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管」小細節雕琢海淀之美

海淀區委區政府圍繞構建創新生態體系和新型城市形態,深入貫徹落實“賦權”“下沉”“增效”工作要求,在實踐中逐步構建起以信息流為核心、綜合考核為牽引、協同聯動為抓手的大城管工作體系。通過無縫對接,城市管理從各家“獨唱”,變為相關職能部門緊密配合的“大合唱”,管理更加精細化、規範化、長效化。使過去許多難以治本的城市難題找到了突破口。

以民為本

快速解決民生問題

“這不是老潘嘛!”紫竹院街道城管執法隊長李毅日常巡查時,看到路邊水泥工人很眼熟。“李隊長,我不賣烤冷麵了,現在做裝修了。”老潘也打招呼說。老潘以前是街頭遊商中的一員,直到北窪路啟動整治之後,他意識到再這樣下去根本掙不到錢了,於是找了個裝修工的工作,把自己那輛烤冷麵的破車徹底扔了。住在這裡30多年的劉女士見證了街巷的華麗轉身,說到現在的環境連連稱讚:“環境變化真是太大了,街道又幹淨又通暢,確實辦了一件好事!”

“過去各部門通常單打獨鬥,受職責所限,很多工作收效甚微。”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表示,“隨著區裡不斷探索構建部門聯動的‘大城管’格局,我們城市管理工作從‘單打獨鬥’轉變為‘多方共治’,許多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大城管”體系與“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要求高度契合、互推互動、密不可分。大城管的信息流是吹哨報到的內容來源,綜合考核是吹哨報到的工作保障,協同聯動更是吹哨報到的實施目的。而“大城管”發揮的最大效力,也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有網友在新浪微博發文稱自家電壓不穩,用電受到影響。海淀供電公司接到信息後,立即開始核查,並確定在該小區分裝變壓器的施工方案。在區應急辦的協調下,海淀供電公司通過區應急辦和海淀街道共同協商,破解阻力展開施工。從收到案件到完工,僅用不到5天的時間,徹底解決了區域度夏期間電壓偏低問題。

此次事件,再次凸顯海淀“大城管”體系的重要作用。區應急辦、區城管委、區房管局、區供電公司、海淀街道、相關社區土地產權單位、物業公司、國網北京檢修公司多方聯動,政企合作,共同努力,妥善處置,快速解決民生問題。現場居民點贊政府反應及時,真正體現出民生為本的工作理念。

海淀特色

“一核、兩統、三治、四力、五化”

按照市委“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戰略部署,我區強化科技支撐,推進以信息流為核心,以監督考核為牽引,以協調聯動為抓手的大城管體系建設,形成了“一核、兩統、三治、四力、五化”的具有海淀特色的大城管工作體系。即:以信息流為核心;強化區、街鎮兩級統籌;形成“精治、共治、法治”有機統一的治理格局;增強“自我發現力、問題解決力、快速反應力、地區掌控力”;建立一體化運行、扁平化調度、協同化作戰、常態化體檢、智能化支撐五項工作機制。

匯聚人眼、電子眼、天眼、值守應急信息、公眾信息、數據信息“六位一體”信息源,形成“匯聚-分流-處理-評價”閉環信息流,實現“發現即處理、處理即考核”流程再造,推動城市管理綜合統籌和協同聯動。行動中,指揮中心為“指揮部”“參謀部”和“情報部”,城市管理委為“作戰部”,城管執法局為“保障部”,相關職能部門為“軍種”,街鎮為“戰區”,發揮“大城管”優勢,建立地區指揮調度平臺和綜合執法平臺,有效處置各類問題,有力支撐“街鎮吹哨、部門報到”。總體形成指揮中心綜合協調、專業部門有力組織、街鎮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

綜合執法

群眾滿意度是唯一標準

在此基礎上,我區形成“精治、共治、法治”有機統一的治理格局。區、街鎮、社區(村)三級全覆蓋巡查,“走”進背街小巷和社區(村),科技手段全天候監控,平戰一體全時段反應,協同聯動全方位保障,逐步消除管理盲區。同時,彙集社會面輿情信息,開展月度公眾滿意度調查,引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線上實時監督“一事一議”等方式,共同參與、協商、管理地區事務。依據168部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形成“五統一”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明晰各部門、各街鎮的責任清單,按法定權限、規則、程序實施全面管理。

我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實現了從任務導向向需求導向的轉變,從局部治理向體系化治理的轉變,從二維空間向立體空間的轉變,從硬件為主向軟硬件結合為主的轉變。資源整合效率、信息流轉效率、綜合統籌效率、精細管理效率以及預警、發現和處置效率普遍得到提高。全區城市管理監控能力不斷增強,達到20分鐘內解決常規問題,且區級全覆蓋檢查問題數量持續下降,問題解決率大幅提升,由81%快速提升到95%以上。各街鎮也以綜合執法為基礎,以壓倒性態勢治理轄區,全區110接警數連續下降,群眾安全滿意度名列全市前茅。

“大城管”機制創新探索實踐兩年以來,我區城市管理問題數量同比月均減少19.6%,城市管理問題解決率同比月均提高28.2%。在2017年首環辦考核中,我區位列中心城區第一;城市環境群眾滿意度連續12個月位列第一;群眾訴求辦理“三率兩度”位列城六區第一;在“疏整促”考核指標中21項位列全市前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