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关键少数”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初秋的哈尔滨天高云淡。9月20日下午,和平会堂内,现职省级领导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组长)等432人整齐就坐,气氛严肃。黑龙江省反腐败警示教育大会正在这里举行。(人民网2018-09-21)

会议通报了新一届省委组建以来,省纪委监委查处腐败案件中的10起典型案件和哈尔滨市纪委监委查处的6起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这些违纪违法案件严重污染了政治生态,破坏了营商环境,侵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肌体健康。广大党员要从反面典型案例吸取深刻教训,时刻引以为戒,不触碰纪律底线,不逾越规矩红线、不踩踏法律雷区。

紧盯“关键少数”,有虎必打。通报多起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黑龙江省国资委原主任、齐齐哈尔市委原书记韩冬炎严重违反六项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在政治上做“两面人”。台上讲马列、背后信鬼神,直至被立案审查还在期盼神灵保佑。利用职务影响为家族谋取巨额利益。举家敛财、贪婪无度,非法谋利数亿元。最终,韩冬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省林业厅党组原书记、大兴安岭地委原书记肖建春,鹤岗市原市长梁成军等9起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典型腐败案件也在通报之列。这些落马“老虎”多是地方或部门的一把手。他们都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作风霸道于一体,危害一方。一直以来,选人用人都是影响黑龙江政治生态最突出的问题。省纪委监委查处的多数一把手都存在任人唯亲、任人唯圈、任人唯利、任人违规等选人用人腐败问题。选人用人腐败已成为黑龙江政治生态的严重污染源。

出重拳,严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疯狂大货车”问题,哈尔滨市纪委监委成立专案组,打掉6个涉恶“保车团伙”,查处充当“保护伞”的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122人,问责不担当不作为干部44人。市交警支队原副支队长王伟、道里大队原大队长明常清、道外大队原大队长王道安等88人,与“保车团伙”等恶势力沆瀣一气、内外勾结,不仅想尽办法开绿灯,市交警支队巡逻大队原副大队长李名实、违章科原科长罗广学等9人还通过改变处罚种类、降低处罚标准、勾结“黑中介”非法销分,帮助违法大货车减轻或免于处罚。最终,包括王道安在内的111名“保护伞”分别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王伟、明常清等11名“保护伞”,分别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6起案件有的属于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有的涉及“村霸”“市霸”等黑恶势力,有的侵吞挪用、克扣强占民生款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要出重拳、下狠手,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市县巡察工作重点,持续开展扶贫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形成有力震慑。

以案为鉴,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这次警示教育触目惊心,通报的典型案例从各个方面揭示出领导干部违反党纪国法的具体情节以及发案原因。每一名领导干部要受警醒、知敬畏、懂规矩、守纪律。哈尔滨市双城区法院刑庭原庭长夏元祥、原副庭长赵清玉严重违纪违法案,是在法院系统的枉法裁判和滥用职权等腐败行为,再次告诫我们,法院队伍仍需进一步自我净化。基层法官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在他们身上发生的问题对司法形象危害巨大。要继续加大整肃力度,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央巡视组在对黑龙江的巡视反馈情况中明确指出,黑龙江省存在选人用人问题反映较多、作风问题比较突出、重点领域和基层腐败问题多发等。要动真碰硬,狠抓整改,以案为鉴,层层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讲清违纪违法过程和事实,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的人。认真梳理查找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点,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不再任性。(魏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