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我們生在一個終生學習的時代,

線上線下各種培訓、交流、社群、微課、直播課火得飛起。

大家很快就發現,渠道不再是學習的門檻了。

如何將知識刻到腦子裡,才是最大的問題。

課上老師講得頭頭是道,你也聽得恍然大悟。

回家拿起書本卻沒法下手。

哪些該知曉,哪些該理解,哪些該背?毫無頭緒。

拿起書,又放下,最後拖延一整晚。

「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拖延正是因為,你內心都覺得自己駕馭不了

學一門新知識,為什麼這麼難?

很多朋友學英語的經歷都非常曲折。最折磨人的,就是一開始的那個入門階段。

入門先開始背單詞,聯想記憶法、艾賓浩斯記憶法,詞根詞綴記憶法。方法都很好,但學習的勁頭大多就在不久後夭折了。這是為什麼?

這就是我們學習一門新知識中的最大阻礙——【虛設體系,盲目入門】。簡單地說,就是想學一門知識,在網上查了一點資料,問了一些朋友該怎麼學,就開始入門學習了。

這樣學簡單的知識倒還好,如果學習的是一門複雜的體系知識,就肯定走不通了。

「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傷寒》這兩千多年前的殘卷,你要是上手就能全讀懂,在下也是甘拜下風。

拿學中醫經方來舉個例子

① 中醫的概念是抽象的。

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各種概念都是基於人體的外在表現,去推斷人體內在的變化而得出的。這些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推理,學習時需要調動縝密的邏輯思維。

② 經方的理論體系邏輯嚴謹,具有龐大的架構,層次繁複。

正因為它的邏輯嚴謹而精密,它的整個構架、層次和組件就越是精密繁複。學習者要把所有的層次、組件瞭解清楚,還要知道這些組件是如何相互聯繫的,才能完全知道它是如何整體運轉起來的。

學習這樣的知識體系,隨隨便便自己訂一個計劃,就一股腦鑽進去,怎麼可能學得成?

所以,複雜的知識體系應該怎麼學呢?

我們有一個針對複雜知識體系的3階式學習法,

今天分享給你。

第一階

First

建立知識體系,要先建立【架構表徵】

什麼是表徵?

表徵(Representation) 又稱心理表徵或知識表徵。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識在心理活動中的表現和記載的方式。

一提到張仲景,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畫面:東漢醫聖、經方、《傷寒》、《金匱》,百度百科上和杜甫長得很像的老先生。這就是我們腦海中張仲景的表徵。

「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左杜甫,右仲景。你仔細分辨,就建立了他們倆外貌的表徵。

等等......好像哪裡有點不對?

什麼是架構表徵?

表徵是知識在腦海中記載和表現,表徵有零零散散的,也有系統構架起來的。

為什麼單純背單詞很難堅持下去?因為脫離短句和語法,知識的表徵都是零散的、無架構的。我們不知道知識所處的位置,它發揮什麼作用,它就很難被記住,也很難用得上。

學習一門知識體系,最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它的【架構表徵】。

架構表徵就像圖書館的所有書架,能清晰的展現出這門知識的系統框架。

搭建架構表徵的方式有很多,比較直接的方式,就是尋找一本講清楚這門知識來龍去脈,涵蓋了大部分重要概念的【導論書籍】來閱讀。

還是拿學經方來舉例子

謙川的經方師承班在剛開始入手經方這個新體系時,最先學的就是我們自主編著的導論教材《經方醫學概論》

這本《經方醫學概論》裡,從何謂經方、經方的源流開始講述;再到經方的發展,經方從誕生到現在兩千多年裡都經歷了什麼;歷代醫家是怎麼看待經方的,經方在中醫學史上的定位經歷了什麼樣的波動。

醫學概念上,它完整地闡述了經方從生理病理上,是如何看待人體生理和疾病的,六經辨證、三陰三陽的病機體系,是如何對人體的病理狀態進行分類和概括的。

「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經方如何看待人體和病機的思維導圖

找一本這樣的【導論書籍】入手,可以幫助我們在意識裡系統地建立出這門知識的架構表徵,讓具體知識有地方可以放,想用的時候知道去哪裡拿。

第二階

Second

建立具體課程之間的【有效關聯】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在【架構表徵】的邏輯上,嘗試將知識體系下的具體課程【有效關聯】起來,讓知識與知識之間產生聯繫,這樣才能搭建起真正的知識體系。

什麼叫有效關聯?

