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9月19日,《南方日报》以《武汉光谷 三次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为题整版聚焦光谷,讲述光谷如何独辟蹊径,在“互联网+”领域实现突破。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一起来看报道相关内容——

每个清晨,从武汉全市各地赶来的计算机工程师、互联网运营人员、客服人员等如潮水一般涌向光谷关山大道,使得光谷软件园等区域成为整个武汉上班人流最密集的地方。

“光谷”

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别名。这是一个光电子产业称雄全国的科技园区,三、四年前还不以互联网产业闻名。但如今,光谷已成为小米、奇虎360、摩拜单车等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的落子之地,由此助力武汉冲击全国互联网“第四极”,并推动互联网产业反哺制造业。

在光谷互联网产业成绩背后,政府部门多次找准方向,三次精准“出牌”,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其经验对包括佛山等正在发力“互联网+”的城市,有着强烈的参考价值。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第一次“出牌”

从金融后台到互联网后台

“小米在光谷拍地了。”前不久,小米集团在光谷核心地块拍下土地,将用于建设武汉总部,消息在当地引发关注。今年7月,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还曾走进光谷,拜访东湖高新区管委会。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制造业是光谷的立身之本。激光和光电产业、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生物技术……至2018年初,光谷高新技术企业达1851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居全国高新区第4位。

同时,如今的光谷还有另一令人瞩目的趋势:光谷正频繁地出现在IT领域的新闻中。近两年来,至少有50家互联网企业选择在光谷建设全国第二总部。

“客似云来”的景象几乎让人忘记,从前,落户在光谷的全国知名互联网企业并不多,本土互联网创业也很少诞生明星企业。

改变发生在3年前。2015年,受到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触动,在认识到自身短板和潜力后,光谷决定在这一产业发力。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互联网+办公室,设在高新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下,专门发展互联网以及有关产业。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当时很多人认为,光谷优势在于制造业,制造业招商经验很成熟,但要吸引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大企业非常困难。”曾参与光谷互联网+办公室成立过程的工作人员嘉辉说。但整个光谷对互联网经济的重视,迫使着人们不断想办法、找渠道。很快,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发现了新的产业路径:吸引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总部。

这是一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路径。此前,由于地理、政策的优势,光谷大力发展金融后台产业。在光谷互联网+办公室成立时,武汉已成为全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2015年,我们争取让优步到光谷落户,对方提出想考察本地后台型总部、服务中心类的机构,我们就介绍了一家金融后台。这启发我们,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今天,不仅要有研发中心、市场中心、决策中心,同时也需要大量后台部门、服务部门对业务进行支撑。”嘉辉回忆。

这是一个重要发现。互联网企业的后台部门,与金融后台产业存在很多相通之处。随着企业做大,这类部门的地位越发重要,同时规模也越来越大,员工数量动辄达到数千人。由于一线城市运营成本高,后台部门独立分割运营的需求巨大。

金融后台产业在光谷的成功发展,带给互联网企业强烈的信心。光谷更实际的优势还在于,多年来金融后台机构培育了大量懂数据、懂运营、熟悉客服体系的中高级管理者,以及总量更大的一线工作人员。这类人才在金融业后台的服务类岗位经验,可以快速复制到互联网后台部门。在此后光谷的实践中,这两个行业不乏人才流动互通。

由此,光谷在其互联网产业崛起的第一个阶段,打出了务实而有效的一张牌:不与一线城市正面争夺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技术部门;而是依托自身在成本、人才、区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以运营中心、客服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第二总部、区域性总部。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内部对这种模式有一种比喻:不是“摘果子”,也不是直接“搬大树”,而是通过“种苹果苗”的方式培育产业。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第二次“出牌”从主攻

"第二总部"到加码创新创业

在选定吸引互联网第二总部作为主攻方向后,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并非没有压力,这一策略最初难免遭遇质疑。

首先,光谷到底能吸引多少第二总部?其次,很多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侧重服务功能,而不是决策部门、核心技术部门,利税率不及第一总部,它们对于光谷互联网产业发展能带来多大推动?

