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神话终结!

黄太吉神话终结!

(商业领军/于建民)

导读:这是一个各种商业神话频繁产生的时代!

又是一个商业神话快速终结的时代!

黄太吉曾经的神话,也走向了终结!

黄太吉神话终结!

黄太吉3个升级版模式宣告失败

它又回到了加盟的老路上

它曾是备受关注的互联网餐饮品牌

如今,2.0、3.0、4.0模式都失败了

2013年,它曾是明星般的一个企业,并掀起了互联网餐饮品牌的热潮。

但是之后,它却变得眼花缭乱,开始一年一个升级,2.0、3.0、4.0版本,但是,如今这些后续版本的模式,都失败了。

它又被打回了原形,重新回到了1.0时代!

1、黄太吉的1.0模式——麦当劳、肯德基模式

2012年,黄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开了第一家煎饼果子门店,它创业之初的愿景是想要成为中国的麦当劳,以煎饼果子为核心产品,这是黄太吉的1.0时代。

从2012年7月起,黄太吉开始了其炫目的炒作推广,例如:外星人大会、美女老板娘、开豪车送煎饼,一时红遍微博。

在那个微博热开始的时代,黄太吉通过微博成功实现了炒作和推广,并迅速走红!

2013年1月,黄太吉只凭借升级款煎饼和立志成为“中国麦当劳”这一情怀,就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

这时候黄太吉的目标是麦当劳、肯德基模式,在繁华商圈开设煎饼果子门店。

2、黄太吉的2.0模式——类百丽模式

面对黄太吉煎饼的前期成功,赫畅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品牌了。虽说,此时黄太吉还只是一个区域市场运作的餐饮公司。

2014年,黄太吉宣布进入2.0时代,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矩阵。

到2014年6月,赫畅除了黄太吉外,运营了“从来”饺子馆、川渝风味的“大黄疯”小火锅、主打炖菜的“牛炖先生”以及“叫个鸭子”“幸福小冒菜”等等一系列品牌。

一时间,黄太吉再次吸引业内目光。2015年6月,获得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不过,这种多品牌一起占领商圈的模式,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子品牌陷入了关店潮。

当时,黄太吉把这个称为“类百丽模式”(在女鞋中,百丽有多个子品牌),同时推出多个品牌,多个角度占领白领午餐消费生活圈。

很可惜,这个思路,根本没有充分考虑经营多品牌对企业能力的要求有多么大,就如同几年后乐视败于多元化问题一样,一点没有经营多品牌对企业自身实力的要求,在企业还很小的时候、一个品牌,还没有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贸然开启庞大的多品牌,无异于“作死”模式。

3、3.0模式——精品外卖平台模式

2015年7月,黄太吉宣布转型外卖平台。

2015年10月,黄太吉宣布完成1.8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并转型做外卖。

黄太吉要做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精品外卖共享平台,也就是联合国内知名的一些传统餐厅,帮助他们拓展外卖业务,面向白领人群,拓展比一般外卖更“小资”一些的精品外卖。正式开始了黄太吉3.0时代。

这时的黄太吉想做的是“精品外卖工厂”模式,自建中央厨房,让传统餐饮品牌入驻,由黄太吉的外卖团队配送!

不过不到一年,黄太吉的这次转型尝试也出现了问题,入驻商户集体出走。

品牌集体出走的原因是——成本太高、抽成太多,几乎无钱可赚。

黄太吉外卖平台走的是外卖的重模式,自建外卖派送团队,自建中央厨房,成本就上去了。高昂的成本被摊派到入驻的品牌身上,一家与黄太吉合作的第三方品牌称,品牌出走的主要原因是“太贵了”,不仅要承担成本,每单还被抽成高达40%-50%,商家还要自行对C端消费者进行补贴,品牌方几乎无利可赚。综合起来,投入大产出少,品牌方当然不愿意。

相比之下,提成15%-30%的美团、饿了么、百度看起来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黄太吉而言,做精品外卖——特定人群O2O,出现问题的

一方面,是其与商户的合作模式——成本太高、抽成太多

这个成本、抽成甚至高于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且影响力、流量没有后三者这么高,商户凭什么还要和你合作、忍受

另一方面,就是黄太吉做外卖、与竞争对手相比,实力太弱

外卖大战本身就是资本大战,黄太吉的1.8亿与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动辄就是几十亿、甚至百亿的投入而言,太弱小了,太没竞争力了。

