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沙利文的斯諾克風骨,他的每一場比賽都是私人訂製!

本文節選自作者@劉昕 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謝!

如果說,我們享受的是奧沙利文在球桌上的那股子“瘋勁”,不如說,我們痴迷的是奧沙利文從場內到場外、從內在到外表的斯諾克“風骨”。無論是英國中產階級強調的自信、坦蕩、務實,還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舉重若輕、氣定神閒、四兩撥千斤,都恰到好處地集中到那個抄起球杆的奧沙利文身上。無論我們是在現場俯視,還是隔著屏幕平視,對於那份“風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得仰視!

奧沙利文的斯諾克風骨,他的每一場比賽都是私人訂製!

四十不惑年紀,上海大師賽奪冠後的奧沙利文坦言“已經到了看清一切的年紀”,但是我還是不信他能“看輕”一切。輕了就是重了,重了就是輕了。在奧沙利文身上,類似的哲理經常被體現。獎盃送給小球迷,輸掉比賽給“流浪者”購買食物,抨擊政要……場下的奧沙利文看重的是情懷、責任、公平,看輕的是榮耀、金錢、權貴。來到場上,奧沙利文看重的是享受過程和把握時機,看輕的是比賽結果和戰績排名。

奧沙利文的斯諾克風骨,他的每一場比賽都是私人訂製!

來到本次上海大師賽,奧沙利文有單局逆轉,有整場逆轉。年齡的增長,不僅沒有令他失去年輕時的犀利銳氣,反倒平添了幾分沉穩老練。面對關鍵球,我們還是會看到那個目光堅定又帶有殺氣的奧沙利文——就像2016年大師賽1/4決賽對陣塞爾比的制勝局——即使青絲成雪兩鬢染霜。

奧沙利文的斯諾克風骨,他的每一場比賽都是私人訂製!

不得不說,如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斯諾克比賽,水平良莠不齊,但是奧沙利文的比賽卻場場爆滿,這是球迷對價值感的認同。一項運動,由一個人來完成背書,能賣票,這很難得。如果其他球員的比賽是批量生產,奧沙利文的比賽就是私人訂製,對觀眾負責的職業精神激發了精益求精的比賽態度。相比之下,那些帶著名利之心完成的杆法,終會導致被名利驅動的白球沒有勇氣去往觀眾嚮往的地方。粗糙與精緻兩種狀態,定將導致腐朽與傳奇兩種結果,這些結果都將作為標籤貼在球員身上,載入史冊。奧沙利文的選擇性參賽,有意無意地造成了一種飢餓營銷的效果,看一場少一場造成洛陽紙貴的同時,也喚醒了所有人對頂級的敬畏。

奧沙利文的斯諾克風骨,他的每一場比賽都是私人訂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