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死穴究竟在哪裡?

特朗普的死穴究竟在哪裡?

天下大事,知其規律趨勢,方能明辨是非,符合發展規律的為“大是”,違背規律的為“大非”;明辨大是大非之後,方知如何堅守正道,找出歪道的死穴。

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規律和趨勢是什麼呢?

自工業革命以來,一部分人最先成為發達人口,至今,全世界絕大多數人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平均壽命大幅度提升等諸多方面證明,這兩百年是幾千年人類歷史上,物質生活水平方面,不曾有過的飛速發展階段。絕大多數人,當然指85%以上的人口。所以,85%以上的人口,在物質生活水平方面,必然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和提升,這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規律和必然趨勢,即第一鐵律

搞懂這個當今世界第一鐵律之後,我們再看當今世界的客觀現實。

當今世界人口總數是74億,其中,發達國家人口總數佔16%,非發達國家人口總數佔84%。即,假如全世界只有100人,那麼,富人,符合第一鐵律的人,只有16人,其餘84人都是相對的窮人,都是不符合第一鐵律的人。

為什麼當今世界會出現這種違背第一鐵律的情況呢?道理很簡單,16個富人,憑藉自己各方面的絕對優勢,生產的東西賣給所有100人,而且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潤的產品,所以註定是吃肉的人群;反之,84個窮人,生產的產品要麼根本沒什麼競爭力,要麼附加值和利潤極低,所以註定只能是吃剩的、喝湯的。

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好,既然是第一鐵律,就一定不可逆。所以,絕大多數窮人也必須能吃肉,也必然成為發達國家,這也是不可逆的規律。怎麼辦呢?這時候WTO就出現了。

WTO,其實還是富人俱樂部制定的遊戲規則,但是,他最大的原則是:為富略仁。你們窮人必須逐步打開市場,保證富人的產品買給所有人,佔有所有市場,然後,我們富人也讓你有點發展,有點競爭力,給你一點最惠國待遇。如此,富人必須的市場保住了,窮人至少能喝上湯,偶爾還能搶塊肉吃吃。反之,如果鬧僵了,富人失去了全球市場,富人的產品競爭力再強,利潤再高,沒了84%的市場,也會變成窮人。

所以,WTO絕不是富人的恩賜,只是第一鐵律下,富人迫不得已的選擇。這個選擇,讓自己的現實利益損失相對最小,窮人的發展趨勢雖然慢,但也能湊合接受。所以,WTO這個世貿組織,做到的僅僅是“

為富略仁”。

對全世界絕大多數人來說,WTO這個規則本來就不太公平,不太符合第一鐵律的需求,即便如此,還是有些富人不滿,嫌棄窮人的市場不夠開放,不滿自己的肉不夠多,肥的不夠流油,所以,特朗普跳了出來。

特朗普的思路非常清楚,就是認為我富人有這麼多絕對優勢,幹嘛讓著你窮人,我富人就該更富,你們窮人的死活、發展不發展跟我有毛關係,你們必須完全開放市場,讓我用我的絕對優勢賺更多的錢,不服,我就用我的絕對優勢各個擊破,打得你根本沒用還手之力,讓你不得不服。

很明顯,特朗普的就是想打破“為富略仁”的現有規則,明目張膽的叫囂“為富不仁”。很明顯,特朗普的所作所為是非常明確的在違背第一鐵律,所以,特朗普走的歪路、邪路,是當今世界絕對的“大非”,這一點一定要明辨是非。

特朗普的做法既然是違背天理、違背第一鐵律的“大非”,那麼,他的死穴也就暴露無遺了。特朗普打的如意算盤是:我目前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那麼,如果100%的市場都被我強行打開了,我就有100%的勝算,我就是世界上賺錢最多的人,我讓美國再次偉大就一定能實現。果真如此,確實能保證特朗普自己和他的美國一個人過的最好,但全球85%的人都好才是第一鐵律,所以,全球85%的人絕不會的坐以待斃,必然群起而攻之,這恰恰就是其死穴。

所以,只要成立一個“世界非發達國家貿易組織”,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組織的底牌是:關閉84%市場。非發達國家人口占84%,如果對發達國家關閉自己的市場,對窮人集體而言,即便不依靠發達國家產品,自己的市場也足夠大,手機、汽車、芯片質量雖然略有下降,生活水平雖然略有下降,但至少溫飽不是問題,也是可以暫時接受的。但是,對只佔16%的發達國家人口而言,市場一下失去了84%,唯一的結果就是跳樓返貧,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如果占人口84%的非發達國家貿易組織與占人口16%的發達國家貿易組織談判,對方根本沒有任何籌碼和還手之力,只能乖乖投降,唯一的選擇是答應比原來WTO更優惠的待遇,只能被動的做到“為富必仁”。同時,如此才能實現:全世界85%以上的人口,在物質生活水平方面,必然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和提升

有人疑惑,憑什麼讓非發達國家的人都參加你這個組織呢?道理很簡單,誰都是自私的,誰都想讓自己過的好一點,誰單打獨鬥都不是特朗普和美國的對手,所以,如果簡簡單單的窮人合作就能獲得比原來WTO更多的好處,窮人更容易從此走向快速發展和符合第一鐵律的正道,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老慢相信,2019年的某一天,世界非發達國家貿易組織成立的那一天,必然是特朗普之流徹底死翹翹的一天

關注老慢,關注知識星球中老慢的《易經性格學》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系列講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