4、4.0模式——九州闭门会

2016年,在外卖工厂模式失利之后,黄太吉又开始做“九州闭门会”。

在黄太吉宣布进军外卖平台近一年后,2016年6月21日,黄太吉全新推出的“九州闭门会”杭州专场高调亮相。

这仅是九州闭门会全国行的第一站。黄太吉计划在包括杭州、上海、厦门、福州、深圳、广州、南京、天津、成都9个城市举办闭门会。而在实际进行时,目标城市又多了西安、青岛、昆明和武汉,数量不断增加。

黄太吉的“九州闭门会”,要集合个城地餐饮行业最具权威的KOL、互联网餐饮新秀或传统餐饮行业大佬,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黄太吉外卖平台。在全国主要的十几个城市卖分站,搞加盟,简单来说就是帮人做外卖。

“九州闭门会”,实际上是黄太吉希望把其3.0模式推向全国。

黄太吉九州闭门会是采用合伙人众筹模式,将其北京的外卖平台服务快速复制到全国其他城市的扩张行为。

赫畅开始讲“协作”、“融资”,九州闭门会目的十分明确且实际:卖分站,搞加盟,招募各路餐饮高人加盟黄太吉外卖平台。

但是,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是,黄太吉在北京的外卖工厂模式,都已经遭遇失利,走出北京做全国扩张就能成功?根基不稳、谈何扩张就能成功?

于是,在热闹了几个月之后,黄太吉的“九州闭门会”逐渐暗淡下去。

此后,又传出黄太吉准备开拓海外市场,然后,黄太吉的声音越来越暗淡,已近与其2013年的名重一时无法相比。

黄太吉2.0、3.0、4.0模式都先后失利

至今,黄太吉2.0模式、3.0模式、4.0模式,都已宣告失败。

2.0模式失败的原因,败于自身实力不够,品牌多元化对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管理能力、资源配备要求都很高,黄太吉作为一个初创、有一定成功的企业而言,无疑与品牌多元化的实力要求之间有着太大差距。

3.0模式失败的原因,同样败于自身实力不够,外卖平台某种程度上是资本大战,黄太吉的融资能力与美团、饿了么这些巨头相比相差太远,基本上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4.0模式失败的原因,实际是3.0模式失败的延续,在北京地区由于自身实力不够、商户集体出走,基本上已经宣告这种模式失败,而它在4.0时代想在异地实现这一目标的想法,无疑也是同样难以实现,毕竟它卖的加盟商,也都难以与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这样的巨头PK(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流量来源,都难以相比)。

兜兜转转之后,黄太吉又回到了传统餐饮模式

它又回到了加盟,只是北京门店也在收缩

从2014年到2016年,近3年时间之后,黄太吉回到了餐饮的传统模式——加盟上!

曾经说过不做加盟的黄太吉开始做加盟了,它回归传统餐饮连锁模式——自2016年11起,开始接受加盟店合作方式。若想成为黄太吉品牌的加盟商,加盟费用为30万元,品牌使用年限为5年,黄太吉可提供设计图、人员培训及后续品牌宣传支持等。

它终于回到了加盟

但是,仍然面对一定压力,它北京门店在收缩

在兜兜转转3年、每天推出一个概念之后,黄太吉还是回到了它最初的路线,也是餐饮业经典的模式——连锁模式,加盟模式。

可是,虽然如今的黄太吉回归了传统模式,却也要面对一定的压力。

因为,它这种连锁经营的模式,在其大本营,也遭遇一定收缩困境。

在2006年9月时,曾经媒体曝出黄太吉北京门店缩减了一半,北京的门店数量已经从44家骤降到了20家。

而如今2017年,黄太吉北京的门店数量再次收缩,百度地图能搜到已经仅剩12家左右,再次大幅缩减。

换句话说,作为餐饮业连锁加盟的基石——单店经营模式的打造上,黄太吉或许还要沉淀。

毕竟,无论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这种餐饮连锁模式的鼻祖、巨头,它们之所以全球扩张,都是与其成功打造成熟的标准单店经营管理模式、跨区域管理模式,密不可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不是倒过来

任何事情都是从0到1、从1到N

然后再多元的过程,而不是倒过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步步积累起来,从0到1、从1到N,然后在一个主力业务上做到很强优势,达到一定行业地位之后,再考虑多元化,多元拓展。

这是自然规律,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主力业务都还没有做好、做优,都还没有丰富、成熟的经验、体系时,就开始盲目的多元化、多品牌。

这种结果,就是自身资源、能力不匹配,导致失败!

