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嘉定和德钦,相隔3000多公里

一个在长江头,一个在长江尾

因为扶贫的共同目标

结下了15年的深情厚谊

2004年起,嘉定区委、区政府组织党政代表团

20多批次前往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

考察推进嘉定对口帮扶项目

看望嘉定援滇干部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15年以来,在嘉定区委、区政府支持下,以杨小弟、金伟荣、赵刚、严伟中、潘展平、王晓华为代表的嘉定援滇干部以及一大批支教、支医志愿者,为促进当地和谐稳定、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达瓦竹玛的故事

达瓦竹玛和母亲以及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她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因为地震、泥石流时不时发生,这个四口之家不得不从山上搬到山脚下,搭建新家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扶贫资金承担。

走进她们的新家,敞亮而又整洁,炉上烧着滚烫的酥油茶,淡淡的奶香飘散在屋里。腼腆的达瓦竹玛不善言辞,但只字片语足以让人感受到她的不易。照顾两个读书的娃娃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让达瓦竹玛心力憔悴,在没有扶贫帮扶之前,仅靠放牧根本不足以支撑起家庭的开销。

帮扶工作落实之后,达瓦竹玛的母亲有了医疗保险,相关单位也送来了养殖技术,达瓦竹玛终于可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全家摆脱贫穷,加上国家给的林补和草补,全家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她说:“以前都不知道菌菇还能卖钱,现在靠林下经济,就能让全家吃饱穿暖了。”

达瓦竹玛不是个案。德钦全县国土面积为7290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40米,辖6乡2镇,共6.7万余人,其中81%为藏族,还有傈僳族、纳西族等13个民族。到目前为止,德钦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06户8897人。嘉定的对口支援,不仅仅是给钱解决一时之困,还通过产业帮扶给予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高原上的蔬菜大棚

在群山环绕的升平镇,藏民们没有种植农产品的习惯,通过嘉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帮扶,蔬菜大棚基地应运而生。30个大棚里种植了辣椒、萝卜、香菜等蔬菜,正是收获的季节,运输蔬菜的一辆小货车写着“本地蔬菜、值得信赖”。

在高原,本地蔬菜相当稀缺,如果成功推广的话,能带动当地一批村民脱贫。蔬菜大棚里工作的当地人每月收入3000多元,足以养活一家人。但嘉定援滇干部王晓华心里还有些担忧,“这个项目开发不久,对于气候、土壤的情况摸得还不透,成活率、经济效益有待检验,希望嘉定多派一些农业专家来这里指导。”

除了送技术,嘉定还帮助当地拓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销售渠道,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在嘉定的惠民超市里,就能买到来自德钦县的新鲜松茸。不仅如此,嘉定还安排区内超市、食品企业、餐饮公司、土特产经营公司、旅游公司等赴德钦考察交流,加强经贸往来,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据悉,今年上海市及嘉定区对口德钦县财政帮扶资金达到2700多万元,打造了油橄榄基地、中药材基地等,实施了雪桃、黄果、车厘子等种植项目,以及建设了覆盖6个乡镇的幼儿园、村活动室、卫生室、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此外,南翔镇、华亭镇还与特别贫困的5个乡镇10个村开展结对工作,助其尽快脱贫。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千里送月饼

启程去德钦的那天,嘉定援滇干部潘展平起了个大早,去老盛昌买了一盒刚刚出炉的鲜肉月饼。这是他给另一位援滇干部王晓华带的小礼物。临行前,他问王晓华要带点什么,王晓华就说带点吃的,老潘思前想后,临近中秋,家乡的鲜肉月饼正当时。

潘展平是王晓华的“前任”,在德钦待了3年,交接时传授了不少心得体会。“注意防晒!”潘展平叮嘱道。“别小看这里的紫外线,即使阴天都能把你晒黑。”不过,王晓华还是晒黑了。“防晒太麻烦了,黑就黑点吧。”他笑着说,“当地的菜重盐重油重辣,实在吃不惯,多亏了老潘,让我吃到了家乡的味道。”原来,潘展平把本帮菜的要领悉数传授给负责伙食的阿姨,现在阿姨还养成了关门烧菜的习惯,就怕被人偷师,抢了饭碗。

生活习惯不同还是小事,援滇干部最怕的是身体不适。潘展平的鼻子有些与众不同,内部骨头有点小问题,在平原上没有异样,在高原鼻子就会出血。王晓华庆幸,自己的身体虽然与高原一直没有合拍,但也没有像老潘那样格格不入。

“嘉定对口支援的县城,就一条街,从头走到尾,3公里左右的路,海拔落差有600多米,走一趟很累。如果要去远的地方看看,就要驱车翻山,一走几个小时。”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王晓华和当地扶贫干部一样,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晚上加班已经是常态。

王晓华既是迪庆州扶贫办副主任,又是德钦县委常委、副县长,全县的援助项目他都要去现场看一看心里才有底。他说:“德钦高低落差很大,雨季常有塌方,但为了开展扶贫工作,必须适应这里的环境。”

不仅是嘉定选派干部来德钦,德钦也选派干部到嘉定挂职学习,两地的人才交流越来越频繁。今年,除上海统筹安排100多名干部、教师、医生来嘉定外,嘉定还计划为德钦县增加安排2期培训班。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嘉定医生远程会诊

来自瑞金北院的护士陈湘珺,是支援迪庆、德钦当地医院的志愿者之一,服务期为半年。这个“90后”女孩来之前早有心理准备,这里的医疗水平不比城市,但现实比想象更为残酷。

当地人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这和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由于医疗设施不足,住在偏远山区的百姓很难及时看病,等到发现时,往往已成重疾。陈湘珺曾亲眼所见,一名糖尿病患者送到医院就诊时,已经肝硬化,情况危急。而在嘉定,这样的病人只要按时服药,病情就能稳定。志愿医疗队曾多次下乡义诊,令人心酸的是,有些村民只希望开些止疼药,并没有后续治疗的打算。“我相信,如果当地医疗水平更高一些,村民的健康意识也会有所改变。”让陈湘珺感到高兴的是,随着援助力度不断增强,德钦县医院的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嘉定为德钦县医院开展了多项援助项目,包括硬件投入、远程医疗、读片系统等。记者采访时,一位高血压患者正在接受嘉定区中心医院医生的远程会诊,根据当地医生提供的基本病情,嘉定医生给出治疗方案。除了远程会诊,2016年,嘉定还为德钦县医院和嘉定区中心医院两地建立起远程CT读片系统,只需15分钟,一份来自嘉定放射科专家出具的CT诊断报告,就能交到德钦的患者手中,至今已经读片4000多张。

不仅仅是医疗,嘉定还对德钦县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等给予了支持。今年嘉定区“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会上,就有来自德钦县的18位青年前来应聘,其中5位青年找到了就业岗位。记者了解到,嘉定区人社局将在这个月组织区内企业奔赴德钦,开展劳动力专场招聘活动,帮助对口地区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举全区之力扶贫,嘉定始终在行动。下阶段,嘉定将不断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区内社会团体、国资公司、民营企业等力量赴德钦开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等扶贫活动。

君在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因为共同的目标,结下15年的深情厚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