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


你還在扔精靈球

別人已經搞起了研究

這個要慌 事情很大

・・・

去吧!皮卡丘


2016 年 7 月,任天堂、口袋妖怪公司和 Google 聯合制作推出手遊「Pokémon Go」。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這款遊戲將 AR 技術和地圖定位結合,讓玩家可以在真實世界捕捉神奇寶貝。

成功實現了眾人幼時「成為神奇寶貝大師」的中二夢想。

遊戲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無數神奇寶貝訓練師走上街頭,四處辛勤奔走,只為捕捉那隻屬於自己的皮卡丘。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 臺灣街頭的老年神奇寶貝玩家,

八臺手機同步捕捉小精靈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這款遊戲下載量累積超過 8 億次,全球每天的活躍玩家高達 500 萬人。

另一方面,在安裝 Pokémon Go 之後,遊戲玩家平均每天的步數,與安裝遊戲前相比增加了 26%。

等等,莫非這款遊戲還給人群帶來了 運動健康效應

研究人員靈機一動,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

發文章?安排上了!


果然,在遊戲上線後 5 個月,就有論文發出,而且影響因子還是 23.26。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結果表明,在安裝 Pokémon GO 遊戲後,遊戲玩家每天的步數突然增加,在安裝遊戲第 1 周,平均每個人每天多走 955 步(微信運動第一名不是夢???)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 文章連統計圖表都做成了精靈球的樣子


但隨著時間的延長,玩家活動步數開始逐漸下降,並在第 5 周基本恢復到遊戲安裝前的水平。

也就是說,這款遊戲只能夠在「短期內」增加玩家的活動步數。

學霸對研究的敏感性總是相通的。

一篇來自香港的類似研究,在遊戲香港上線第 1 個月發出(香港果然跑得很快)。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研究結果與上一篇基本一致:Pokémon GO 在增加玩家活動距離的效應表現為短期變化,後勁稍顯不足。

至此,研究人員圍繞 Pokémon GO 發文章的熱情,依然沒有減退。


・・・

扶我起來,我還能發文章


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到 Pokémon GO 的遊戲中,更多的人走上街頭。

一方面,微信好友運動排行的第一越來越難搶(???),另一方面,安全隱患開始出現。

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猜到了:沒錯,又有新研究了。

(恭喜你,獲得了學霸同款思維模式)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研究人員調取了提到「Pokémon」的病例記錄,重點分析了 75 例相關不良事件。

有 70 例(93.3%)不良事件發生於玩家步行的過程中,64 例(85.3%)患者發生了急性損傷,4 例受到車輛碰撞。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接著,有人發佈了一篇病例,介紹了因專注玩 Pokémon Go 引發的一起交通事故。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患者為一名 25 歲男性,在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由於太專注於玩手機上的 Pokémon GO,並沒有注意到紅燈,也沒有觀察四周來往的車輛。

此時,一輛 3 頓重的貨車通過路口,儘管司機採取了緊急剎車措施,但還是沒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患者多處肋骨骨折、左側氣胸、左股骨和右脛骨骨折(感覺走路玩手機也躺槍了?)

・・・

概括一下主旨


看了這麼幾篇研究,讓我們回到文章最開頭的問題:為啥都是一起打遊戲,卻有人順便發了一波文章呢?

畢竟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上本沒有論文,學霸多了,論文就來了。

嗯,大概這就是所謂的「研究靈感無處不在」吧。

最後,讓我們用兩張圖簡單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你還在打遊戲,別人已經從遊戲中找到了發論文的技巧



作為丁香園聰明優秀的讀者,相信你已經充分掌握了「玩遊戲順便發個文章」的正確姿勢。

既然 Pokémon Go 被研究得差不多了,我覺得王者榮耀說不定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