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品牌建设助力江津“硒米”抱团挺进国内高端市场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眼下,重庆江津区69万亩水稻收割已完成大半预计产量将逼近40万吨大关。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日前落幕的首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江津硒浦农业公司等粮油企业打造的优质富硒大米公共品牌——“江津硒米”大放异彩,现场销量超10万吨。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江津大米,如今已成功挺进高端市场。

水稻是该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68万亩左右,产量36.5万吨左右。近年来,该区依托国家级粮油科技示范园、国家级粮油食品工业产业园和双福国际农贸城“两园一市场”优势,以发展富硒特色产业为核心,通过培育富硒大米品牌,成功推动了该区大米产业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型升级。

“随着高端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凸显,该区大米产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品牌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江津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该区挖掘江津富硒资源的区域品牌价值,还是企业在竞争中争取占据有利位置,品牌建设均是推动传统大米生产加工行业上档升级的重要抓手。

“企业是市场和行业主体,培育富硒大米品牌,首先就要壮大企业品牌,培育规模化的大米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该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该区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契机,对江津储备粮有限公司、野田农业、硒浦农业、华桦农业、蟆城供销社5家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出了“寿硒源”“硒客来”“SOD富硒米”“花生香米”“石蟆硒”等富硒大米品牌。

做强品牌助推大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还在于提升富硒大米内在的质量和影响力。近年来,该区着力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加快发展节水节肥节药等“节本技术”和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产地污染治理修复等技术,达到了去化肥、去农药、去除草剂、降农残重金属等“三去一降”目标,多个大米品牌获得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证书,品牌公信力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该区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除了去年发布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一江津彩”外,该区还通过品牌经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引导区内大米生产加工重点企业合力打造“江津硒米”这一公共品牌,以此带动全区大米加工企业整体化、全产业链运作,抱团叩开国内高端大米市场的大门。

江津:品牌建设助力江津“硒米”抱团挺进国内高端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