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之原始社會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曆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衝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繫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

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原始社會

參見:元謀人北京人藍田人山頂洞人河姆渡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

中國歷史之原始社會

北京直立人的頭骨化石和復原像

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1]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2]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2]

考古學時代考古學文化距今年代典型遺址所在地舊石器時代早期

西侯度文化

元謀人文化

藍田人文化

北京人文化

巫山人文化

匼河文化

湯山人文化

金牛山人文化

觀音洞文化

和縣人文化

大窯文化

180 萬年

170或60-50萬年

100-75萬年

70-23萬年

(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早期)

(中更新世)

(中更新世)

(中更新世)

(中更新世)

(中更新世)

山西芮城西侯度

雲南元謀上那蚌村

陝西藍田公王嶺

北京房山周口店

四川巫山大廟

山西芮城匼河

江蘇南京江寧湯山

遼寧營口金牛山

貴州黔西觀音洞

安徽和縣龍潭洞

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窯

舊石器時代中期

長陽人文化

大荔人文化

丁村人文化

許家窯人文化

馬壩人文化

19.5萬年

(晚更新世早期)

(晚更新世早期)

10萬年

(晚更新世早期)

湖北長陽大堰鄉鍾家灣村

陝西大荔甜水溝

山西襄汾丁村

山西陽高許家窯

廣東曲江馬壩獅子山

舊石器時代晚期

水洞溝文化

薩拉烏蘇文化

峙峪文化

下川文化

哈爾濱人文化

小南海文化

山頂洞文化

富林文化

左鎮人文化

長濱文化

雞公山文化

貓貓洞文化

柳江人文化

(晚更新世)

5.0-3.7萬年

3.0-2.8萬年

2.3-1.6萬年

2.3萬年

2.2-1.0萬年

1.9萬年

(晚更新世)

3.0-2.0萬年

1.5萬年

2.0-1.0萬年

1.5萬年

(晚更新世)

寧夏靈武水洞溝

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村

山西朔縣峙峪村

山西沁水下川

黑龍江哈爾濱市閻家崗

河南安陽小南海

北京房山周口店

四川漢源富林鎮

臺灣台南左鎮菜寮溪

臺灣台東八仙洞

湖北江陵郢北雞公

貴州興義貓貓山

廣西柳江通天巖

中石器時代

靈井文化

沙苑文化

白蓮洞文化

1.0 萬年以上

1.0萬年以上

1.0萬年以上

河南許昌靈井

陝西大荔沙苑

廣西柳州白蓮洞

新石器時代早期

仙人洞文化

南莊頭文化

彭頭山文化

賈湖文化[3]

城背溪文化

後李文化

磁山文化

裴李崗文化

北辛文化

白家村(大地灣文化)

李家村文化

興隆窪文化

趙寶溝文化

新樂文化

上宅文化

約1.0萬年

約1.0萬年

約9000年

約9000-7500年

約7000年

約8000年

8000-7500 年

8000-7400 年

7300-6100 年

7800-7200 年

約7200年

8000-7500 年

7200-6800 年

7300-6800 年

7400-6300 年

江西萬年仙人洞

河北徐水南莊頭

湖南澧縣城頭山

河南舞陽縣北舞渡鎮[4]

湖北枝城城背溪

山東淄博後李官莊

河北武安磁山

河南新鄭裴李崗

山東滕州北辛

陝西臨潼白家村

(甘肅秦安大地灣)

