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文的斯诺克风骨,他的每一场比赛都是私人订制!

本文节选自作者@刘昕 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如果说,我们享受的是奥沙利文在球桌上的那股子“疯劲”,不如说,我们痴迷的是奥沙利文从场内到场外、从内在到外表的斯诺克“风骨”。无论是英国中产阶级强调的自信、坦荡、务实,还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举重若轻、气定神闲、四两拨千斤,都恰到好处地集中到那个抄起球杆的奥沙利文身上。无论我们是在现场俯视,还是隔着屏幕平视,对于那份“风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得仰视!

奥沙利文的斯诺克风骨,他的每一场比赛都是私人订制!

四十不惑年纪,上海大师赛夺冠后的奥沙利文坦言“已经到了看清一切的年纪”,但是我还是不信他能“看轻”一切。轻了就是重了,重了就是轻了。在奥沙利文身上,类似的哲理经常被体现。奖杯送给小球迷,输掉比赛给“流浪者”购买食物,抨击政要……场下的奥沙利文看重的是情怀、责任、公平,看轻的是荣耀、金钱、权贵。来到场上,奥沙利文看重的是享受过程和把握时机,看轻的是比赛结果和战绩排名。

奥沙利文的斯诺克风骨,他的每一场比赛都是私人订制!

来到本次上海大师赛,奥沙利文有单局逆转,有整场逆转。年龄的增长,不仅没有令他失去年轻时的犀利锐气,反倒平添了几分沉稳老练。面对关键球,我们还是会看到那个目光坚定又带有杀气的奥沙利文——就像2016年大师赛1/4决赛对阵塞尔比的制胜局——即使青丝成雪两鬓染霜。

奥沙利文的斯诺克风骨,他的每一场比赛都是私人订制!

不得不说,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斯诺克比赛,水平良莠不齐,但是奥沙利文的比赛却场场爆满,这是球迷对价值感的认同。一项运动,由一个人来完成背书,能卖票,这很难得。如果其他球员的比赛是批量生产,奥沙利文的比赛就是私人订制,对观众负责的职业精神激发了精益求精的比赛态度。相比之下,那些带着名利之心完成的杆法,终会导致被名利驱动的白球没有勇气去往观众向往的地方。粗糙与精致两种状态,定将导致腐朽与传奇两种结果,这些结果都将作为标签贴在球员身上,载入史册。奥沙利文的选择性参赛,有意无意地造成了一种饥饿营销的效果,看一场少一场造成洛阳纸贵的同时,也唤醒了所有人对顶级的敬畏。

奥沙利文的斯诺克风骨,他的每一场比赛都是私人订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