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企業的後發優勢?盧俊卿發表「聚焦」說

在40年的改革開放中,一直有一種“囚徒困境”困擾著無數企業家與商界人士,這也是眾多商學院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當企業沒能從一開始便躋身新興行業的風口,後續進入是否還有機會?

幾乎每一天都上演著這樣的思想鬥爭與商業博弈,也令眾多飽經滄桑的企業家躊躇不前,坐失良機。

最近,在一檔互聯網商業知識服務節目——由天九共享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原創的《老闆悄悄話》中“幸福老闆的五項修煉”裡,用“聚焦”作為企業家的首要“修煉”,破解了這一商業難題。過去的27年,盧俊卿和天九共享集團就是以此取得跨越式發展的。

“聚焦”能激活後發優勢

在經濟與商業社會中,存在一個特別的名詞,即“後發優勢”,大意指後進入者由於較晚進入行業而獲得的較先動企業所不具有的競爭優勢。

也基於此,通過觀察先動者的行動及效果來減少自身面臨的不確定性,採取相應行動,而得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後發制勝”。

縱觀全球市場,並不乏成功的“後發”案例。比如眾所皆知的蘋果手機,進入市場足足比諾基亞晚十幾年,卻以後來者的身份重新洗牌。同樣成為明星IP的特拉斯,要比“汽車發明者”奔馳公司晚一百多年,但近些年竟也將銷量殺向了奔馳的老家德國。

盧俊卿在《老闆悄悄話》中以小米為例談“聚焦”,作為後來者,小米在國內擊敗了聯想、HTC、金立等一眾巨頭,成為行業的新王者。而究竟是什麼樣的緣由與原動力能激活“後發優勢”?那便是盧俊卿提出的“幸福老闆”的首項修煉——聚焦。

盧俊卿指出,所謂聚焦就是要實施集中化戰略。誠如小米,將其他企業動輒“生產幾十種、上百款手機”的模式,聚焦到一款,所以能以“短頻快”,實現極致發展,僅用三年時間,就做到中國第一。這亦是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制勝法寶之一,但凡多而雜亂的企業,都沒有競爭力,後發優勢便無從提起。

也就是說,聚焦是後發優勢的前提。

“聚焦”能讓企業後發制人

很多企業家心存疑惑,先發企業已經搶先佔有了市場和用戶,後發企業憑藉什麼能佔據用戶規模呢?

其實,這恰恰是後發優勢的效能,能讓企業與產品實現“後發制人”,擁有用戶紅利。

因為先發者比後發者付出的成本和代價要大得多,而且後發者幾乎沒有獲得什麼經驗曲線效應。此外,由於技術變革速度很快,早期投資的設備和技術會很快過時,而後動者可以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而且由於顧客對先動者的忠誠度很弱,後動者很容易就能打開市場。最重要的一點,先發者付出巨大代價獲得的技術和經驗可能輕易地被模仿甚至超過。

騰訊亦是後發者的典型代表之一,QQ、微信等模式均不是騰訊首創,但絲毫不影響它以後來者的身份來聚集用戶,而且成為全國第一。雖然騰訊本身枝繁葉茂、業務旁多,但一經提及,人們還是首先想起它的社交應用。

盧俊卿在《老闆悄悄話》中對此進行了更深一步的詮釋,這依然是聚焦的效果。由於每個企業的資源和能力都有限、稀缺,所以更要求企業必須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突擊一個真正的焦點,將其做到極致,讓用戶與客戶尖叫。盧俊卿更是意味深長的強調:“在過去,企業能不能讓客戶尖叫,那只是快和慢的問題,賺錢多和少的問題;而在未來,那將是生與死的問題。”

這也就是為何在QQ時代,騰訊已經坐擁門戶、遊戲、QQ空間、手機QQ等眾多王牌,但馬化騰依然在後來的多個場合表示,如果沒有微信,騰訊將無比艱難——無論業務如何多元和拓展,聚焦社交將是騰訊唯一的命脈。所以騰訊完好無損的步入了互聯網的下半場。

騰訊的成功再次證明了盧俊卿的判斷,“進入互聯網下半場的思維,那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這便是盧俊卿在《老闆悄悄話》中給所有企業家朋友的衷心建議。

反觀盧俊卿領導下的天九共享集團,已經取得在全球38個城市擁有100多家全資和控股公司的快速發展,這更是得益於聚焦在“孵化獨角獸、助力中國夢”的使命,從2000年推出獨角獸孵化器開始,經過十餘年模式探索和批量驗證,成功探索出一條資本護航、聯營加速、綜合幫扶的獨有模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螞蟻變大象的成功案例。近三年,天九已成功孵化了智享單車、漢邦剪裁、蜂狂購等30多家全球化經營的高成長型企業。

【“聚焦”盧俊卿】

盧俊卿:1962年生,四川人氏,工商管理博士,10年從政,23年經商,是一位從農家子弟到總統座上賓的傳奇人物。

國際慈善家

先後為非洲捐建20多所希望小學,為中國西部11個省精準扶貧慷慨捐資,創辦中國農村首家農村免費診所,支持眾多創業者創新創業。2011年捐款一億多元,成為中國慈善捐贈20強。

社會活動家

先後在聯合國總部、上海世博會、法國眾議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地發表精彩演講數百場,是富有影響力的民間社會活動家之一。

企業管理專家

所著《幸福企業才是最好的企業》一書成為幸福企業理論奠基作,與任正非、喬布斯等一同入選“影響中國企業管理十人十書”。創建上市公司孵化器、企業家孵化器、“四六工作制”,均取得巨大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