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第三中學教師回憶學生生涯的幾位民辦教師

我的這幾位小學老師都是民辦教師,但他們毫不遜色於“正規軍”,甚至更有特長,分別給我打上了不同的底色,至今仍不褪色。

安徽舒城第三中學教師回憶學生生涯的幾位民辦教師
安徽舒城第三中學教師回憶學生生涯的幾位民辦教師

(圖片來自於網絡)

二年級時,從縣城來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女教師——滕路達,她齊耳短髮,這是那時最時髦的髮型,號稱“運動頭”,鄉村姑娘可都是麻花辮。走路雖有些“八字”,卻並不影響她跳舞時的婀娜多姿。她的到來,使我們學校文藝活動的水準一跳到頂。

她給我們排的第一個節目是《我為生產隊放鴨子》。我最大,當隊長,其他幾個小毛頭都是老師家的孩子。節目以說為主,我只記得我們排成一排,翹起二拇指數鴨子的情景,而且有“北京鴨”什麼的各種名字。由於她的精心編排,再加上兒童的嬌稚可愛,在全公社學校匯演中頗受歡迎。

第二個節目是《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她先把簡譜歌詞抄在黑板上教我們唱,隨後到四合院天井中排練隊形。最後定型是:中間圓形,兩邊“八”字形,前沿正中我們三個女孩後彎腰到地成“品”字形。可我們三個都沒這基本功,只好打折扣,跪著半彎腰作罷。

這樣複雜的排演是我們原來的老師所不會的,她給我們學校帶來了新氣象。

知道為什麼到我們這山區?八卦一下,為了愛情!轟轟烈烈的縣城中學師生戀,被“充軍發配”到此,倒也造福一方。

她後來調到山七中學成正式在編老師,還是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了我最可貴的幫助,師恩難忘!

安徽舒城第三中學教師回憶學生生涯的幾位民辦教師

(圖片來自於網絡)

安徽舒城第三中學教師回憶學生生涯的幾位民辦教師

第二位朱老師,也是一位女教師,四年級開始帶我們算術,是一個“下放學生”。她一走進教室我們就喜歡上了她:滿面春風,笑意盈盈。梳著兩個像小刷子似的“把子”,耷拉著掛在耳垂底下,各自向外翻卷,護著一張白淨的面龐。這髮式是她的獨創,我從未見人梳過這樣式。這可愛的髮式更增添了她的親切可人,連同她的低聲軟語,你不由自主想和她親近。她也從沒有老師的“師道尊嚴”,臥室裡總擠滿了學生。

有一次,她男朋友來了,我們等不及下課鐘聲落音,便爭先恐後飛奔去。等我到時,已擠得水洩不通的裡三層外三層。她和她男朋友毫不在意的坐在床沿上,面帶笑意,互望中低語,好像我們不存在。想起我自己當老師時的脾氣,我覺得她像一個菩薩。

一年後,她被招工回合肥,據說在鍊鋼廠上班,從此再沒見過,但那個瞬間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裡,她也永遠不會老去。這是不是一種永恆?

安徽舒城第三中學教師回憶學生生涯的幾位民辦教師

(圖片來自於網絡)

第三位是我五年級時的老師——儲老師,就我們生產隊的。他家原是我們村的大地主,我們學校就是他家的祠堂。他家新建好的四合院還沒來得及住進去,就被“打土豪分田地”了,好端端的雕樑畫棟徽派建築變成了一個大雜院。

不知是否基因所帶,從沒拜師學藝的他居然會拉二胡、吹笛子,還有一副金嗓子,真是上天眷顧!

儲老師高中畢業後就到小學做了民辦教師,成了學校文藝活動的頂樑柱。他既會識譜,也能吹拉彈唱。笛子你能吹《揚鞭催馬運糧忙》,二胡能拉《二泉映月》,唱歌能唱胡松華的《讚歌》。人也長得特帥,致使上演了一段氣壯山河的愛情故事,而且完美收官。

原委如下:大隊成立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隊員來自各生產隊,大多是“下放學生”,當然來自城裡囉。他們是鄉間的一道風景,漂亮、洋氣、有文化,但他們還是比不上宣傳隊的靈魂人物儲老師的儒雅倜儻。因此就吸引了女主角的愛戀,成就一對神仙眷侶。好景不長,公社領導知道“下放學生”愛上地主兒子,成何體統?多次談話,呈以利弊,全不頂事,只好作罷。

這故事完全可和影視劇不相上下,且是紀實版本。總覺得不把這故事寫下來很對不住這段可歌可泣的愛情傳奇,也算了我一樁心願。

儲老師特別擅長聲樂教學,總讓學校歌聲嘹亮。他還特別善於在學生中發現文藝苗子,培養了幾個拿得出去的獨唱、男女二重唱的新手。每發現一個新苗子,他就喜不自禁。所謂曲不離口說的就是他,走路幹活都一路小調哼著,全沒煩惱。

他是天生的好老師,卻因民辦教師收入微薄,不能養家而半途離開,好可惜!

安徽舒城第三中學教師回憶學生生涯的幾位民辦教師

(圖片來自於網絡)

我小學階段遇到了許多好老師,只可惜時處“文革”,沒有學習文化課的氛圍,老師的才學得不到施展,師生共同蹉跎了一段美好時光,卻也陰差陽錯的成就了我最快樂、最自由、最豐富的一段人生旅程,為此,感恩他們!

該感恩他們的還有中國的鄉村教育,在十年人才斷檔期,是他們拿著一天幾毛錢的工分,支撐起大半個中國的鄉村教育,一拿就是一二十年。沒有他們,我們這一代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也支撐不起後來改革開放的三四十年。

在中國教育史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名字叫民辦教師!

2018年8月1日星期三

安徽舒城第三中學教師回憶學生生涯的幾位民辦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