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地方志 「八一」專輯」紅四方面軍鏖戰蘆山

紅四方面軍鏖戰蘆山

(蘆山縣地方誌辦)

「蘆山地方誌 “八一”專輯」紅四方面軍鏖戰蘆山

  • 紅軍南下計劃

1935年6月紅軍一、四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後, 黨中央“確定了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 不久,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央北上方針,擅自率軍南下,公然另立中央,分裂、危害黨和紅軍,致使紅四方面軍走上了轉戰川康邊的艱苦歷程。

10月初,張國燾為實施其南下川康邊建立根據地的錯誤主張,發佈《綏崇丹懋戰役計劃》 ,令紅四方面軍和一方面軍五、九軍團,計 7 個軍、68 個團,約8萬餘人,繼續舉兵南下,並喊出“打到成都吃大米”的鼓動口號。不足半月,南下紅軍奪取夾金山西北的大小金川流域。南下第一個戰役結束。

10月22日,張國燾發佈南下的第二個戰役計劃——《天蘆名雅邛大戰役計劃》,決定以紅四軍、三十二軍為右縱隊,由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倪志亮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 , 一部從丹巴經金湯奪取天全, 另一部向漢源、滎經活動;以紅三十軍全部、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和九十一師的兩個團及紅九軍二十五師為中縱隊,由三十一軍長王樹聲任縱隊司令員,三十軍政委李先念任縱隊政委,首先奪取寶興、蘆山,得手後向名山、雅安及其東北地區進攻;以紅九軍二十七師和軍直屬七十六團為左縱隊,由該軍政委陳海松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除以一部鞏固撫邊、懋功、達維外,其主力向東伸進,攻佔邛、大以西之大川場,威脅灌縣、大邑、邛崍之敵。另以紅五軍為右支隊,鞏固丹巴地區,向康定之敵威脅;以紅三十三軍為左支隊,鞏固馬塘、兩河口向理番威脅,相機佔威州,並開闢地方工作;以紅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師部率二七七團駐守懋功、達維。此部署,以主力奪取天、蘆、名、雅、邛、大等縣為目標,對康定、漢源、滎經、灌縣等方向,只取佯攻,配合主力行動。

  • 川軍設防部署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紅軍離蘆北上後,川軍楊森等部駐蘆山城周各要道隘口,鄧錫侯部劉乃鑄、林翼如、盧濟川、黃鰲、陶宗伯、楊曬軒等旅分駐太平場、大川場、橫山崗、雙河場(大邑縣屬)等地,防堵紅軍回擊。

蔣介石多次令飭川省各縣及駐軍:“構築碉堡,民工、材料就地徵集”,“統限7月15日以前一律完成”。違者,“必懲其當地負責主官與其最高長官以督教不勤縱匪養寇之罪”,並“著康(澤)總隊長率別動隊,會同當地軍政長官指導督促軍民全體動員,趕築各該地城防及各城鎮間碉堡工事”。同時,“整訓民團,充實自衛隊,組織鏟共義勇隊”。配合駐軍防守。紅軍南下前,川軍在蘆山城鄉修築碉堡近百個和大量戰,並加固縣城城牆,增設垛口。

  • 蘆山爭奪戰

蘆山縣城,位於蘆山河與清源河合流相夾處,東西南三面環水,北有龍尾坡與前、後山坪相連,形成一片北高南低、依山傍水的臺地。城北大道由南向北,沿清源河東岸經寇家壩、橫溪壩到仁嘉壩,再穿要隘大巖峽直通雙河場、靈關場,去寶興縣城。城北大道東側有一低山名“十里來龍”。此山,從北面10公里處的黃茅坡山麓蜿蜒南下,直到縣城東北角的金井閣煞住。金井閣是俯瞰全城的制高點。“十里來龍”山勢若斷若續,既有尖蜂突起,又有小丘連續。從北到南,當地人冠以七里山、曹家崗、尖峰頂、天宮山、寶子山、金井閣等地名。山之東側為自北向南流的蘆山河。山之西側為清源河,源於雙河鄉,出大巖峽,流經仁嘉三壩至城南兩河口注入蘆山河。清源河西岸為靈鷲山。靈鷲山向南分一支脈,支脈從北向南的小地名有戴家山、廟溪山、周村崗、佛圖山等。靈鷲山西麓為寶興河,源於寶興縣夾金山,出靈山峽經思延壩(此段又稱思延河),南流至城南5公里之三江口匯入蘆山河。

