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爲何無緣在國際上展露鋒芒 且看外媒如何評說

若說到對航天方面的投入,中國雖然比不上美國高達400億美元的投資,但卻也已接近60億美元超越了俄羅斯。所以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對太空領域的探索也是勢在必得。而這一發展趨勢也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普遍認可。歐空局局長對此也無異議,可就算是中國如何努力,中國火箭卻仍然沒有獲得歐美商業訂單的機會,也就是說無法真正在國際邢臺上展露鋒芒。

中國火箭為何無緣在國際上展露鋒芒 且看外媒如何評說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為航天強國的指標就有好幾項,首先要看其發射次數,2015年中國共成功進行了20次航天發射任務,這一成績足以讓世界各國認識到中國的航天實力了。其次就是要看運載火箭的實力,長征-7號火箭的運載能力達13噸已於海南成功發射,而長征5號也會在12月之前發射,屆時將實現中國火箭25噸的運輸能力,無論是航天載人飛行器還是中國自主空間站的發射都沒有任何問題,而技術上雖非頂尖,卻絕對名列前茅。

中國火箭為何無緣在國際上展露鋒芒 且看外媒如何評說

除此之外,其實航天發射也是都是考量一個國家航天工程綜合能力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若某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比如說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火箭就出了紕漏,雖然在專家分析來看是比較低級的失誤,可帶來的損失卻是巨大的。這其中固然是有商業公司過於在意成本和利潤的成份,但有時雖然明知如此,西方國家還是會選擇它們來發射自己的衛星。

中國火箭為何無緣在國際上展露鋒芒 且看外媒如何評說

英國有媒體報道稱其實中國發射火箭的成本與美國太空探索公司差不多,而且地球低軌衛星可能比美國公司還要低,但歐美在衛星設計開始時就制定了諸多前置條件及障礙。中國此前替美國發射“銥星”時曾深有體會,中國幾乎是觀光客,卻要承擔不能按時發射所帶來的鉅額賠償,由此可見衛星發射生意有多難做。而且那時中美之間還屬於融洽年代。所以就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美國和其盟友都不可能會找中國做衛星生意的,就算是找各方面都和中國航天無法相提並論的印度代勞怕也不會找中國,所以中國火箭在國際商業市場上目前是很難有大展拳腳的機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