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朝皇帝很難活過40歲?三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尷尬

為什麼明朝皇帝很難活過40歲?三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尷尬

明朝從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國開始,到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煤山上吊結束,享年276年,共歷經16任皇帝。那麼,在明朝的16位帝王之中,壽命跨度能有多大呢?要計算這個問題,我們暫時將非正常死亡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和崇禎皇帝朱由檢排除。

為什麼明朝皇帝很難活過40歲?三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尷尬

除去建文皇帝和崇禎皇帝,明朝剩下的14位皇帝中,壽命最長的皇帝為明太祖朱元璋,享年七十一歲;壽命最短的皇帝為明熹宗朱由校,駕崩之時年僅25歲。這十四位皇帝的平均壽命為42歲,除去命比較長的幾位皇帝,剩下的大多數都沒有活過40歲。遠遠低於歷史上所有皇帝的平均水平。當然,也低於當時尋常老百姓的平均壽命。

為什麼明朝皇帝很難活過40歲?三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尷尬

據統計,如果排除戰亂時期非正常死亡的人員,明朝尋常老百姓的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57歲,這樣算起來,當時雖然醫療條件比不上現在,老百姓還是挺長壽的。與之相比,身在帝王家從小錦衣玉食的皇帝們,平均壽命卻只有42歲,則顯得刺目了許多。那麼,為何明朝的皇帝大多會如此短命呢?

在小編看來,明朝皇帝之所以很難活過40歲,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為什麼明朝皇帝很難活過40歲?三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尷尬

國事繁重——朱元璋時期,撤銷了宰相這一官職,如此一來,一方面皇權從此得以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也讓皇帝的的工作變得更加繁重起來。因此,明朝有很多帝王倒在了繁重國事上。尤其是一些頗為賢明的君主,比如:明孝宗朱祐樘每天早起處理政事,一直到深夜才休息。明思宗朱由檢勤政在歷史上極為出名,不出門遊獵、不貪戀酒色,夙興夜寐,只為了大明朝能夠中興。

為什麼明朝皇帝很難活過40歲?三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尷尬

精氣損耗——皇位之所以令無數人趨之若鶩,除了能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之外,當然還有享受後宮三千佳麗的豔福。作為帝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只能算作標配,更有甚者寵妃高達成百上千人。然而,後宮雖妃嬪眾多,然而也是造成明朝皇帝短命的原因之一。皇帝雖為天子,但終歸是尋常人,在諸多佳麗面的誘惑面前,自然難以把控。一旦長期沉浸其中,輕則耗神傷身,重則滅國丟命。明朝因貪戀女色而短命的皇帝,不在少數。比如:明武宗朱厚照,便因為長期沉溺於豹房縱情聲色,只活了三十歲便一命嗚呼了。

為什麼明朝皇帝很難活過40歲?三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尷尬

家族遺傳病史——明成祖朱棣之後的皇帝,全部出自明仁宗朱高熾一脈。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而長子,也是明朝的第四任皇帝。他也是是歷史有名的大胖子皇帝,而且,雙腿還行動不利索,據說,朱高熾還差點因為肥胖丟掉了帝位。朱高熾在在位僅僅一年,便英年早逝了,後世普遍認為,朱高熾之所以壽命不長,便是因肥胖而導致高血壓的原因造成的。朱高熾的後代們,幾乎全部繼承了他的肥胖基因,也因此埋下了病根。

試想一下,這樣的基因,之後怎麼可能生出長命的皇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