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座霸,两种文明的碰撞——侵犯我的权益OR你这么难说话?

座霸事件背后:“民权”觉醒,“王法”需变“民法”

近期连续几起高铁“座霸”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谴责“座霸们”道德低下的同时,乘警对于高铁公共秩序维护不力也被人诟病。尽管事后警方对“座霸”按照扰乱公共秩序进行了处罚,但是对于公共秩序维护缺乏主动性以至于事态扩大的现象还是值得深思的。

虹野:座霸,两种文明的碰撞——侵犯我的权益OR你这么难说话?

这几起“座霸”事件起因都非常简单,都没有触犯高铁的利益,都是因为“座霸”没有按照车票指定座位就坐,其他乘客不愿意与其交换位置导致。在这几起事件中,如果乘客稍微好说话一点,“座霸”事件或许就变成了“谦让”的“君子之风”了。

乘客不愿意与“座霸”换座位,这说明这几位乘客意识到了这个座位属于自己的,他人应当事先与自己商量换座位的事宜,经自己允许后方可坐下。从这点可以看到这几起“座霸”事件都来自于乘客的“民权”意识觉醒,对自己的正当权益的维护。而对于“座霸”们来说,他们可能认为这些不愿意换座位的乘客“太难说话”、“太难通融”,把“权益之争”当做了“意气之争”,以至于在座位上纠缠不休,这就是“座霸”们和“民权意识”觉醒者之间的差别。

当“座霸”们在高铁上经列车工作人员劝阻无效之后,已经造成了公共秩序的混乱,此时维护公共秩序的乘警应该现身采用强制性措施维护公告秩序、保护乘客合法权益才是合理的,可惜的是在几起“座霸”事件中,在列车工作人员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乘警都没有来维护公共秩序。

虹野:座霸,两种文明的碰撞——侵犯我的权益OR你这么难说话?


或许有人说乘警只是在列车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个人纠纷就不用“劳其大驾”了。“座霸”事件确实仅仅涉及到“民权”问题,尽管后来的“民权”问题逐步上升为公共秩序问题,这仍然没有侵犯高铁一丝一毫的利益。只要不出现逃票,乘警似乎都没有出来维护秩序的意愿。一度可能我们自己也都把乘警当做是高铁的内部武装人员了。

为何警方和法律对“民权”如此淡漠呢?这不得不说在传统文化中,我们的法律往往被称为“王法”,尽管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王法”的概念依然根植每个人的基因之中。法律,以及法律之下的各个机构,为“王”服务的“习惯”依然盛行,只是“王”变成了各级“领导”罢了。我们几乎所有的人谈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时候,都是从维护“国家”、“领袖”、“组织”的角度来讨论行为的有效性或者危害性,而很少顾及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对个人的权益的伤害,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遭遇到这样一句反问:“如果只为你一个人服务,我们怎么为人民服务呢?”这种反问不仅仅出现在强权部门,就连拥有一点点“权力”的“保安”都会如此。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法律、权力最终都要为具体的“个人”服务的,但是个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

“座霸”事件频频发生,这意味着“民权”意识觉醒了。但当个人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为了避免直接冲突对公共秩序带来更大的破坏的时候,亟需要的代表公正、客观、权威的维护公共秩序的法律却不能及时出现,而维护民权的繁琐的司法程序,几乎让刚刚觉醒的“民权意识”全军覆没。但是,只有法律才能够维护“民权”,这一点“座霸”事件中的网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一个社会事实上就是由千千万万“个体”组成的巨化的“个人”,维护每个个体的权利,就是维护这个巨化的“个人”的权利,昔日为极个别“王上”服务的法律则需要转变意识,要真正为“民”服务才是。当然,为民服务的法律首先需要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座霸”们的出现向全社会宣告,“民权”觉醒了,乘警还等什么呢?法律还等什么呢?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