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每天09:09,我們陪你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開玩囍


自從入了自媒體的坑,我就很少換網名或者頭像,即便是偶爾想換一次,也只會在QQ上撒潑,因為我媽把我的微信盯得很緊。


關於微信頭像這個事,我不止一次被我媽警告,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會納悶,為什麼回我消息這麼慢的人,總能時刻關注著我生活上的小細節。


還記得前一陣子,我一個朋友幫我轉發了那篇“同性戀”的文章。


然後就遭到了她爸媽的嚴刑拷問:


“我說你高中的時候偷偷談戀愛就算了,這大學不用偷偷了,都不見你有個對象,你不會真的喜歡女的吧。”


“你轉發的那文章是什麼意思?你在向我示威嗎?”


“閨女,你認真跟我說,你不會真的吧。”


說實話,聽到朋友跟我說起事情經過的時候,我笑了很久,因為我太能夠理解她當時的心理想法了。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一開始寫那篇推文的時候,我就跟木頭銀說:“頭哥,能不能以你的名字發出去呀,我怕我媽以為我是同性戀,或者不認同我的觀點,教訓我一頓。”


木頭銀一本正經的拒絕說:“你就做夢吧,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媽。雖然我是一個有對象的人,但是我也不想幫你。”


所以,最後沒有辦法,我就默默地自個發了出去,不料不料,我媽跟我說:“嘿,不錯呀兄弟,寫得還挺好。”


嗯?what?看來我爸媽跟你們爸媽還是不一樣的。


因為有了先例,所以在母女隔閡上,我就沒有那麼害怕了,畢竟我媽的腳步已經站在了時代的前沿。


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千算萬算還是功虧一簣。


前幾天我幫茶先生去選頭像還有壁紙,看到了一張圖片特別有趣,就自留做了頭像。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如上圖)


我媽看到之後,立馬給我發了一句,你到哪裡找的這麼一張圖啦。


收到的時候我其實是興奮的,我以為我媽被這張圖給感動到了,連忙回覆,可愛不。


我媽幾乎是秒回的,還可愛?難看死了,趕快換一張,你有這麼老嗎?


我......我沒有這麼老啊。這......這不是我呀。我......我是親生的吧。這......這真的不是我呀。


這幾句話在我腦海中翻滾幾遍後,我跟我媽說了三個字,我拒絕。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我媽給我發了一個,不想和你說話的表情包,就徹底消失了,怎麼都聯繫不到。


跟我弟接視頻,我弟跟我說,咱媽現在很忙,沒功夫搭理你了。


怎麼說呢,我在生活中是一個特別話嘮的人,尤其是跟我爸媽接視頻的時候,所以我不敢想象,我爸媽要是把我給拉黑了,我會不會憋出內傷來。


所以在我各個APP點了一遍後,終於還是把頭像給換了,換成了我自己的人頭。當然,我也不是那麼輕易認輸的人,我的QQ任憑吐槽,也不帶換的,除非我自己看它不順眼了。


講真,我是很服我媽消息靈敏度的,剛剛換掉不到一分鐘,她就給我發了一個紅包過來,並且附上一句:獎勵你“終於”換了一張,像模像樣的頭像。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嗯?黑人問號臉。


其實有的時候,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隔閡還是有的,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接觸的人群不同。也正因為這樣,所以適當的包容和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


昨天我還在跟我媽說,關於頭像這個事,我還耿耿於懷呢,我一定要寫寫你。


我媽說,隨便你,我也是醉了。


你看,這不是挺合拍的嗎?


只不過大多的時候,她們還不夠能理解我們的思維,更不懂我們的審美。


就好比,前段時間後臺有個70後的阿姨跟我們留言說,讓我們別老寫敘述文,一點都不文藝小清新。


有個95後的小姐姐跟我們留言說,讓我們能適當追一追社會熱點,她覺得我們站在情感角度分析會很棒。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是啊,如果說小姐姐說的,正是我跟木頭銀所想,那其實阿姨說的也沒錯,只不過她想要獲得的東西,跟我們現處狀態所經歷的感受不一樣罷了。


我常常跟木頭銀說,“你發現了沒,爸媽是最不嫌麻煩,每一篇推文都會幫忙轉發的人。”


“即便是有很多想法,並非他們所能接受或者理解的,他們也會嘗試著站在我們的角度,去支持我們的每一個決定。”


雖然年代相差很大,代溝也存在,但是也不代表每一個家長都不知道“五五開黑”“大吉大利”這樣的梗吧。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在這種小的事情上,我們不能嘗試在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呢。


既然和諧相處談論當紅小鮮肉這樣的事例存在,那為什麼不能是我們呢,對吧。

我换了一张微信头像,我妈秒发我一个红包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圖片 | 網絡


我們在白城,你在哪裡

所以


我換了一張微信頭像,我媽秒發我一個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