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水容:讀經典的好處

您是否會唱《縴夫的愛》?想當年於文華與尹相傑一起出道,一同成名,尹不讀經典,吸毒、進班房,早已墮落;於唱經典,魅力不斷提升,人格持續增長,越來越有味!前幾年一首《蘭亭序》在網上火爆轉載,後又誕生許多作品,唱了《詩經》系列、《楚辭·離騷》、樂府詩歌、唐詩宋詞等,其內在的涵養和外在的展現,使她頻頻在銀幕中出現,多少人在追捧著她,給她祝福,為她喝彩;而尹曾經被人笑話,被人唾棄,用鄙夷的眼睛觀望他,如今早已被人忘卻。他(她)們之間的差距、彼此的人生、彼此的幸福、彼此的生活不用猜想已可見一斑。


餘水容:讀經典的好處


一個人不能只長年齡不長知識,尤其是女人,到30歲後除了年齡向上,其它都向下,多可怕!家長裡短、歇斯底里、枯燥、乏味,靈魂得不到棲息,即使小資,物質已滿足不了身心,剩下的時間做什麼?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怎麼支配?喝酒、打牌、購物、逛街、閒扯?看書、旅遊、學習、交益友?不幹好事就有足夠的時間“幹壞事!”

有一種比喻很形象、很具體、很貼切:說“夫妻就像樹和藤,當初結合的時候彼此差不多,後經成長,樹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長得很茂盛,若藤不長,就有其它粗壯的藤來纏樹;若藤不斷地吸收自然養分,長得很好,樹長不大,藤就會去纏其它茂盛的樹。”使彼此越走越遠,男女之間弱的一方要麼消極、要麼報復,家庭悲劇導致社會悲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直接影響國家前途和命運。都這樣小我不堪,大我誰來?信仰無從談起!

倘若心存美好,懷抱優雅,自然迎接希望。中華五千年文明,曾經的大家閨秀,名門世家,一個家族能有幾百年運勢皆因家教森嚴,飽讀詩書。現在對孩子一味地縱容,不停地給予滿足,當眼裡只有物質的時候是裝不下詩書的。裝不下詩書就會物慾滿滿,物慾滿滿就有糟粕填塞,糟粕填滿了人就墮落,如尹那般!

成人讀經典尚且如此不同,倘若孩子從小熟讀經書,第一是培養了讀書習慣、第二是肚子裡裝滿了精華、第三是傳承了美德、第四是遵從了孝道、第五是滋養了身心,使孩子一生吉祥、幸福、安康!

1.培養了讀書習慣:“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個人有多大理想,多大抱負,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人生的起點在於規劃,你給他修的是高速公路還是鄉道,若一開始就修的是高速公路,之後開什麼車都快。當一個孩子八歲十歲能背10首20首唐詩父母就到處炫耀,說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有多能耐,這孩子將來的水平一定有限;倘若與楊振寧那般4-6歲能背幾千字的內容,這孩子以後學什麼都容易,將來一定是人才。讀書不是生拉硬拽,死記硬背,很多人痛恨應試教育一味地灌輸,不停地刷題、背誦,讓讀書痛苦不堪,沒有一點質量,導致厭書恨書,是因方法不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剛接觸書,一定要讓他感受到書是甜的,讀書是快樂的,快樂才能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能養成讀書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他自己跑起來誰都趕不上。人的天性是迸發向上,不是天生懶惰,懶惰是養成的壞毛病,假如一開始便學“壞”了,不學反而是進步。千萬不能把書讀傷讀厭,在這方面老師和家長都要懂,不懂就得好好學習。現在很多家長都特別浮躁,讓孩子學很多,三天就想見效,因此很多教學機構為了迎合家長心理需求,逼迫孩子,讓孩子一學就傷!

大道至簡,教育要慢慢來。寧可一樣學好了,也不能東抓抓西碰碰。孩子小的時候只要讀經典、識字、練習表達能力、著重行為習慣,若有高品質教學理念的幼兒園4-6歲讀經、懂方法,孩子可就太有造化了,學習越早越好,沒有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經典要一部部通讀,不是這樣學幾句,那樣學幾句,此等學習也是一種“毀”,由此無法對一部經典的通讀深讀及將來的研讀,容易斷章取義,走過場,看似學了很多,實則一門不通。