陝西西鄉李家村

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

內蒙古敖漢旗趙寶溝

遼寧瀋陽新樂

北京平谷上宅

新石器時代中期

河姆渡文化

馬家濱文化

嵩澤文化

北陰陽營文化

大溪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小珠山文化

紅山文化

新開流文化

大坌坑文化

7000-5400 年

7000-6000年

6000-5200年

6000-5000年

6400-5500年

7000-5000年

6300-4400年

6500-4500年

6000-5500年

6000年

約6400年

浙江餘姚河姆渡

浙江嘉興馬家濱

上海青浦嵩澤

江蘇南京北陰陽營

四川巫山大溪

河南仰韶村遺址、陝西半坡村遺址

山東泰安大汶口

遼寧長海小珠山

內蒙古赤峰紅山後

黑龍江密山新開流

臺灣台北八里大坌坑

新石器時代晚期

屈家嶺文化

薛家崗文化

良渚文化

石家河文化

石峽文化

山背文化

白羊村文化

卡若文化

曲貢文化

山東龍山文化

河南龍山文化

陶寺文化

客省莊文化

馬家窯文化

齊家文化

富河文化

縣石山文化

圓山文化

鳳鼻頭文化

卑南文化

5500-4500 年

5500-5000 年

5200-4200 年

約4400年

5000-4000 年

約4800年

約4200年

5300-4000 年

4000-3500 年

4400-4000 年

4800-4000 年

4500-3900 年

4800-4000 年

5200-4000 年

約4000年

約5200年

4000-3500 年

4400-3000 年

4500-3500 年

3000-2000 年

湖北京山屈家嶺

安徽潛山薛家崗

浙江餘杭良渚鎮

湖北天門石家河

廣東曲江石峽

江西修水山背

雲南賓川白羊村

西藏昌都卡若

西藏拉薩曲貢村

山東章丘龍山鎮

河南陝縣廟底溝

山西襄汾陶寺

陝西長安客省莊

甘肅臨洮馬家窯

甘肅廣河齊家坪

內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溝門

福建閩侯縣石山

臺灣台北圓山

臺灣高雄鳳鼻頭

臺灣台東卑南

原始社會亦稱"原始公社"、"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人類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原始社會形成的過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生產力極其低下是原始社會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誌是使用石器工具。勞動的結合方式主要是簡單協作,人們之間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別、年齡實行的自然分工。人們單身無力同自然界進行鬥爭,為謀取生活資料必須共同勞動,從而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同時,人們在勞動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關係,產品歸社會全體成員共同佔有,實行平均分配。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發展階段。氏族是原始社會的人們以血緣關係聯結起來為特徵的共同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經濟單位。氏族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前者表現為,婦女是氏族的主體,氏族成員的世系按母系計算,財產由母系血緣親屬繼承; 後者表現為,世系按父系計算,財產按父系繼承,氏族領導權落在男子手中。原始社會沒有剝削,沒有階級,因而也就沒有國家,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全體成員參加的氏族會議作出決定。介紹

原始社會是以親族關係為基礎,人口很少,經濟生活採取

中國歷史之原始社會

北京人原始人群

平均主義分配辦法。對社會的控制則靠傳統和家長來維繫,而無習慣法和政府權力。在典型的原始社會里,沒有專職的領袖。年齡與性別相同的人具有同等社會地位。如有爭執就按照傳統準則進行調停,人們普遍遵守這些準則。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會,形式多樣。有些以狩獵和採集經濟為主,有些則以漁業為主,或者以簡單的自然農業為主,部落組織是某些原始社會的特徵,但是並非所有的原始社會都有這一特徵。根據文化進化論者的學說,有些原始社會保持著平均主義的性質,但另一些則已經逐步變成等級制度的社會,並進而發展成為酋長領地,其組織形式更為複雜。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原始社會。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則各地參差不一。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很低,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之後,就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關係被破壞,而被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所代替。

原始社會的特徵之一是:當環境穩定,與它種文化接觸又有限之時,這些社會不易變化,至少變化速度不易覺察。而西方文化則是由此發端,不停地發生急劇變化--有時以爆炸性的速度變化著。

原始社會分為原始群、氏族公社,或三期原始群、血緣家族。按照人類體質發展,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即從猿人、古人到新人。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中國歷史之原始社會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

中國歷史之原始社會

三皇

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現 在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就是這麼來的。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舜、禹。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