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兰州要这样!兰州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公示

为改善人居环境,让兰州成为一座绿色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9月17日,兰州规划局发布关于兰州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的公示。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未来的兰州要这样!兰州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公示

兰州银滩大桥

规划范围:总面积741平方公里

北至铁路货运北环线,南至南绕城高速公路,东至兰州高新区榆中园区东部边界,西至京藏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为741平方公里。其中雷坛河、青白石、大砂沟3处地区为重点设计范围,将作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综合示范区,分别在历史文化和宜居品质、山体修复、旱沟修复三个方面开展重点设计和实施示范工作。

将兰州市“双修”规划空间分为4级生态修复地区和5级城市修补地区。按照级别从大到小优先级排序和实施分期。将建设成为新时期西北干旱地区省会城市双修示范区,生态方面建设成为西北干旱黄土地区生态示范;城市特色方面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华夏黄河文化特色示范;城市品质方面建设成为西部省会城市宜居品质示范。

未来的兰州要这样!兰州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公示

兰州南北两山

统筹风貌,建3条城市结构性绿廊

根据规划, 重点落实“两山十二片、一河三廊、三心五轴、四区两类”双修重点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双修”重点空间主要在西至兰州南绕城高速跨黄河大桥,南至包兰线跨黄河大桥之间的现状建成区范围内。

两山十二片指南北两山,其中4处重点生态修复山体工作重点为山体植被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生态护坡建设。8处绿化景观修复山体工作重点为建设山体郊野公园,完善兰州市绿化景观体系。

一河指黄河及其鱼骨状支流,工作重点为水生态的修复改善和滨水绿化建设。三廊指仁寿山-孟家岭廊道、九州台-皋兰山廊道和官山-马家山3条城市结构性绿廊。重点修复廊道生态功能并实现多种城市功能的复合利用。

三心五轴指城关中心、七里河中心、安宁中心和城市东西发展轴及纵向城市山水轴线。重点是完善城市轴线风貌,塑造城市特色重点地区和节点。

四区两类指城关区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4个城市主要现状建成区。城关区疏解修补片区重点实现城关中人口和部分城市功能向外疏解,并更新外迁功能用地,补充公共空间、公园绿地、社区级公共服务等必要的城市功能。其他3个外围完善修补片区重点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城市绿地、道路交通等功能设施的体系织补和配套完善。

未来的兰州要这样!兰州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公示

雁滩公园

重理生态,修复生态系统格局

规划重点优化“两山四关守金城,一川五廊润河都”的总体山水格局。

靓沟道,旱沟综合提质利用。“鱼骨状水系”是极具兰州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菜单式分类修复措施。将坚决清理占压蓝线的违章建设,保障城市行洪安全;清理河道内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阻水植物等,连通水体;通过源头污染物减量、中途截污、末端提升水系自净能力,进行河道整治和水质恢复;通过美化滨水岸线、营造河道多级景观、优化管线架空敷设实现旱沟修复与提质利用。美两山,适应兰州本地生态特征的山体修复模式。

通过适当的人工干预加快南北两山山体自然修复速度。以黄河风情带和主要交通线为视角的可见山体为重点修复区。

市区不可见且植被覆盖率不足30%的山体为自然恢复提升区。临近市区且坡度在35°以上的山体边坡为生态护坡区。织绿城,带型城市特色绿化格局。推进城市组团间绿廊的逐步实施,实现绿廊分级管控。

加快清退三条组团间绿廊中的城市建设用地。建设集休闲游憩强化、自然景观再生、历史文化保护及村庄再生发展于一体的复合功能绿廊。修棕地,工业城市棕地综合利用示范。

未来的兰州要这样!兰州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公示

兰州五泉山公园

重构品质,提升民生宜居水平

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础,完善民生设施,提升宜居品质。按照日常活动步行10-15分钟范围,划定中心城区52个的公共设施服务单元(生活圈),并分为老城小型服务单元、新城大型服务单元、产城融合型服务单元、产业区服务单元等类型,因地制宜提出设施配置引导模式。

优化城市内部绿地布局,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满足城市居民的户外游憩需求。对老城区内开发强度较高、城市建设密集的绿地服务盲区,通过旱沟利用和口袋公园相结合的方式补足。改善旧城居住小区人居环境,提升品质。推动全市旧城居住小区普查。实行有机更新、轻微改造、绿色改造,保持历史风貌和地域性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