由於蘆山為川西門戶,地險難攻,遂成劉湘截堵紅軍南下的必守之地。10月24日,南下紅軍翻越夾金山,向寶興、蘆山、天全進攻。劉湘恐“天蘆一失,平原難保”,於是急調川軍二十一軍教導師師長楊國楨率該師第一旅(旅長章安平)、第二旅(旅長梁國華)和獨立師第一旅(旅長張竭誠)馳援蘆山,圖以“鞏固蘆山城”,並調模範師馳援天全防堵。此時,鄧錫侯部仍駐守太平場、大川場、橫山崗和把河、雙河場(大邑縣屬)一線。

11月1日,教導師開進蘆山。章安平旅(缺獨立營,轄兩團約3800人)到縣城北沿“十里來龍”山一線佈防。章旅以第一團(團長朱果)佔七裡山、曹家崗,為第一線陣地;第二團(代團長李長烈)佔尖峰頂、天宮山、寶子山等地,為旅預備隊。張竭誠旅(轄兩團、一獨立營約4000人)到縣城西沿戴家山至周村崗一線佈防。張旅以第二團駐守戴家山、廟溪山,與章旅陣地構成“袋形火網”。封鎖正北仁嘉壩大道;第一團駐守周村崗,與佈防於寶興河西岸三江口、銅頭場至靈關附近一線之模範師袁治旅取得聯繫,作該旅預備隊。令梁國華旅胡文俊連位於大巖峽口之廟坪上,為前進部隊,企圖誘使紅軍進入所謂袋形火網陣地。梁旅(轄兩團、一獨立營,約4000人)主力守縣城。一個團佈於金井閣至寶子山,與章旅陣地銜接;另一團守城南鐵索橋,保護後方交通聯絡。獨立第二旅(旅長石照益,轄兩團、一獨立營,約4000人)亦受教導師指揮。四天後,劉湘令該旅由名山經五家口,到青龍場,增援教導師。

由寶興潰退蘆山的川二十軍楊森部第三混成旅楊漢域殘部(轄兩個團約1500人)及第五混成旅楊漢忠殘部(轄兩個團約1500人)作二線佈防,駐守蘆山河東岸之隆興場至水東鄉頭溪溝一線。

11月1日晨,紅軍中縱隊擊潰楊森部一、五、六旅,攻克寶興縣城。縱隊司令員王樹聲率紅九十三師乘勝追擊,搶佔靈關、埡子口,進入雙河場。紅九軍二十五師亦隨即進入蘆山。徐向前、陳昌浩隨中縱隊行動。

2日晨,紅九十三師開始由雙河場翻慈竹坡進入仁嘉壩,被章旅所阻,雙方展開激戰。紅九十三師先以兩營兵力鉗擊廟坪上胡文俊連。胡連接戰後,即向主陣地邊戰邊退,企圖引紅軍進入“袋形火網陣地”。紅軍以小部佯攻。章旅一線部隊,全神貫注,應付正面紅軍。下午,從慈竹坡、黃茅坡直下的紅九十三師主力軍,由北向南突襲七里山朱團東側陣地。向西側佈防之章旅遭此意外襲擊,前線陳康營陣地動搖。團長朱果急調預備隊任吉輝營向陣地東側增援。時,紅九軍二十五師趕到,逼近激戰,喊殺聲、槍炮聲、手榴彈爆炸聲震撼山崗。經反覆衝殺,陳、任兩營及迫擊炮連終被擊潰。潰退官兵各自逃命,有的投降紅軍,有的退至紅巖背跳下蘆山河,會鳧水的向對岸逃命,不會鳧水的葬身魚腹。朱團殘部速向尖峰頂撤退。紅軍佔領七里山、曹家崗陣地。

2日晚,章安平利用黑夜改向西為向北部署,以第二團代團長李長烈指揮第一團殘存的胡克俊第一營和第二團第三營,為第一線;以第二團第二營為一線預備隊;以第二團第一營為旅預備隊,固守尖峰頂一帶工事碉堡,與紅軍徹夜激戰。

