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倉爲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發生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期間,主人公分別為關羽和周倉。原文如下:

周倉為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關羽)遂謂周倉曰:“非關某寡情,奈二夫人不從。汝等且回山中,待我尋見兄長,必來相招。”周倉頓首告曰:“倉乃一粗莽之夫,失身為盜;今遇將軍,如重見天日,豈忍復錯過!若以眾人相隨為不便,可令其盡跟裴元紹去。倉隻身步行,跟隨將軍,雖萬里不辭也!”關公再以此言告二嫂。甘夫人曰:“一二人相從,無妨於事。”公乃令周倉撥人伴隨裴元紹去。元紹曰:“我亦願隨關將軍。”周倉曰:“汝若去時,人伴皆散;且當權時統領。我隨關將軍去,但有住紮處,便來取你。”元紹怏怏而別。

周倉為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時值關羽已“過五關”之後,與劉備的二位夫人一起繼續尋找劉備的下落。一行人途中經過一段山路時,偶遇原黃巾殘部裴元紹等一夥強盜。關羽表明身份,裴元紹滾鞍下馬,拜見關羽。隨後,裴元紹又告訴關羽,不遠處的臥牛山上還有一名強盜叫做周倉,此人對關羽仰慕已久。兩人正在交談之間,周倉恰巧出現。此後,周倉提出願意跟隨關羽。最終,關羽答應了周倉的請求,而裴元紹則帶著周倉的部下怏怏而別。

周倉為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周倉見到關羽時口中所處的“重見天日”,意為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陽。比喻脫離黑暗,重見光明。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南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雜賦•序》中的“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周倉為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關羽離開曹操重回劉備陣營,這是歷史的真實。但歷史上的他是否有過“過五關斬六將”的事蹟呢?答案是否定的,這完全是小說家的虛構。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關羽重回劉備陣營非常順利,無論是曹操還是其下屬都沒有為難關羽。

周倉為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周倉和裴元紹這兩個人物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翻遍相關史料,都沒有這兩個人的蛛絲馬跡。因此,可以斷定,這兩個人物也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既然兩個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作者又為何讓周倉從此跟隨關羽一直到“走麥城”自盡而亡,裴元紹卻為何在小說中被趙雲一槍殺死呢?

周倉為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想解釋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說宋元時期的三國故事對《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巨大影響。前面提到,周倉與裴元紹一樣,都是子虛烏有的人物,歷史上都並不存在。不過,在三國故事風靡一時的宋元時期,周倉這個人物卻橫空出世。最早有周倉故事的作品是由民間藝人創作的講史話本---《三國志平話》。不過此時的周倉並不是關羽的跟班,也不是漢末時期的人物,而是蜀漢後期的一員戰將。

周倉為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元代大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關大王單刀會”中,周倉開始出現在關羽的身邊。從人物形象形成的延續性規律分析,《三國志平話》後的民間傳說和戲曲中已經對周倉形象進行了進一步塑造。關漢卿則是對當時塑造出來的周倉形象進行提煉加工。也正是由於關漢卿的“關大王單刀會”,周倉這一人物形象開始變得廣為人知。到了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周倉這一人物形象已經是“名滿天下”。故此才被作者“留在”了小說當中。而倒黴的裴元紹只好成了趙雲的槍下鬼,他所起的作用只有一個:為了突出趙雲的高強武藝。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志平話》、《關大王單刀會》、《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