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曾幾何時,韓系車型一度佔據了國內家用車的大部分市場,也正是從那時起,性價比出眾、配置豐富成為了韓系車的代名詞。不過,伴隨著國內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升級,在對於購車選擇上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放眼現在,韓系車型對於自身的優勢並沒有作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反而在國內自主品牌的產業升級後,將原有的市場逐步侵蝕掉。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最近一則“員工必須開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才能進入工廠”的新聞刷爆了筆者的朋友圈,細究其內容,當真為它捏一把汗,本來在今年不景氣的汽車市場中就毫無優勢可言的起亞,非要強行作死。庫存車輛內部消化可以算是業內的潛規則之一,但偏偏起亞將這一規則逐步變成了一種硬性規定。

東風悅達起亞廠區 只有起亞車才能進場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從曝出的內部群組通告顯示,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室指示,公司停車場只能為本廠生產的車型停放。據稱,員工上班開非公司品牌車輛均停放在廠區附近道路的兩側,不允許進入廠區,但近日因市容環境整治,道路兩側已不再設置閉關清除臨時停車位,員工開非公司品牌車輛上班將無法停車。如正常出勤,不得不更換為公司品牌的車輛。另外,據稱東風悅達起亞內部員工購買多年庫存車擁有68折的購車優惠。

庫存壓力增大 城區變身“起亞庫存停車場”

東風悅達起亞的三座工廠都在江蘇鹽城,設置總產能為74萬輛,由於銷量持續低迷工廠庫存壓力也十分大。據爆料稱,“鹽城只要有大的停車場都被起亞給租下來了,停滿了DYK的庫存車,白茫茫的一片很是壯觀。”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其實,對於品牌工廠只允許開自家生產車輛的規定也有不少。自主品牌長城汽車早已執行此條要求,比亞迪從一年多前也規定所有員工必須開比亞迪才能進入工廠。

對於這項規定,也曾引來不少非議。對於企業來說,員工開自家品牌生產的汽車更有利於統一形象,維護品牌利益,也可利於內部車輛的管理工作。可是對於員工自身來看,則限制了各自的選擇權,未免太過於專制。但如果企業這項規定的出發點是向內部員工傾銷庫存車,顯然這樣的霸王條款更會引來非議和員工的不滿。

年銷量任務逐年遞減 背後是“低價車型”策略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細看起亞近兩年推出的車型,無疑都是走的低端路線,但要結合近兩年汽車市場大環境來看,起亞的這一步棋走的並不算高明。首先,日系車型在市場的好感度逐漸提升的同時,其低端車型在市場的佔有率也正在逐步提升;其次,大眾品牌的市場影響和號召力毋庸置疑,老捷達和老“普桑” 依舊成為了眾多年輕人的購車首選;最後,隨著技術和經驗的多年沉澱,自主品牌在低端車型方面已經有了叫板合資品牌的能力,且在智能化以及配置豐富程度都是令合資品牌望其項背的。

為了能更直觀的瞭解到起亞推出的低端車型,本期實車網將對起亞部分車型進行逐一分析,一起來看看它的“真實面目”。

K2

市場指導價:7.29-10.39萬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起亞K2作為定位低於K3的緊湊型車型,單論其售價來看還是比較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但是吝嗇的安全和功能配置早已不復早年的性價比車型名號了,今年的7月份銷量更是跌出了1000臺大關。

福瑞迪

市場指導價:7.88-10.98萬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多代同堂”一直是韓系車型的拿手絕活,起亞當然也繼承了這一光榮“優點”。不過,在玩品牌車型差異性方面,韓系車型與德系對手相對,相差太遠了。福瑞迪銷量慘淡的主要原因,在於與K2、K3車型之間差異化太小,並且市場的傳播力度遠不及K字輩車型。

K3

市場指導價:9.68-13.28萬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一度支撐起亞大半銷量的起亞K3,也在今年就此落下神壇,作為一臺注重走量的車型,單月銷量2547臺的成績算是很差了。產品老舊和同級別競爭對手更為豐富的配置是它的致命傷,為此目前K3車型市場優惠幅度頗大,全系車型都有接近3萬元左右的優惠力度。

K5

市場指導價:16.48-24.88萬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曾經的屌絲三寶之一“索八、K5、邁銳寶”,是坊間調侃的對象。如今,這兩款車型都已經紛紛換代,僅有K5依舊是現款銷售。不難看出,起亞對於產品的更新速度在車企當中算是慢的那一檔,整體來說K5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中級車”,並且吸睛的外觀表現也是消費者津津樂道的話題,隨著起亞整體銷量下滑的態勢,K5再也回不到過去的日子了。

KX3

市場指導價:10.98-17.78萬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按理說,在轎車市場逐漸失勢的起亞,應當收縮戰線主攻SUV市場。雖然,今年是小型SUV車型井噴爆發的一年,但是起亞KX3並沒有抓住時機。自2015年推出至今,KX3在細分市場一直呈現不溫不火的狀態,今年的小型SUV市場中,不乏有德系眾多對手柯珞克、柯米克、探歌,還有日系奕澤、CH-R等眾多強力對手,且主要戰線也集中在15萬元價格區間,這樣的橫向對比,起亞KX3在市場號召力和口碑問題上都輸得體無完膚。

起亞KX5

市場指導價:17.18-23.18萬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曾經讓人無不讚賞的“萌噠噠”,如今變成了慘淡淡。起亞KX5的退步非常明顯,在緊湊型SUV當紅的今天,月銷量87臺的成績,真的是慘不忍睹。在眾多對手完成升級換代後,KX5的競爭優勢喪盡,除了傳統的德系、日系對手外,自主品牌的設計能力和品質也是它的另一致命傷。

起亞KX7

市場指導價:17.98-27.68萬元

起亞車是“進場證” 怪不得國人都不買它


起亞KX7車型的推出,更多承擔的是完成品牌產品線的任務,但是月銷量幾十臺的成績,實在無言以對。

全文總結:在今年整體市場大環境都呈現回落趨勢的時候,起亞“工廠”事件無疑將它推入到了無底洞,自“薩德事件”以來,韓系車型一直是眾多車企和民間打壓的對象。慘淡的銷售額,和整車製造廠的關閉是目前起亞的近況,低價車型的策略也逐漸面臨破產的邊緣,對於這樣不負責任的和銷售方針失策的車企,國人不買“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