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投入全面使用花七年,國產航母的時間將縮短一半

根據中國權威官方媒體2018年4月25日的報道,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已經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該艦已經到了可以全面投入使用的階段。而在此之前不久,“遼寧”艦航母打擊作戰群才進行了遠海訓練,各種艦艇均已到位,艦載戰鬥機佈滿甲板,實施科目非常齊全,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引證了官方媒體的說法。那麼,“遼寧”艦從完成續建到形成初始戰鬥力一共用了多少時間呢?

遼寧艦投入全面使用花七年,國產航母的時間將縮短一半

根據中國官方的權威表述,遼寧艦已經形成了初始戰鬥力。

“遼寧”艦於2011年8月10日開始實施首次海試,而完成續艦工作要比這個時間節點要早一些。因此從總體上看,“遼寧”艦從完成續建到形成初始戰鬥力的時間用了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綜合海軍發佈的信息,在這七年的時間內,我們已經積累起充足的航母使用經驗,實現了艦載機夜間起降並且能夠進行峰值條件下的出動。而通過此類積累,以及通過積累培養起來的專業人才,將大大縮小後續航母從下水到形成戰鬥力的時間,這應該就是我們常說的磨刀不費砍柴功。

國產航母從下水到形成戰鬥力一共會花多少時間呢?我們可以從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航母中尋找到答案。標準狀態下,“尼米茲”級航母從下水到形成戰鬥力需要42個月的時間,具體包括下水舾裝21個月、海試交付2個月、艦員適應性訓練10個月、基礎訓練5個月、編隊合成訓練與考核3個月和休整1個月。考慮到各艦的建造服役工期參差不齊,因此所需時間會有一定的調整。

遼寧艦投入全面使用花七年,國產航母的時間將縮短一半

編隊航行中的遼寧號航母打擊群,護航艦艇是標準的4驅2護配置。

遼寧艦投入全面使用花七年,國產航母的時間將縮短一半

國產航母上佈滿吊車,近日做完了傾斜試驗。

例如,作為首制艦“尼米茲”號,從下水到服役用了三年時間,因此所需時間四年零兩個月,即1972年5月13日下水,直到1976年7月7日才被部署到地中海區域。這個時間比我國的“遼寧”艦要短很多,但考慮到美國海軍擁有長期的航母使用經驗,而且之前已經有了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我國海軍從接裝到適應性訓練都是第一次,因此也是十分合理的,畢竟磨合需要更多的時間。

“尼米茲”級航母同型艦艇從下水到服役的時間一般為兩年左右,而再加上後期的訓練時間,普遍都在42個月的週期之內完成了任務。這裡面有個特例,那就是CVN-72“林肯”號航母,從下水到服役僅僅花了一年零9個月的時間,算是週期完成得非常優秀的。長期跟蹤美國海軍的航母部隊,就會發現其艦艇的建造、訓練、部署、大修和退役都有很強的規律性可言,進入了一個良性的互動週期,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比較穩定,至少可以隨時提供3艘戰備程度很強的航母。

遼寧艦投入全面使用花七年,國產航母的時間將縮短一半

殲-15艦載機從遼寧艦上起飛

遼寧艦投入全面使用花七年,國產航母的時間將縮短一半

一般情況下,航母從下水到服役的週期都比較穩定,這樣能提供很好的戰備力量。

遼寧艦投入全面使用花七年,國產航母的時間將縮短一半

遼寧艦上的很多使用經驗,可以直接複製到國產航母上。

同美國海軍一樣,我國未來的航母也將進入這樣的週期,形成良性互動。同“遼寧”艦相比,國產航母從下水到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將大大縮短。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雖然國產航母同“遼寧”艦相比有很大的改動,但總體技術特徵仍然類似,因此也不用再像“遼寧”艦那樣反覆進行海試,實施設備調試,以便獲得更多的參數;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就是“遼寧”艦積累起的大量經驗,培養的專業軍官和士兵隊伍,可以被大規模地應用到國產航母之上。

遼寧艦投入全面使用花七年,國產航母的時間將縮短一半

考慮到目前的時間節點,我國航母形成初始戰鬥力的時間應該為2021年左右。

考慮到國產航母的噸位沒有“尼米茲”級大,而且配備的本艦和航空人員也沒有“尼米茲”級多,因此我們在下水後3~4年左右的時間形成初始戰鬥力完全是可行的。而且,即便是按照“尼米茲”級航母的時間節點算,國產航母從下水到形成戰鬥力的時間也會縮短至少一半。這意味著,國產航母如果今年實現下水,很有可能在2021年年初左右就形成初始作戰能力。而那個時候,“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升級大修有沒有完成還不一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