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本期非遺傳承人:張勇,已入駐“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匠人——

這個南極老人星左手輕撫過膝的鬍鬚,右手拄著柺杖,慈祥和藹,笑臉盈盈的看向前方,如此精細的人物就刻畫在一個小巧的果核之上,把微型雕刻的技藝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就是惟妙惟肖的核雕藝術。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核雕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用桃核、杏核、橄欖核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在2008年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早在明清年代,核雕技藝就已出現,其中明代的作品多以神仙人物、辟邪神獸等為主,把這些核雕垂掛在衣袋、紈扇或是繡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的作用,到了清代以後,核雕的物品就不單單作為墜物裝飾和點綴了,創作後的工藝品專門供文人雅士或者富家子弟在手中用來摩挲把玩。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經過上百年的傳承和發展,流傳至今,核雕演變出了多種藝術風格和雕刻技巧,其中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北京、河北各有不同的特色,張勇把這項傳統技藝很好的傳承了下來。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張勇,1981年出生於河北張家口,核桃雕刻師,自幼喜歡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在小時就獨自進行各種繪畫和手工製作,後來師承石家莊青幽峪畫坊師從涼冰老師學習繪畫與根雕,為後來的核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勇接觸到了民間著名核雕藝人高富平老師,發現在一個核桃大小的方寸之間竟然能刻畫出如此傳神的藝術品,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核雕這個領域闖出一番名堂。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在開始進行核雕創作的之前,張勇首先要把準備材料配備齊全,然後開始進行雕刻創作,因為是在半個手指長度大小的核桃上創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雕刻的平面非常有限,所以每下一刀前就要經過深思熟慮,緊繃神經, 腦海中時刻回想著整體人物刻畫的思路過程,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其中在刻畫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身體動作形態時,要採用“五刀定位”的技藝,鼻頭一刀,眼睛兩刀,耳朵兩刀,下刀部位一定要準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物徹底的鮮活起來,充滿生命力。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從事核雕事業數年之久,現在張勇已經成立了自己的核雕工作室,並逐漸總結歸納創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樸實無華地雕刻風格。


非遺地圖|一枚吃剩的果核竟然可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正如他本人所說:“核雕藝術是中國傳統民間技藝的瑰寶,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重視起來,年輕人能接下這個衣缽,把它順利的傳承下去,為中國非遺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