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说起宜都,我是感觉亲近的。

宜都,应该说是我的籍贯所在地。父亲在宜都出生、长大、下乡,我的童年,曾有几个暑假在清江河边的那条老街上度过,整个童年都有从松滋涴市坐船到宜都探望父亲的记忆。如今,宜都还有父亲的弟弟我的幺爹一家在城里生活,逢年过节,宜都是我们必定要去的地方。而且,宜都与枝江仅一江之隔,多年前还是一个县辖区,同饮一条长江水,真的是分割不开的情份。

所以,当孙老师说起去宜都寻菖蒲时,我是欢呼雀跃的。

等到宜都书法协会主席廖光荣老师带我们进山时,边走边说,我们寻菖蒲的地方就在梁山脚下,那感觉又近了一层。

从小就听父母讲从前,母亲讲父亲一家成份不好,当年下放时全家就下放在梁山,她和父亲结婚后的那一年大年三十,上凉山看望老太君,母亲说那天下着大雪,很冷很冷,父亲他们一家住在梁山半山腰,那山路才是难走啊,那天气才是冷啊,又没吃的又住不暖和,一两间破屋子,她和父亲呆了一夜就下山了。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梁山是一座非常高又非常冷的山峰,所以我一直以为它叫“凉山”。直到此时,百度才知原来是梁山。

既然是这样的山脚下,那肯定是非常原生态非常幽静了。

果然。

在一户农户门前停下车,廖主席的弟弟就换上了齐膝深的套靴,拿了一把军工铲,提了一个蛇皮口袋……额,有这么夸张么?他却说这靴子只怕都不够深的。

一路走来,看到几个很好玩的地名,拖溪、丑溪、望佛桥,还有我们这时要进去的溪沟名叫探母沟,想来这些地名都有来历,丑溪现在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叫了一个很洋气的名字“三峡九凤谷”,望佛桥则是因为梁山上有寺庙道观香火不错,远近而来的香客从此而过去拜佛,而探母沟应该是有更温馨的故事,顾名思义,听着也让人温暖。

进探母沟的确没有路。

我们从一座墙头上有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老房子旁边绕过,房子旁边有一条沟渠,沟渠悬空,离地两三米,应该是以前为灌溉而用,旁边的树枝杂草横在沟渠上,跨过它们有点难度,如果恐高,估计这七八米长的沟渠是过不去的。过了沟渠,前面更是没有路,杂草丛生,什么都有,却有一丛丛美丽的花,就在溪水边,映着青山绿水,煞是美丽。俯身给这美丽的花儿来几张特写,廖主席他们已经走远了。

赶紧深一脚浅一脚地追上去,其实不能算追,因为根本没有路,这连续几日雨水不断,山里的泥土都泡软了,一脚下去就是一汪泥水,顾不得那么多了,右手边几丈远,探母沟的溪水就在耳边哗哗地奔腾着,山上的水也集结成小小的瀑布,在我们走过的路边悬挂而下,如果有时间有闲心架上角架来个慢门,拍出来肯定是很美的。

有趣的是,先前走过的农家的猪也跟着我们赶路了,我们走哪儿它跟哪儿,这猪肥肥白白,一幅登山好手的样子,帅爷立马来了一句“一看就晓得这猪肉肯定好吃”。哈哈,这好山好水养菖蒲,也养口味醇香的肥猪啊。想来住在这里的人,时时能得天地之灵气,得逍遥远世之闲情,当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我们绕过那座有着时代记忆的房子的时候,就看到几个人在屋子里打牌,这样的雨天,不能下地,不能出行,庄稼在田野长着,肥猪在山里跑着,空气清新,万物滋润,外面的世界与他们无关,还真是舒服呢。

“看,那些石头缝里的草就是菖蒲啊,这有,那也有,好多,快去挖……”

我还在忙着拍照,廖主席邹主席孙老师他们都下水了。

这是一条真正的清溪。

尽管这几天下了雨,但水还是非常清澈,水量很大,从远远的山沟里倾泻而出,溪中大块小块的石头错落分布,高一块低一块不小的落差,水流很急,就在湍急的水流中,有一丛两丛的绿绿的草在水里疯狂地摇摆着,却丝毫不为所动。原来这就是菖蒲。廖主席已经带队往更深的沟里去了,今天温度只有不到二十度,溪水应该很冷,但为了菖蒲,老师们都脱了鞋袜。我犹豫了一下,既来之则安之,不就是为了菖蒲而来的吗,脱。

光脚下到水里,水真是一个冰啊,石壁上都是青苔,又湿又滑,小心翼翼地扶着石壁,摸到一窝菖蒲,用力扯了一下,它却纹丝不动,然后用力摸索它的根部,才发现,它真的是长在石缝中,根系牢牢地附着在石缝里,用很大的力才终于把它掰下来。

挖了几窝,倒深深为这种生命折服了。

也不知何年何月,一粒种子随着水流搁置在石缝里,它躲过汛期躲过山洪,靠石缝里慢慢沉积的一丁点泥沙慢慢生根,也许刚发了芽,就遭遇第二年的洪峰,它随水而流,期待在另一个石缝里停留。运气刚刚好,有一块石头刚好挡住了它的身躯,它迅速扎根,将根系用力地伸向石缝深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渐渐地,它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它的根系发展成庞大的族群,它不惧任何强大的水流冲涮,它在这条溪水中存活下来了。接下来,它成了溪水中最美丽的颜色,远远地,人们就能看见在湍急水流中的它们。

我想,那些古人绘画中山崖上、石缝里、溪水中点睛的草们,估计都是它的族类吧。

其实,对于菖蒲,我所知甚少。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又云“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宜入画,也宜入诗。古人极喜石菖蒲,常作案头清供,且多有吟咏诗作传世,如金冬心的《菖蒲图》题识: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饮水还休粮。曾享尧年千万寿,一生绿发无秋霜。

看来,文人雅好,菖蒲表达的是一种脱俗心境。

今天廖主席带领我们的清溪寻幽之行,却是我对菖蒲的启蒙之行。这么远的路,这么辛苦的寻觅,与青山绿水灵草相遇,收获更多的是快乐,而从石缝里取得它的艰难,令我对它更是心生敬意。

寻得它,当珍惜它,希望我能养好它们。

山路很难走菖蒲很灵秀行程很快乐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都蛮下得蛮滴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廖主席的书房书香墨香菖蒲正清香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小小几平米的阳台廖主席却打理得清雅安静风骨,兰草菖蒲小松盆景石槽金鱼错落有致,别有情趣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宜都丑溪山沟里寻菖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