餐饮业是从单店到多店到连锁、成熟体系

然后再新的扩张,而不是反了

否者,结果只能做的多、关的多

餐饮业是典型“从0到1、从1到N”过程

而不是一个没做好、就想做多个

单店盈利——单店经营模式成熟——多店扩张——多店管理模式成熟——跨区域扩张——跨区域模式成熟——全国大幅扩张。

这基本是餐饮企业发展、做大的一个路径。

无论是国际餐饮巨头百胜(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多个品牌)、麦当劳等是如此,还是国内餐饮大佬海底捞、外婆家等同样都是都是如此。

一个都没做好,同时做多个,能做好吗?

某种程度上,如果企业在一个品牌上没有运作好、做到行业前列、或在行业达到一定地位,意味着其经营能力有短板、存在不足。

这种情况下,其能力的短板,连一个都还没有做好,是很难做多个、还同时做好!

互联网思维重传播、轻内功

这个头重脚轻的时代该结束了

互联网兴起的品牌擅长传播,占据头条

但是,内功无疑缺乏!

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品牌,是2012、2013年曾经最时髦的词语。

但是,它们正出现了与当时名重一时相反的发展结果。

某种程度上,这些互联网品牌擅长于传播推广,但是在内功上无疑缺乏。

例如:黄太吉,绝对在传播推广上是高水平,从其在微博时代成名,到其后2.0、3.0、4.0等模式,每次的商业成果不成功,但是在商业推广之初的概念打造、讲故事能力都是超强。

作为广告公司出身的黄太吉创始人,可以说是对传播之道很在行,从2012年7月起,外星人大会、美女老板娘、开豪车送煎饼,一时红遍微博。

而在黄太吉之后的西少爷肉夹馍、伏牛堂牛肉粉,都在其前辈路上发扬广大。

西少爷上市之初,写了一篇《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

2014年4月4日,张天一的伏牛堂开业,张天一也是在开业后不久(有媒体称是4月11日)写了一篇名为《我硕士毕业为什么要去卖米粉》的文章,开始在考研吧,人人网流传,或许是效仿西少爷之意,两篇文章的名字都如此雷同。

可以说,黄太吉开了先河,带动了这些昔日互联网餐饮品牌的传播之路。

但是,很显然这些餐饮企业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传播很强,内功与之相比相差很大。

同时,这些企业却对于商业经典法则的内功轻视,例如,同属于互联网餐饮品牌的西少爷肉夹馍,2016年12月,西少爷在仅有15家门店的情况下,喊出了5年开店1万家的目标!

可是,做1万家店,真的传统体系真那么容易?

要知道,即使是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全球餐饮连锁巨头,分别在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6年(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30年后的门店数量(肯德基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是2400多家和5039家。

西少爷5年开店1万家?只能说这个口号,对于餐饮业体系的不了解,无知者无畏。

企业做大一定要靠体系,随着规模越大,这个体系的重要性、难度都越来越大,连锁店数量每上一个规模、一个台阶,蜕变、升级的难度都不小,从十几家到几十家、上百家、几百家、上千家,中间有无数个台阶要上,谈何容易!

这些互联网思维最大价值

恐怕是让人们重新审视“经典商业法则”价值

互联网思维、P2P、O2O等,这些曾风靡一时的概念。

以及黄太吉、爱屋吉屋等,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公司。

它们都走着一个相同的路径——迅速走红、备受追捧,下滑、暗淡、没落。

不可否认,它们的探索意义,但是,它们最大的价值,恐怕是让人们重新审视经典商业法则——产品力、品牌力、推广力、体系能力的综合,而不是只有推广力、只会做传播,别的做不好。

只会做传播推广,企业的内功不够,注定了只能成流星、昙花一现!

企业要想做的成功、做大,产品力、品牌力、推广力,以及体系化运作能力等都要强!企业的扩张要量力而行、考虑自身的实力!

这是黄太吉等互联网餐饮品牌的教训,也是值得所有企业深思、注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