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深度|科技創新提升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江蘇檢察推進實戰應用智能化

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槓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蹟。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正在引發超越歷史、創造未來的顛覆性變革,給政法工作創新發展帶來無限空間和廣闊前景。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政法界人大代表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主動擁抱現代科技,深化智能化建設,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把政法工作現代化提高到新水平。

推進實戰應用智能化

科技成果只有與國家需要、人民需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科學研究、實驗研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價值。

2017年8月1日,江蘇檢察機關“案管機器人”上崗,開啟智能輔助辦案新時代。半年多來,“案管機器人”已輔助江蘇檢察機關偵查監督、公訴部門檢察官辦理交通肇事案件4169件,系統審查、甄別、推送的準確率達99.7%。

两会深度|科技创新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江苏检察推进实战应用智能化

“如今,江蘇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對外監督、內部管理等工作環節上,‘案管機器人’已滲透全領域。它只認規則,在輔助辦案時‘鐵面無私’;輔助辦案全程‘雁過留痕’,有跡可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華將“案管機器人”稱為檢察官的秘書、監理、統計員、分析師。

據統計,江蘇檢察機關利用減刑模塊已辦理案件49673件,糾正不當減刑250件;利用羈押必要性審查模塊辦理案件3681件,採納智能審查結論1059件,變更強制措施2539件,交付執行模塊已自動篩查出疑似未交付案件1170件,目前已提出糾正意見21件。

“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智能化建設。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方興未艾。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才能緊跟時代步伐,才能不斷提升執法水平和服務群眾能力。”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顧雪飛說,“智慧檢務”的關鍵在於應用,要依靠科技力量解決案多人少矛盾,實現用20%的力量辦理80%的一般案件。

2017年,河南省檢察院建成了統一應用業務系統、檢務保障、檢察辦公、隊伍管理、檢察決策支持、檢務公開和服務六大應用平臺,檢察涉密網、檢察工作網、互聯網三張基礎網絡,用科技為檢察官們減負。

用好理性的“鑰匙”

大數據是一把超級理性的“鑰匙”,為探索未知、求解問題、科學決策提供新思維新手段。

“目前,湖北法院依託大數據平臺,能夠實時採集、分析司法數據,及時掌握各級法院審判運行態勢,及時發現糾正審判質效問題。”據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民法院院長李靜介紹,如今通過覆蓋三級法院的信息化審判管理系統,湖北已實現對辦案流程的動態監控和實時管理,及時監測清理長期未結案件,促進審判效率提高。

李靜表示,湖北法院今年將在拓展司法大數據功能,分析研判司法活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關聯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司法預測預判、應急響應等能力。

大數據是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大引擎、培育戰鬥力生成的新增長點。

“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收集、整理、歸類、分析、預測,我們從複雜的數據中挖掘隱秘規律和內在聯繫,構建立體化、空間化的信息關聯體系,綜合分析應用併產生巨大價值。”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支隊長李晴說。

李晴建議,打牢大數據情報基礎,推進資源互通共享,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構建統一的“輿情預警監測處置平臺、網絡安全通報預警平臺、網絡安全服務平臺”,強化發現預警能力,健全政府職能部門、互聯網企業、社會力量的協同監管機制,形成集監測預警、態勢感知、應急處置於一體的網絡安全防護格局。

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時代是出卷人,政法機關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如何推進服務管理網絡化,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深切更實在的獲得感?

據李靜介紹,湖北法院建成訴訟服務網,推行遠程接訪、電子簽章和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送達等便民服務。湖北省宜昌市法院通過銀聯支付、支付寶等渠道,在全國率先實現網上繳費功能,網上立案佔比達37%。

李靜認為,群眾對“老賴”深惡痛絕,只有讓“老賴”無法、無處、無計去躲藏,才能讓司法公平、正義得到執行。湖北法院在全國率先啟用執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統,建成集“統一管理、信息共享、現場調度”於一體的執行指揮中心,與金融、工商、車管和不動產等部門建立執行財產網絡查控系統,實現對被執行人存款、車輛的實時在線查控。

截至目前,湖北法院與相關職能部門信用懲戒系統聯通對接,共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23.5萬人,2.8萬名失信被執行人迫於壓力主動履行義務。

如何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是李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應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高度,從提升網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最廣泛的發動和利用社會資源力量,構建一體化社會綜合治理體系,提升規範化執法水平,有效應對當前社會發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