,许多动物应该和人极其相似,它们也有幽默感,也有忧伤和快乐,被激怒时会产生报复心理,并且能够耐心地伺机而动。每个看似弱小的生命体背后,都潜藏着改写命运的巨大潜能。自然的物竞天择,每一个生命都在用尽一切努力求生存,无论这个世界上的动物们再如何被“教育”,它们身上多多少少都保存着、残存着野性,千万年进化而来的野生天性。动物被囚禁,或是被放生,似乎都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人类总是一厢情愿地用自己的社会文化方法去理解、演绎动物的生存行为。其实,很多动物都是早于人类存在之前就出现的,历史上的人类很长时期都是依靠动物才进化到今天的程度。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之道是,生灵都是平等的,正确地“对待”它们,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

动物的复仇


有没有发现,就算是家里养的一只小花猫,对主人的呼唤也是爱理不理的,猫只有在自己有需求时,才会变得温顺。家猫已有9000年的驯化史,但它们仍然只是停留在“半驯化”状态。古人驯化猫是为了让它们捕捉老鼠保护农作物,然后为它们提供奖励,但是对于家猫来说,它们还是倾向于过一种特立独行的自由生活,同时获得一些额外奖励。如果你细心观察过猫的习性,就会知道它们有多么聪明和富于情感。并不是平常说的猫是薄情薄义的动物,那只是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只能说猫还没有完全被驯化,它们有自己比较独立的想法。童年时我家的母猫一窝生下了两只小猫,我就经常看到母猫来回的在舔她的儿女们,开始我还以为只是替他们清洁,后来才渐渐懂得猫妈妈这么做,更重要是表达亲密关系,让幼猫安心成长,不致活在荒野恐慌中,或置身于人类社会感到危机四伏。人类也同样渴望安全与被爱,小时候我们需要父母的爱抚,长大了我们需要恋人的爱抚,实际上是和猫们没有区别。想起柴静曾经说过的一番话:“作为动物活在世上,一粒果子迸溅在嘴里的滋味是一样的,为对方梳理皮毛的眷恋是一样的,被命运辗过的痛苦是一样的,生之狂喜和死之无可奈何也是一样的。”

动物的复仇


看看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吧!大象用长鼻子卷着树枝拍打苍蝇,春燕口衔小虫给雏燕喂食,忙忙碌碌的蚂蚁搬动食物,萤火虫和许多深海动物用闪光作信号,我还看过一则来自美国类人猿信托研究机构的一只黑猩猩用火烧菜做饭的视频呢!那只聪明的黑猩猩能够熟练的使用工具完成复杂的明火烹饪工作,炒得一手好菜表示毫无压力!“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只有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才是一个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稳定的因素,因而构成了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本质特征”——这些论调,其实是人类傲慢与偏见之下的优越感的体现。事实上,很多灵长类动物、海豚、鸟类和鱼类都可以创造和使用工具,甚至传承这项技能。动物脑中所形成的东西十分复杂,多数时候只是因为我们难以理解而已。动物也拥有复杂的社会关系,部分低等的动物如蚂蚁,甚至拥有比人类更为森严和复杂的社会体系和更明确的社会分工。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不同远比相同要少,将语言、工具、思维和人类的社会性作为人类的定义,其实仅仅是一种不现实的哲学推论。

动物的复仇


《圣经·旧约》的《传道书》,在谈论人与兽的本质时,更是简洁峻刻到不留情面的程度:“因为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这是我所见到的有关人与动物的文献中最为直截了当的句子,它点出了一切生命在终极命运上那无一幸免的悲剧性。人类很傲慢地认为自己和动物不同,但从基因出发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同。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的高尚完全毫无客观依据。作为人类,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自私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任何一个个体,也只不过是寿命不长的基因组合体的临时运载工具。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只是在于某部分特定基因的延续。据说人类的大猩猩基因的相似度在95%以上,和香蕉相似度在30%以上...... 相信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中心主义,不过是对人类过度自恋的产物。人类只是地球上亿万个物种中很成功、但也并不神奇的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特别是类人猿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许多动物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都与人类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它们也是有感情、有语言能力、能推理的智能生命。

动物的复仇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总是万物有灵、处处精怪。先民为什么以动物为图腾符号?因为,大自然物竞天择,生命的本质是杀生与饮食,当原始先民猎杀动物为食时,超越可见的存在世界,似乎看到动物死后进入超自然世界,原始人认为“在某处”有“动物首领”(animal master)存在,它是控制人类生死的力量。假如它不把动物送下来供人类猎食,则猎人与他的族裔将会挨饿。于是,狩猎变成一种牺牲的仪式,猎人反过来对动物的灵魂做出补偿,希望能够诱使它们再回来牺牲,供人类食用。野兽被看做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使节。在猎人与猎物间逐渐滋生出一种神奇、美好的和谐,仿佛被锁在一个死亡、埋葬与再生的“神秘超时间”循环中。因而,动物显现出并保持住自身的某种深度,作为人类的归依和保护的基础。现在,一切已天翻地覆改变,由于工业化以来技术的发展和统治,动物只是变成了人的可以利用的对象,因此,动物的物性已被遮蔽和遗忘,再也不可能获得倾听。不仅如此,人类的涸泽而渔在摧残整个世界、吞噬最后的资源,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标本。

动物的复仇


现在是什么样的世情,有谁可以全心而终地相待。相待是关怀与尊重,而不是种种形式的占有,以及占有背后的冷漠与寡情。我们活在这个充满了粗暴和掠夺的世界上,多半选择对周遭的世界与人及各种生灵缺少、切断关怀。我们其实很少尊重人,遑论尊重动物。

回到开篇的话题,我总觉得,人类文明正在一路高歌猛进,然而,环绕着人类这个权势绝伦的灵长类动物,其他的灵长类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单细胞生物,多少动物正心怀怨恨、目光炯炯、伺机而动,它们低吠、尖叫、狂嗥、乱爬,未知的生命体、寄生虫、微生物的迭代进化,工业污染引发的基因变异,人类正将自己抛掷到一种无保护无根基的状态,以及由黑洞一般的“未知”构成的不确定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