答案在实践中迅速清晰。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7年,就有小米、奇虎360、去哪儿、OFO小黄车、摩拜单车、科大讯飞、小红书、旷视科技、尚德机构、猿辅导等24家互联网企业相继宣布将在光谷设立第二总部。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小红书光谷“第二总部”办公室场景拍摄

这个数字,完美回答了“光谷能吸引多少第二总部”的疑问。短短两三年间,光谷作为互联网第二总部集聚区的区域品牌在全国“爆红”。特别是从2017年底以来,不少媒体认为,武汉将冲击全国互联网“第四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建设的第二总部,不仅有运营中心、客服中心、数据中心,部分企业将研发中心也顺势落在光谷。

以往,光谷互联网大企业偏少,武汉高校大批计算机人才外流。而在新一轮发展中,更多毕业生选择留在光谷。很多企业也注意到人才流向的变化,顺势在光谷组建研发部门。这也是光谷第二总部模式与其他城市的明显区别。一系列第二总部的落地、行业规模的扩容,虽然没有直接带来巨额的税收,但创业者、就业者、投资机构的聚集,却为光谷的互联网产业开启了良性循环。

这一背景下,光谷在支持第二总部的同时,也加大力度鼓励互联网+各领域的创新创业。换句话说,光谷不仅要搬来更多以第二总部为主的“树苗”,也希望趁此机会在本地洒下一批“种子”,借势打造扎根本土的有生力量。这是光谷又一次重要的“出牌”。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在东湖高新区管委会2016年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中,光谷的态度表露无遗。这一政策把扶持范围扩大至大数据、云计算、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交通物流等有潜力与互联网发生融合、激发创新创业的领域,并设立了创业投资基金,以及首期2亿元的互联网+发展专项基金。

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是光谷此后一系列政策的鲜明导向。以2017年光谷面向企业接受申报的互联网+产业专项资金为例,可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按实际投入给予年宽带资费30%补贴,每家企业年补贴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

2018年6月,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公布的《光谷互联网+2017生态发展报告》认为,光谷创新业态不断迸发,集聚了一批技术与模式创新并举的“新物种”“新业态”。这些“新物种”“新业态”主要分布在泛娱乐、交通出行、互联网+教育、新零售、网络安全等十大领域。在此背景下,2017年共有200余家投资机构投资光谷互联网+领域企业,光谷互联网+领域企业融资总额达72亿元,同比增长超157%,融资过亿元的企业达30家。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7月,东湖高新区公布第一批上市“金种子”企业名单,包括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地理信息、互联网+等领域的28家企业入选,其中不少企业都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紧密相关。

第三次“出牌”

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

今年9月中旬,国家工信部对“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进行了认定。武汉光庭科技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控制单元”,以及武汉南华工业的“大型水面无人船智能控制系统研发”跻身其中。

这两家代表着产业发展趋势的企业均来自光谷。光谷从一开始就对“互联网+机械装备”“互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保持了高度热情。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国的今天,光谷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的需求更为迫切。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向智能化乃至人工智能发展,是光谷面向未来的有力“出牌”。2017年9月,光谷宣布,将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鼓励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工业企业信息化升级项目,对信息化软件及配套信息采集硬件系统予以补贴,单个企业每年补贴总额可达500万元。2017年底,光谷出台《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每年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集聚高端人才、领军企业引进和培育等工作。

“光谷将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基础,从‘互联网+’走向‘数据+’‘智能+’,实现‘互联网+’发展的全面升级。”眺望未来,《光谷互联网+2017生态发展报告》对此做出了预言。

今年5月,武汉东湖高新区智能制造服务产业联盟在光谷成立。该联盟整合了光谷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品服务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是一个提供智能制造全方位服务的专业化组织。

“软件定义工业,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大脑,而物联网是神经网络。随着互联网、物联网高速发展,光谷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业的条件空前成熟,这方面的人才、岗位都在保持增长。”东湖高新区智能制造服务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刘朱锋说。


聚焦|《南方日报》:武汉光谷精准“出牌” 破题“互联网+”


“软件和互联网知识更新快,热点频发,竞争激烈,人才高速流动。如果一座城市只有几家软件企业,且领域比较单一,就很难实现融合创新,更难形成生态。而现在的产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制造,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融合创新越来越多。”在刘朱锋看来,一个地区比较理想的发展逻辑,首先是扩展相对大的产业领域,形成较大的互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周边生态,形成人才蓄水池;由此才能更好为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提供人才,并形成聚集,再通过融合创新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形成集群式发展。而武汉光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