3日晨,大霧迷漫。紅軍在尖峰頂一帶猛攻章旅陣地。雙方往復衝殺,傷亡皆大。上午,劉湘調飛機狂轟濫炸仁嘉壩。但紅軍攻勢不減,採取從敵一、三營接合部突破和向左側包抄的戰術。激戰至午,三營潰退,紅軍佔領尖峰頂、天宮山一線,逼近城垣。此時,楊國楨同張竭誠在北門城樓觀戰,楊要張親率所屬第一團出擊,張把軍帽一甩,說“老子與他拼了!”然卻倒在行軍床上不動。至午夜,章旅大部被殲,楊國楨調梁旅替下章旅殘部。章旅撒至城南橋東收容。

4日深夜,駐城內川軍潛入東街楊洪年家(今幼兒園對門)紙貨鋪搜索錢財,失火引燃紙貨,火勢一起,潛入者溜竄,致使火勢迅速蔓延,烈焰沖天。楊師司令部駐地起火,官兵惶恐不安,怕紅軍化裝成滅火百姓進城,故不準群眾進出城門,也不派兵滅火。燒至次日午,整條東街175戶人家的千間木瓦房及傢俱、衣物化為灰燼。

章旅被殲,梁、張二旅固守城周和周村崗的碉堡工事。紅九十三師在城北與梁旅對峙。此時,楊國楨寄希望於模範師郭勳祺派袁治旅出擊靈關和石照益旅從龍門進攻雙河場。這樣,楊師就趁紅軍回顧之機,從正面出擊,敗紅軍於仁嘉壩。這個美夢,成了楊國楨的精神支柱。於是楊狂嗥:“要和蘆山城共存亡!”外令督戰官在城樓豎起“前進者賞,後退者斬”的大黃旗;又加固城防工事,用銀元收買士兵,組成“敢死隊”,向紅軍衝殺;對出擊得力的連獎銀元兩百元,同時槍斃幾個退縮不前的士兵,以振士氣,固守縣城。至此楊師主力,龜縮城周碉堡內待援。

楊師固守不出。紅軍不便硬攻,為取蘆城,改攻縣城東北20公里之青龍場。5日,紅九軍二十五師攻佔青龍場,隔蘆山河與同日經五家口趕到龍門增援的石照益旅對峙。7日,紅三十軍八十八師由太平場經寶盛場、魚戲河(又名玉溪河),上鎮西山向鍾寶山、五家口進攻,截擊尾隨石旅的周重生旅於五家口以西。周旅與石旅聯絡的一個連全部繳械。擊潰周旅於石旅背後的一個團。截斷防守青龍場對岸的石旅後路。9日夜,紅八十八師又從鍾寶山西包抄石旅。同時,紅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從青龍場巧渡蘆山河;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一個營從王家壩東渡蘆山河。形成三面夾擊石旅。在八十八師和七十三團的鉗擊下,石旅不得已丟掉碉堡。沿蘆山河東岸向蘆山城方向敗退,退至甘溪壩、石山寺一帶被紅軍圍殲,“三團及一個獨立營完全潰散,四山亂竄”。青龍場一戰,紅軍全殲石旅兩個團以上,傷亡、俘虜石、周兩旅5700餘人,“繳槍千餘支,迫擊炮10餘門,子彈、軍用品甚多,紅軍傷亡甚少”。故朱德總司令撰文稱讚:“青龍場的戰鬥是天蘆戰役中的模範戰例”。

11月10日,紅四軍攻佔天全後,一部向蘆山城南迂迴。11日,紅二十五師先頭部隊抵達縣城東門外。是日深夜,楊國楨將師部撤出縣城,移於沫東鄉胡家溝。梁、張二旅亦隨即東撤,將城南鐵索橋破壞後,向名山縣蒙頂山、蓮花山退去。12日拂曉,紅軍佔領蘆山縣城。

「蘆山地方誌 “八一”專輯」紅四方面軍鏖戰蘆山

  • 攻克太平場

11月2日晨,即在紅九十三師等部激戰仁嘉壩的同時,紅三十軍八十八師、八十九師從雙河場的西川河分兩路向駐守太平場、寶盛場的劉乃鑄旅進軍。傍晚,八十八師攻破劉旅駐守太平場南約一公里的肖公廟、毛家崗一線陣地,進入太平場。劉旅退至場西椒子崗、場北九龍山、場東荒田崗等處,與紅軍對峙徹夜。3日晨,紅軍分三路,同時聚殲上述三處之敵。劉乃鑄率殘部經公議場,退走百里之外的邛崍縣王店場。

