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悬案之老子出关之谜

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因而人称老聃,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终”。

中国史上悬案之老子出关之谜

老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 ,;一生之中最大成就是开创了道家学派,据说他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中国史上悬案之老子出关之谜

老子出关后的去向就成了一个历史谜团,古来学者众说不一。其中教化胡人说。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或言老子夷狄为浮屠”,是说老子到西边教化胡人,后来成了佛。后有西晋时期天师道祭酒王浮每与沙门帛远争邪正,遂造作《化胡经》一卷,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化胡人之事,以谤佛法。借此提高道教地位於佛教之上。由此引起了道佛之间的激烈冲突,唐高宗、唐中宗都曾下令禁止。

临洮成仙说。此说法认为老子万年在甘肃临洮修身养性,闭门炼丹,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成仙。当然,成仙是神话了的说法,居住倒是很有可能。

有与西去说相反,《庄子》、《韩非子》、《礼记》等古书记载老子离开周室后,并未西去,而是东去老家(今河南鹿邑)隐居。很多人认可这种说法,因为炎黄子孙看重的是落叶归根;而且史料中有“孔子问礼”的记载,老子故乡与孔子故乡相隔不远,这为孔子问礼提供了相对便利的交通。不过,这只是种猜测,现实中还没有确切的证据验证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中国史上悬案之老子出关之谜

张炳玉说,经过大量史料的梳理研究和实地走访,他们探寻出老子在甘肃的大体行程线路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后,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飞升(去世)”。张炳玉认为,老子在散关著下《道德经》后由关令尹喜相伴西行,这是老子事业的开始。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

延涛介绍说,临洮县岳麓山至今还有“超然台”“说经台”“飞升崖”“文锋塔”(又名“笔锋塔”,相传为老子写经插笔的地方)等与老子有关的遗迹。老子在临洮“飞升”后,其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后世天下李氏都称老子为李姓“太上始祖”。

两位学者研究认为,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李氏后裔到甘肃临洮“陇西堂”寻根问祖。

中国史上悬案之老子出关之谜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编《老子出关》,还与别人打了一点笔墨仗。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你看生个孩子如果紫气满室,古人认为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先民还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

令人奇怪的是,古人外出多骑马,而史料及图中的老子出关骑的却是牛,而且是青牛。“骑青牛”古人认为“青”是东方的代名词,“主春”,给大地带来生机,代表东方。老子离开周室,西出函谷,后人称其为“东方圣人”,用青色正好取东方之意。这样,骑着“青牛”的老子就可以理解为来自东方文明的使者,带着博大精深的哲学,去感化蛮味十足的西方,与后世的“教化胡人说”相得益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