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走進動車夢工廠 揭祕「復興號」的誕生

齊魯網9月24日訊在中車青島四方公司,每隔四天,就有三列CR400AF高速動車組下線,它還有一個更被人熟知的名字——復興號。

超级工程:走进动车梦工厂 揭秘“复兴号”的诞生

2017年6月26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正式上線運行,中國製造再次驚豔世界。在眾多關注的目光下,復興號安全平穩運營了一年時間,這背後最離不開的就是研製人員嚴苛縝密地維護。今天,復興號的設計專家陶桂東,要對列車做一個細節調整。

技術男,細節控,是陶桂東的自有標籤。因為收到鐵路總公司的反饋,復興號頂燈打開時會映到儀表盤上,雖然影響很小,但陶桂東還是毅然決定要改進這一設計。“不斷地改,很難一下設計到最完善的,但是我們所有人的想法就是出了一個產品,用兩三年的時間把它改成一個完善的平臺。” 陶桂東說到。

駕駛室所在的車頭,有一個霸氣的名字“飛龍”,這個被網友贊為顏值爆表的設計,也來自陶桂東和他的團隊。然而要達到這樣的顏值,既需要現代科技的“美顏”,還需要張合禮和小夥伴們的精湛手藝。

超级工程:走进动车梦工厂 揭秘“复兴号”的诞生

飛龍造型有六條稜線,每條稜線長達11米,內部骨架定位精度必須精確到0.5毫米;飛龍的車頭由80多塊蒙皮組成,形狀各異,焊接時既要貼合骨架又要相互平齊。整個車頭有3000多條焊縫,長達600多米,相當於繞標準田徑場跑一圈半。

這一切都需要人工焊接來完成,甚至幾個人同時操作才能保證飛龍的臉不會變形。即便像張合禮這樣有著十年經驗的金牌技工,面對這種操作時,也不敢有絲毫馬虎。

超级工程:走进动车梦工厂 揭秘“复兴号”的诞生

張合禮介紹到:“我們平常的焊接位置有四種:平、橫、立、仰。這個復興號車頭內部空間十分狹小,只能夠容納一個人,有時候站都站不起來得彎著腰或者是蹲著來進行焊接操作,我們在操作過程中還要保證焊槍角度隨著焊工變化而變化,焊槍的杆身長度要保持一致。才能保證電弧的穩定。我們焊接如果電弧過長的話,就會出現導弧不良、出現氣孔和其他的焊接缺陷,會影響焊縫的質量。”

動車運行時,面臨著每小時350公里的高速,如果焊接操作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任何一點細小的錯誤都可能要推倒重來。在CR400AF車頭試製時,光焊接試件就試驗了一千多種。最終,復興號車體高度從3.7米增加到了4.05米,斷面增加了7.3%,但正是因為獨特的飛龍造型,整車阻力反而降低了12%。

超级工程:走进动车梦工厂 揭秘“复兴号”的诞生

整個復興號動車組有50多萬個零部件,部分零件的裝配精度在0.04毫米以內,這是對精益求精的極致追求。從零件到技術,復興號實現了自主創新和自主製造。而更讓人值得點讚的突破,是標準化和互聯互通。復興號車內11個系統96項關鍵部件可互相通用,不同廠家生產的動車組能重聯運營,這打破了以往各自為主的局面,是復興號的重大進步,卻是陶桂東團隊在初期遇到的最大難題。

從下線到定型,“復興號”歷經2300多項線路試驗,試驗里程達到61萬公里,相當於繞著地球赤道跑了15圈。科研創新,既沒有“蘋果砸腦袋”的靈感,也沒有“忽如一夜春風來”的驚喜。只有不斷地重複、不斷地提高標準,甚至不斷地自我否定,才能實現自主創新。

超级工程:走进动车梦工厂 揭秘“复兴号”的诞生

現在的“復興號”已經在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九大關鍵技術和十項配套技術上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高速列車行業內公認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到84%。四年時間,“復興號”的誕生,讓中國從一個最大的市場需求者,轉變為行業內最先進技術的掌握者。

一條國之大軌,見證大國之軌。從無到有,從空白到領先,“復興號”以350公里時速領跑世界高鐵,創造了一個現代工業奇蹟。這裡就是名副其實的“動車夢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