4日,紅八十九師追擊劉旅東出鎮西山、玉靈山至邛崍縣西之高興場、沙壩場、高場一帶。7日,紅八十八師經寶盛鄉魚戲河,上鎮西山,穿老林走小路,順山樑南進至青龍場東的鐘寶山,配合紅二十五師聚殲周、石兩旅。

中縱隊攻佔蘆山、太平後,向名山、邛崍縣進擊,於11月16日至22日,在百丈與川軍展開決戰。但由於對劉湘“死保川西平原的決心和作戰能力估計不足”及“高度集中兵力不夠”等原因,決戰失利。紅軍“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紅三十軍(軍部駐育龍場)八十九師退守玉靈山、高興場、天車坡一線,紅九軍二十五師退守鎮西山、天台山、五家口一線,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九十一師退守石仙山、羅純崗、飛仙關一線,與敵對峙。

  • 攻佔大川場

11月2日,紅軍中縱隊在攻打蘆山時,左縱隊紅九軍二十七師由師長陳家柱、政委李德明率領翻過夾金山到寶興縣北磽磧。是日夜,經鹽井坪渡寶興東河,翻大甕頂,於3日深夜抵達大川場西約3公里處的楊坎門。河對面的寨子農、龍建坪一線駐有川四十五軍林翼如旅一個配有重機槍、迫擊炮的加強營。4日凌晨,紅二十七師一部從楊坎門上游的箭竹山麓及銅廠河口毗盧寺渡大川河,登上龍建坪後山及大川場後之草坪山。居高臨下,配合揚坎門的正面部隊,鉗擊林旅。林旅第一線的楊坎門陣地,一觸即潰。紅軍乘勝猛追,進入大川場。林旅退至場東北碉堡內據守。紅二十七師一部監視碉堡,主力深入林旅縱深。林向川四十五軍一二八師師長、一路前敵指揮楊秀春告急求援。楊派該軍駐邛崍城西油榨沱的黃鰲旅馳援大川場。黃旅行至大川場南約5公里的飛仙閣附近,突遭紅七十六團、八十一團的伏擊,傷亡700餘人,向邛崍方向潰退。5日深夜,林旅棄碉突圍,順小河子經橫山崗,逃至大邑縣把河。紅七十九團乘勝追擊出橫山崗,直至大邑縣雙河場的尖山子。駐橫山崗川軍盧濟川旅棄崗東逃,退至大邑縣雙河場,方得陶宗伯、楊曬斤兩旅掩護,才穩住陣腳。楊、陶、盧三旅即沿大邑縣城、雙河場、把河一線佈防。紅七十六團進抵邛崍縣西河谷蜂桶巖一帶築工事固守;紅八十團出公議場佔小胡椒;紅八十一團出白石河經油榨沱,向馬胡營進攻,其先頭營直抵邛崍縣城西約3公里的白鶴山。是日夜,左縱隊司令員陳海松向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報告:“林旅全潰。旅長圍著又跑走。得電臺一、槍百餘支。”紅二十七師在大川一帶戰鬥,傷亡300餘人。

11月中、下旬,川四十五軍前敵指揮楊秀春發起反撲,紅二十七師按“大川場不可放棄”的電令,退守大川場北之八卦頂、梅子嶺、清水溪、生基崗及石筍溝、公議場一線,與敵對峙。12月下旬,積雪盈尺,天寒地凍,楊部向梅子嶺發動進攻,被紅七十九團、八十一團擊敗。

  • 戰果

蘆山戰鬥,迭挫強敵,是南下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蘆山戰鬥的勝利,為數萬危難的紅軍奪得了立足生存之地。在這場戰鬥中,紅軍不畏強敵,不怕犧牲,英勇奮戰,取得了重大戰果。紅軍在境內各戰場共繳獲川軍槍1500餘支、迫擊炮10餘門、電臺1部,擊落飛機2架于飛仙關和鎮西山馬落巖,殲滅川軍2旅又1團,斃俘敵9200餘人。蘆山戰鬥,紅軍傷亡1100餘人,其中團以上幹部10人,紅九十三師700餘人,紅八十九師二六二團100餘人,紅二十七師300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