我們的師承班學員,去年學習了《經方醫學概論》這本導論教材,構建了三陰三陽病機體系這個關鍵知識點。

今年2月他們學習的《經方診法與辨證》課程,就是講如何在臨床上搜集和分析出患者的三陰三陽病機的。

而另一門《經方本草與配伍》

課程,則是從另一個面去看待三陰三陽病機體系,它是教大家每一味經方常用藥,是對應哪些基礎病機和三陰三陽病機的。

「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三門課程都圍繞著【三陰三陽病機體系】進行有效關聯

讓具體課程知識之間【有效關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心理表徵。完成到這個階段,就具備了建立知識體系的基礎。

第三階

Third

掌握課程,填充細節知識點

最後,我們需要逐步完成架構裡的課程學習,把架構填充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那麼,如何著手學習一門具體的課程?方法其實很相似,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讀概念

拿到一本教材,要先熟悉和理解這門課裡的概念,並搭起它的理論框架。搭建理論框架的過程雖然枯燥,但卻意義重大。

還是拿學經方來舉例,診法與辨證如果學得不繫統的話,在臨床診斷上就很容易有瓶頸。按我們林樹元醫生的話說就是:“學習如果不繫統,你學到的就不是心法,只是招式,在臨床上使用就像六脈神劍,時靈時不靈。”

「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你可知六脈神劍,分別是哪六脈嗎?

賣個關子,下文找答案

第二步,反覆閱讀教材

這一步關注的,就是框架下的關鍵知識點了,這些知識點的信息量一般都比較多,需要我們反覆閱讀提取,才能理解和記憶。所以反覆閱讀教材對於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

另外,熟悉教材的論證結構也很重要。一般初學者能想到、能遇到的問題,在一本靠譜的教材裡,大多都可以找到答案。就看你熟不熟悉教材結構,能不能翻到這個地方去找答案了。

「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段譽當年就應該把劍譜拿出來,反覆看(這就是教材啊)。

帶著問題去讀

由於我們在嘗試理解一門全新的概念體系,所以肯定會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這時不要鑽牛角尖,記錄問題並帶著它繼續通讀下去。

有時候你需要把全局貫通之後,你才會想明白很多東西。把問題所在的章節通讀幾次,把全局的框架梳理一次,有些問題就自然而然解決了。

「學經方」如何學習一門複雜的知識體系?

我們謙川師承教育自主編著的教材,內頁的其中一面都是留白的,目的是方便大家做記錄。如果在學員在學習中遇到了困惑,可以將問題記錄下來貼在教材上,繼續往下走,通讀過後再回來解決問題。

如果通讀過後問題還是沒解決,就可以找老師提出了。

在仔細的閱讀和學習後,剩下的問題應該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積極向老師或前輩提問,不但可以解決相應問題,還可以通過這些問題找出自己理解的薄弱面,助你更快突破學習的瓶頸。

最後

最後,如果還差什麼沒說,那應該就是:開始投入吧。

方法可以讓我們效率更快,但最不可或缺的還是投入。

投入多少,就收穫多少。

差點忘了,來回答文中的那個小問題。

六脈神劍的六脈,正是取材於六經辨證的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

太陽—左手小指—少澤劍。特點:忽來忽去,變化精微。

陽明—右手食指—商陽劍。特點:巧妙靈活,難以捉摸。

少陽—右手無名指手—關衝劍。特點:以拙滯古樸取勝。

太陰—右手大拇指—少商劍。特點:劍路雄勁,石破天驚。

少陰—右手小指—少衝劍。特點:輕靈迅速。

厥陰—右手中指—中衝劍。特點:大開大闔,氣勢雄邁。

看來金庸老師也很喜歡中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