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为不了职场精英?差距在哪?

这两天看了很多案例,涉及:商业、军事、教育、创业及历史领域,提炼后,我发现每个故事基本都由两种人构成,一种是精英,一种是普通人。

马斯洛的理论说,人的需求像个金字塔,是有不同层次的。底层是生理和安全,往上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虽然他的理论一直有争议,但是你得承认,它很好地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的人认为最微小的物质也比什么都重要,有的人却在追求自我实现。他们之间的差别,当然不仅仅是钱多钱少……


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为不了职场精英?差距在哪?

二者从思想、意识、行动力、认知等方面有着各种差别,那么,职场精英与普通的上班族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是哪些不一样的特质让这些职场精英脱颖而出?

高度自律

《邪不压正》的上映着实让彭于晏的“肌肉”火了一把。


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为不了职场精英?差距在哪?


姜文做客《圆桌派》时,谈到彭于晏,他忍不住称赞道:彭于晏不是一般人,他可以自律性非常的强,这样的身体比古希腊雕塑还厉害。


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为不了职场精英?差距在哪?

一句“比古希腊雕塑还漂亮”,简直是最高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姜文导演是有多欣赏,经常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摸上一把。

彭于晏为了接到好剧本,不论多忙,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健身数小时,食欲更是严格控制。

他坦言,自己是易胖体质,为了节食,十多年不曾吃饱过,也几乎忘记了糖是什么滋味。


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为不了职场精英?差距在哪?

彭于晏曾说,我没有才华,所以用命去拼。

想起曾经看过一句话:一个人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美好。

很多人迷茫彷徨、工资不高、事业不顺,归根结底都败在自律上。

优秀的人,自律是基本素养。

自律的人不一定都优秀,但优秀的人基本都是自律的。

李嘉诚再忙也会坚持每天看书;柳传志永远不会让自己迟到。

不断学习

一个人的成长最难的部分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在认知上的不断升级和拓展边界。

李善友教授曾说过,“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企业真正的边界”。同样,你的认知边界,就是你成长的边界。

那些收入高的人,大多都有一股执念,因为要达成自己的追求,所以他们会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认知。

不只是对熟悉领域的纵向发展,更多的是对不熟悉领域的横向挖掘。


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为不了职场精英?差距在哪?

当你面对一个你不懂的领域时,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努力奔跑,快速成长,而最好的方法就是:

1、自己主动去学习、去专研、去实践。

2、向这个领域做的最好的老师&同行,学习、请教,拆解和套用他们的方法。

著名职场类自媒体账号「阿何有话说」的作者,回顾自己加入新媒体这一行的经历时说:

刚开始,我也只是从打杂做起。每天做一些复制黏贴、统计数据、排版的工作。但很快,我就抓住了方法,开始仔细研究关于公众号的所有模块:

不会互推,我就去研究别人的互推怎么做,文案怎么写;

不会取标题,我就去研究爆文标题,每天收集上百个标题,整理分析总结;

不会做商务,我就去到处连接资源和人脉,加入各个圈子……

可以说,关于运营一个公众号的方方面面,我都琢磨了个遍。而在进行这些学习和工作的同时,我还得同时带娃、持家,很多时候每天能睡四个小时就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当然,这些付出最终也有了回报。

半年时间,「阿何有话说」的粉丝从20W运营到了80W+,成为职场类个人号排行榜第一名。作者的个人月收入也从打杂时的几千块,涨到了现在的8W+。


为什么大多数人成为不了职场精英?差距在哪?

学会借力

荀子的劝学里有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中的"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

巧借外力为己所用,很多事情单靠一己之力是不易完成的。个人的力量对自然、对社会而言,都是渺小的。有时候,成功需要借助巧劲或者是别人的帮助,以解决自己不能办到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