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红海行动主创

2018年的春节档期于电影行业来说必然是要载入史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电影票房仅7天就创下55亿元历史新高。在《唐人街探案2》与《捉妖纪2》的强势夹攻下后来居上,成为春节档最大的一匹黑马,口碑与票房一路逆袭。

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的战争片《红海行动》选择在春节这个合家欢的档期上映,似乎不太合乎适宜,但是影片一路看涨的成绩也扩大了春节档影片上映的空间类型。

选题策略:选择知道但不熟悉的题材更有利于口碑

《红海行动》改编自也门撤侨事件。2015年,中国军舰“临沂号”在返航途中接到任务,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发生政变,当地恐怖分子以武装力量攻入首都,威胁到了当地上百名华侨的生命安全。于是,临沂号派出了八人组成的蛟龙突击队,执行撤侨任务。

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豆瓣评分

影片全名原本是:刀锋-红海行动,上映时赶上春节,媒体不上班,也没有那么多内部爆料,自媒体人的稿子就以《红海行动》为名称了,所以刀锋二字就被省略了。与《湄公河行动》不同,《红海行动》的片名不能让国人第一时间了解题材来源,单从影片片名,观众的第一判断时军旅题材,而军旅题材因其特殊的题材限制、文化取向在上映后无论是票房如何、口碑如何都无可避免的引起争议,争议点主要是专业性和商业性,合理性与政治正确性。

参见《建党伟业》、《建军大业》

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建军大业海报

然而《红海行动》却是一个例外,影片自上映以来就赚足了口碑与票房。

《战狼2》56亿元票房纪录再到《红海行动》燃爆整个春节档,两个题材都是人们知道但不熟悉的“撤侨”行动,具像化体验,更容易产生口碑和传播。

消费升级:从认脸到口碑

为了能让“历史题材”电影获取市场成功,通过市场占有来实现背后的文化功能,催生了由一众当红演员、流量明星参演的《建军大业》、《建党伟业》。

集齐影视圈当红演员、流量明星成为“历史题材”电影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策略。

这种“群像画” “脸谱化”的明星策略对电影的市场化没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影片在观众间还是产生了巨大争议,“我宝参演了”“第几分钟是我宝出现”等粉丝热捧的逻辑,为相关题材的电影做足了“话题”保证,却没能将关注热点转化成票房热度。

至于影片背后传递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功能更是被观众集体“认脸”明星的娱乐消遣所替代。

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人民的名义 故事情节

2017年年初“人民的名义”作为对垒“流量小鲜肉”的重要舆论焦点,也将“认脸”消费推上风口浪尖。2017年年中,战狼2的票房奇迹,择天记,海上牧云记,将军在上等小鲜肉的尴尬,共同绘制了一幅高下立见的观影趋势图。认脸模式成功的向口碑过渡,影片的口碑成为票房的关键,即使低开依然可以高走,而口碑靠“事件炒作”引发的关注度,一方面不可控,另一方面,关注度产生的争议,极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利用,相当于把自己产品的用户评论权主动交给了竞争对手。

价值为王:专业性、逻辑性、差异性、文化性四个维度成就《红海行动》票房大卖

专业性:军方支持,导演专业,军迷点赞

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海报

《红海行动》在春节档的成功逆袭,一举打破了主流文胡影片“不好看”“不能商业化”的窠臼。商业化与主流价值观的平衡,在以往的“主流文化”电影中很少见到,而《红海行动》做的很好,观众心甘情愿的为影片买单。影片时常138分钟,纵观整个影片,可以说是一部好看的主流文化电影, 为了帮助影片达到最出色的效果,中国军方为《红海行动》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其中影片中名为“临沂号”的战舰,更是一次过展示了包括导弹拦截系统,精确的远程炮击系统,舰载无人机技术等众多现代化军事技术。加之蛟龙小队所展示的各种特殊类型的陆战武器装备,《红海行动》为观众所带来的军事盛宴绝对是国产片中前所未见的。

逻辑性:影片的娱乐性、价值性、文化性层层递进

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海报

也许是林超贤多部商业片的执导经历,也许是电影环境的变化。作为一部倡导主流文化又是军事题材的战争影片,《红海行动》在叙事上可以说非常高明了。它一反主流文化电影上来就是道德洗礼,价值输出的说教模式。它先是满足大众“多元化的”审美品味、在紧张、激烈的军事博弈中,在层层递进的情节中将影片“战争是残酷”这一主题表现出来,对战争的思考,对英雄的崇拜与敬畏,对我方文化自信,则交给观众自己。

差异性:没有超级英雄,没有超级团队,没有不死战神,让“真实”更合理。

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海报

尽管导演是执导过《证人》、《逆战》这样的黑帮类型片,但却没有执意的去塑造一个能够凭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超级英雄。以往的主流文化电影中主角都自带光环,电影画面总少不了马革裹尸的惨烈场面,但是牺牲的总是战友,活下来的总是主角然而这种安排确难以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这一点上,《红海行动》无疑是反套路的。影片一开始的基调就是随时牺牲,影片的主题从最初的杀敌求胜”变成了“求生”,这在主旋律影片中非常少见,却更加符合人性,影片更加凸显了“人本关怀”,展示的是真实的人性,而非高大上的“超级英雄”。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蛟龙小队英勇奋战的英姿,他们同样也会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他们虽然也有自己的英雄情愫,可是在这一切之前,他们首先是军人,他们的身份要求他们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完成任务为首要目标。

文化性:反对对手的行为,但是尊重对手的专业

创业者可借鉴《红海行动》的那些电影创作方法和思维逻辑

《红海行动》中的反派人物是一帮“厉害”,难搞的家伙。这种人物塑造打破了军事题材电影中常用的“二元对立”结构。中方不再高大上,敌方也非不堪一击,实力相当的对决极大的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也说明了主流文化电影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上不断的创新。如果变形金刚是美国战争机器的宣传片,如果黑鹰坠落是美国宣扬意识形态的纪录片,那么红海行动就是中国责任文化的预告片,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影视创作会向世界表达中国文化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