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長的這5種野果,看似不起眼卻很美味,農村人都吃過

在農村,無論是路邊還是田野山頭上,都生長著許多不知名的果實。很多人都以為是有毒的,不可食用,卻不曾想到其中一些不僅無毒,味道也是極好的。首先要介紹的,就是覆盆子。這個水果曾經還出現在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可見這的確是一個留存於我們童年時期的美好回憶。覆盆子還有許多別名,諸如樹莓、木莓、懸鉤子等,其果實是一種聚合果,有紅色,金色和黑色,味道甜中帶酸。

野外生長的這5種野果,看似不起眼卻很美味,農村人都吃過

第二個就是燈籠果。落葉小灌木,果味酸甜,其果實不僅可以加工成果醬,還可以釀製成酒。燈籠果的果實呈球形,在果子的表面有許多縱向的紋路,就跟燈籠的骨架一樣,所以有了燈籠果這個名字。燈籠果在沒成熟的時候不要輕易嘗試哦,非常酸,成熟後則非常甜。

野外生長的這5種野果,看似不起眼卻很美味,農村人都吃過

第三個是拐棗。拐棗在農村也有很多別名,比如萬壽果、雞爪連、金鉤梨等。拐棗在我的記憶裡是一種外貌比較奇特的水果,其他的水果不是圓的就是長條形的,而它則生的奇奇怪怪。拐棗成熟的季節在冬季,拐棗樹一搬也長得比較高,但是成熟以後也會自己掉落下來,避免了我們爬樹去摘。吃拐棗的時候需要把頂端的小籽兒摘掉,那個是不能吃的,其實它也是拐棗的種子,我們主要吃的就是中間細長的那一部分。拐棗成熟後味道很甜,稍微帶點澀澀的感覺,但是整體味道不受影響。

野外生長的這5種野果,看似不起眼卻很美味,農村人都吃過

第四個是桑葚。桑葚可以說是小時候吃的最多的野果子了,那時候還不會把桑葉拿來養蠶,只知道樹上的果子很好吃,沒成熟時是白色的,成熟後就變成了紫紅色。這種果實在農村來說相對比較普遍,如今市場上在相應的生產季節也有較多販賣,不過記憶更深的還是小時候吃完桑葚那變成紫色的舌頭吧,在與夥伴的互相取笑中吃下一個又一個味道鮮美的桑葚果,並在一兜裡裝滿滿滿的一兜帶回家。

野外生長的這5種野果,看似不起眼卻很美味,農村人都吃過

最後一個就是茅莓。茅莓又叫三月泡,小時候最常見到它的地方就是在林間小路旁,茅莓的植株上帶有許多刺,想要摘到也是要花費一點力氣呢。茅莓和樹莓外貌有一點相似,不過其外表有覆蓋有黑色的短毛毛。

野外生長的這5種野果,看似不起眼卻很美味,農村人都吃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