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教皇欺負6歲德皇,21年後再逼3天3夜跪雪,3軍怨恨血洗羅馬城

36歲教皇欺負6歲德皇,21年後再逼3天3夜跪雪,3軍怨恨血洗羅馬城

母弱主少

“我們不會去卡諾莎,肉體靈魂都不會去!……”這是1872年的時候,德意志鐵血宰相俾斯麥在演講中發出的怒吼。

“卡諾莎之辱”是西方文化中最著名的恥辱,尤其對於德國人來說,已經成為屈辱投降的標誌。起源於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神聖羅馬帝國亨利四世的恩怨。

1056年,年僅6歲的亨利四世登上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由母后攝政管理國家。已經36歲的希爾德布蘭(1073年成為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欺負“主少國疑”,欺負工程啟動……

為什麼要這麼不厚道?原因是教皇要握好2把刀。“刀”來自《路加福音》第22章第38節:“主啊,請看!這裡有兩把刀。耶穌說:夠了。”教皇對此解釋為2個意思:一是世俗懲戒的刀,二是精神拯救的刀。

簡單的來說,教皇不希望政權來干涉教權,而是希望世俗君主服從教會。

36歲教皇欺負6歲德皇,21年後再逼3天3夜跪雪,3軍怨恨血洗羅馬城

騎士出征

話說,羅馬城裡的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本來關係是挺不錯的,皇帝還為教皇立過大功。

公元961年,薩克森公爵奧托一世帶兵趕跑羅馬城主貝倫加爾二世,幫助教皇約翰十二世解困,由此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對教會還有不少權利,如保留對羅馬教皇選舉的干預權,對治下的樞機主教團有任命權。

話題重新回到希爾德布蘭(格里高利七世),他存心欺負6歲小屁孩,1059年推動教皇尼古拉二世頒佈《教皇選舉法》,規定以後教會選教皇選主教,跟世俗的君主無關,誰插手誰倒黴。

1075年,已經就任教皇的格里高利七世得寸進尺,頒佈《教皇敕令》27條,宣佈教皇的地位高於一切世俗的君主,甚至可以對君主進行罷免。

36歲教皇欺負6歲德皇,21年後再逼3天3夜跪雪,3軍怨恨血洗羅馬城

格里高利七世

由於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矛盾,皇帝一家都沒怎麼反擊教皇,逐漸長大的亨利四世是越來越有火氣。

終於雙方開始摩擦出火花,當亨利四世想離婚被教皇干涉的時候,不過皇帝還是強忍住性子。然而教皇卻沒有止步,他要求皇帝放棄對境內教會主教的任命權時,亨利四世忍無可忍。

不堪受辱的皇帝開始與教皇爭奪米蘭大主教區的控制權,而且召集德意志地區主教開會討論廢黜現任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先發制人,於1076年宣佈絕罰亨利四世,企圖扶持魯道夫公爵登上皇位。

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那些年不怎麼安分,格里高利七世的敕令一下子就點燃帝國的火藥桶,搞得亨利四世花2年時間都搞不定,不得不向教皇低頭認錯。1077年初,亨利四世跑去羅馬,要向格列高利七世求饒。

36歲教皇欺負6歲德皇,21年後再逼3天3夜跪雪,3軍怨恨血洗羅馬城

卡諾莎之辱

你來了,我卻不在家。亨利四世空跑一趟,但是沒有其他選擇,只好趕往教皇的駐地卡諾莎城堡。

這一路是北方怒吼,白雪飄飄,亨利四世被迫行走在阿爾卑斯山塞尼峰的羊腸小道上。當凍得鼻青臉腫的亨利四世來到卡諾莎城堡,格列高利七世卻不想見到他,讓他趕快離開這裡。

前途掌握在教皇手裡,亨利四世得不對自己狠點。只見他雙腿往雪地裡一跪,赤著腳就是3天3夜,向教皇也向世人展現“懺悔之心”。

這一跪讓格里高利七世變被動了,迫於多方的壓力,教皇最終赦免亨利四世。“卡諾莎之辱”意味著格里高利七世的威望達到最高達,也成為西方文化中屈辱投降的代名詞。

亨利四世也是“戲精”,悲情戲演得很感人,實際上是滿肚子怒火。他歸國後,始終放不下“卡諾莎之辱”,一心“攘外必先安內”,把不聽話的諸侯全收拾嘍。

36歲教皇欺負6歲德皇,21年後再逼3天3夜跪雪,3軍怨恨血洗羅馬城

中世紀戰場

江山鐵桶之後,亨利四世就統治格里高利七世:老子還是以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把拿走的權力快點交出來,不然讓你好看。

格里高利七世火冒三丈,馬上再度發出“絕罰令”,大力支持神聖羅馬帝國反對派的叛亂行動。時勢已經發生轉化,亨利四世很快搞定叛亂,1081年指揮3路大軍征伐教皇,3年後攻入羅馬城雪恥。

格里高利七世被迫逃向南方與諾曼人結盟,並帶著諾曼人重新進入羅馬城。諾曼人大肆破壞羅馬,燒殺搶掠進行了整整3天,羅馬城被燒燬三分之一。格里高利七世感受到羅馬人的仇恨,再次不得不離開,隨著諾曼人來到意大利南方,不久就在眾叛親離中病死在薩萊諾。

老問題可以有新想法。對於“卡諾莎之辱”,你們說是亨利四世“吃虧是福”呢?還是格里高利七世沒有“斬草除根”?格里高利七世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