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搞2張F1票,那種可下去和車手合影的,直接快遞到宛平南路600號

每當微信上開始大面積出現類似標題的巨嬰式詢問時,我不用翻賽程就知道F1上海站即將到來。

剛入行時,面對標題這樣的詢問時,還會耐著性子多說幾句諸如我自己也沒有媒體證,也是花錢買票進去的云云來應對。這些都是真實而樸實的情況,那時一個從老編或主編手裡漏出的車手見面日活動邀請都經常會搶得昏天黑地,要知道那時並沒有網絡直播一說,所以也不存在搶熱門活動來自己增加私人知名度的事情發生,所有的“爭搶”都是源於內心對汽車運動的喜愛。

幫搞2張F1票,那種可下去和車手合影的,直接快遞到宛平南路600號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花錢去看F1的事情也愈發變得稀鬆平常。有了女朋友(現在已經是老婆)後更是一項增進感情的絕佳體驗,帶上心愛的人一同為漢密爾頓加油吶喊,在老婆面前稍微炫耀下自己的汽車知識和淺薄的賽道理解,不失為一種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但一件可悲的事情是,國人的心理年齡並沒有隨著人均GDP的增長而有顯著變化,幾乎每次F1上海站之前我都會收到至少20條這樣的“要票”信息,之前是短信電話,現在是微信,通訊的媒介手段發生了改變,但一個不變的事實是,這些厚著臉皮來要票要媒體證的,都至少8個月沒有與我進行過聯繫,連基礎的social性保持聯繫的做不到的“微信好友”一張口就是F1票,還2張?還那種可以下去和車手合影?這都還不算最奇葩的,最超乎理解範疇的是,竟然要我包郵???????

幫搞2張F1票,那種可下去和車手合影的,直接快遞到宛平南路600號

對待這樣的微信,如果我不回,對方就會不合時宜地邀請你語音或視頻聊天,希望自己那張從不護膚、長滿噁心青春痘的老臉能在此時賣出一些價錢。如果我拒絕,對方就會用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巨嬰邏輯進行抨擊:你不是跑汽車的嘛?怎麼F1票子也搞不到啊?

那我倒是很有些納悶了,你混的這麼好,怎麼連花7000塊人民幣買2張F1門票的錢都出不起呢?還要腆著老臉來要免費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你是搞盾構機的,我家小區門口經常亂停車,你能不能開著盾構機來我家門口幫忙清理一下呢?你是搞電商的,怎麼不能免費送我20萬的京東卡呢?你是搞運營的,怎麼不能幫我免費把每篇稿子都刷成10萬+呢?哎哎哎,你怎麼不回話了?

對於這些人,我懶得花時間去解釋undercut,也沒精力多聊半句橫向離心力,當然ERS-K、ERS-H、DRS和KERS更是沒興趣多說,無言的靜默實際是最好的回答。因為可想而知,對F1毫無瞭解和興趣的他們去到F1賽場也只是裝裝樣子發發朋友圈,通過感慨自己“又”來觀賽體現出比群租房略高的“中產階級”生活水平,然後戴著淘寶買的高仿法拉利LOGO帽,開著比亞迪/奇瑞回到外環外的小房子裡,車迷眼中完美而高亢的一天對他們來說和去顧村公園違反禁令下場摘花拍照沒什麼區別,只不過讚的數量多了幾個罷了。

類似的事件並不僅僅在F1上海站期間發生,平常買車時也經常發生。動輒張口要折扣,一旦不滿意就到處宣揚,也不掂量下自己究竟幾斤幾兩。這和武志紅在《巨嬰國》中描述的中國人一模一樣:身體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發展水平,卻還是嬰兒水準。

希望看過這篇文章的你,少碰見這樣的巨嬰,也不要讓自己成為這樣的巨嬰。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