2.裝滿了精華:讀經典要跟孩子解讀很多道理嗎?不用!經典都是經過千百年的檢驗,集滿了古聖賢思想,是千千萬萬成功人士的彙總,將來在任何領域都用得上。現在的教學通病都是要懂,拿案例分析、一句句解讀,太浪費時間了!現在要學以後懂的,將來受用無窮!讀《大學》,擅做事;讀《中庸》,會做官;讀《老子》,有智謀;讀《論語》,善經商。啟蒙讀物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增廣賢文》是一部近4千字的長詩,大多出自古人詩句,其真知灼見的言語,生活的真諦都在裡面,小學一年級就可以學習;《幼學瓊林》是一部古代兒童百科全書,雖說是兒童百科全書,其中的知識是現在很多大學生無法比擬的,內容涉及很廣,孩子小學三、四年級之前讀會,文學功底超過一般高中;《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這樣的書籍,培養孩子吟詩作賦出對子。很多描繪先賢們小時候的故事,常常是某某幾歲時便能出口成章、吟誦作對。不是他們夠聰明,是現在的孩子沒有學習。小學二年級學《聲律啟蒙》、《笠翁對韻》並且有一位懂詩詞、會對聯的老師教,孩子一學期就會作對聯,這是現代教育無法想象的,大部分人不僅不會寫對聯,讀都讀不通,常常是自家大門口對聯反著掛,原因很簡單,不懂上仄下平;在行為規範上有《弟子規》、《治家格言》、《常禮舉要》等,讀了這些並實施到日常生活中,便知教養從何處來;五經之首的《詩經》對美的追求,對意境的刻畫,對賢淑的描摹,對歷史的探索,對詩歌的吟唱都是最好的學習與選擇……

3.傳承了美德:人倫、孝道使歷史延續,形成了文明古國。如果沒有傳統美德,中國早就不是中國,五胡亂華就已經“洗劫一空”!一說齊魯“禮儀之邦!”自黃帝垂拱天下治,周公制禮,孔子復禮,“禮儀之邦”繼而延續了兩千多年,成為中國的臉面。美德從何處來?經典裡都告訴我們,君君臣臣,父慈子孝。“人交好友求三益,士有賢妻備五倫。——《笠翁對韻》蒙書裡的句子,何況四書五經。《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三益指直、諒、多聞。五倫:指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種關係,古人認識到,仕子能協調好這些關係,就具有了儒家思想的傳統美德,而女子是賢內助,女子不懂敦倫盡分,後院起火,雞犬不寧,男子無法做到齊家治國,更別說平天下。因此傳統美德,敦倫盡分男女一樣重要,何況今天的女子不止撐起半邊天,更需要好的修為,古代聖賢都是女子培養出來的,如孔母、孟母、岳母,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影響太大了,父母不懂只讓孩子學,學什麼?怎麼學?盲從是非常危險的。

4.遵從了孝道:現在的孩子到底有多輕賤自己?各種媒體信息:父母責怪了幾句跳樓;老師批評了一下跳樓;與人打架吵架跳樓;失戀跳樓……如此不堪一擊皆因不讀聖賢書。三年前我的一個學生羅馨婷在教室裡突然問我:“老師您為什麼剪短髮?《孝經》裡不是說‘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我媽要我剪頭髮我都告訴她不能剪!”她才十歲,不懂更多的道理,但她讀了這樣的經典,吸收了這一句便知道這一句的重要性。百善孝為先,身體是父母給的,輕賤自己便是對父母的大不孝,孩子讀聖賢書,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不斷地理解,今後嫁接到工作中,運用到生活中,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因自己的強大,凡事迎刃而解,逢凶化吉。


餘水容:讀經典的好處


5.滋養了身心:別人我不清楚,但肯定清楚自己。因六歲前奶奶就給我啟蒙,讀了“三百千”這些兒童經典,使自己從骨子裡喜歡,常常沉浸在詩詞歌賦當中,有了寄託,心靈豐潤。一首小詩,一闋小詞足以遣懷,順意時作為談資,失意時用來排遣,還是最好美容品。在長沙時文學藝術家彭立軍老師,在朋友圈遇見女士們談論保養,他總是調侃地說“保養啊!找餘老師,跟她學詩詞!”一個人有沒有詩書內涵,在交談中得知;有沒有教養,在生活中得知;有沒有修為,在處世中得知;有沒有閱歷,在臉上得知;有沒有造詣,在技藝中得知;有沒有品德,在取捨中得知——這不是華裳珠玉所能裝飾得了的。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亦步亦趨,一言一行,透過孩子認識家長。那種無知無畏,坐下來背一靠,二郎腿一翹,像個大爺,那孩子父母的品行結論已出。

對人的教育古今中外都一樣,電影《怦然心動》中布萊斯的外公不僅確切地告誡布萊斯“一個人的人格是從小就養成的”,還表述了一段精彩言論來教導布萊斯:“有的人淺薄,有的人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都只是浮雲而已。”朱莉不斷地學習,熱愛生活、個性獨立、心地善良、追求完美,使魅力直線增長,反過來觀察布萊斯卻不如當初,他們的開始不是這樣的,彼此的認識完全相反!而布萊斯經過外公的點撥,發現朱莉便是那個彩虹般的人。《菜根譚》上說“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太多的人悔不當初,是因為當初的掩藏、不誠和後來的不進步導致的。經典讓我們向上,儒家的終極目標是止於至善,一個人達到至善的修為,沒有哪一樣是不好的。


餘水容:讀經典的好處


2018/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