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智己策略丨文字编撰

网络丨图片来源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

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

比如新时代的你们熟悉互联网的一切

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这是后来的你们

那过去的我们呢?

过去的我们

赖以生存的趣意——中国传统手艺

且属于蕉城的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所以为什么把黄家蒸笼放在第一位

大家晓得吧?嘻嘻嘻嘻

好了,开始正经说了(严肃脸)

2009年5月,“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

被福建省政府列入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什么同是蒸笼

黄家蒸笼就如此优秀?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黄家村古称石洋,又称熟洋

该村位于蕉城区西北部

海拔八百多米,是近海山区

山岭连绵,潮湿多雾,气候湿润

尤其适合柳杉生长

其丰富的柳杉自然资源

为黄家蒸笼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条件

黄家村的柳杉片手缚技艺

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其制造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由此它从一个小山村

漂洋过海走出国门

受到广泛赞誉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

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这工艺仿佛就是一种魔术

令观者兴味盎然

弹棉花,要有一把专门弹棉花的弓

根据个人的习惯,可长可短

通过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

来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

弹棉花的标志性声响就是由此发出来的

如今已经鲜少听见它的声响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网络 / 图片来源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开裂的鞋、断跟的鞋

舍不得丢,就去找修鞋工

一双满是裂口的手,麻利地串起尼龙线

有节奏地一针针扎下,补好开裂的地方

线的厚实远比冰冷的胶水,更有安全感

越靠近指尖的位置,越来越脏、越来越黑

也许鞋子不是修鞋工赖以生存的物件

而是能进行灵魂交谈的媒介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不同的地方叫法也许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

天南地北的我们都爱吃

一看见做米棍的大叔来到村里就像过年

紧忙跑回家拿最大的袋子

或者自己扛着一袋米去爆

一口咬下去,咕吱咕吱嚼起来

透着一股淡淡的米香

这不仅是零食还是我们的情感寄托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网络 / 图片来源

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

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

手工工艺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

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触摸到

过去的那些传统的手艺

有一些是童年

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网络 / 图片来源

当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当高楼大厦逐渐崛起

一些东西正在慢慢出现

一些东西却在慢慢消失...

「i·宁德」如今00后70%已难见的蕉城传统工艺,你记得几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