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大林麝養殖基地落戶交城 特色養殖助力脫貧

山西最大林麝养殖基地落户交城 特色养殖助力脱贫

在林麝養殖場裡,一共有七位專職飼養員,平均每人負責照顧40到50只林麝。 王瑞軍 攝

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劉靜 路小飛 王瑞軍)“一隻公麝平均一年可以產麝香二十克左右,每克市場價在1000元左右,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一年一頭公麝可以增收近兩萬元。”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龐泉溝林麝養殖基地的負責人郭鳳鵬向記者講述著自己養殖林麝的脫貧之路。

山西最大林麝养殖基地落户交城 特色养殖助力脱贫

目前,依託山西農業大學的林麝養殖技術,郭鳳鵬的養殖場已打造成山西最大的林麝飼養基地。 王瑞軍 攝

龐泉溝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除了旅遊業外,多樣的動植物資源也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林麝產出的麝香是雲南白藥、保心丸等名貴中藥的必備原料,是國家十大名貴中藥之一,有著‘軟黃金’之稱。”郭鳳鵬表示,正是看中了珍貴的藥用價值,他才決定引進200只林麝,進行實驗推廣。

山西最大林麝养殖基地落户交城 特色养殖助力脱贫

林麝產出的麝香是雲南白藥、保心丸等名貴中藥的必備原料,是國家十大名貴中藥之一,有著“軟黃金”之稱。 王瑞軍 攝

林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性格孤僻,喜歡獨居,對環境要求較高。郭鳳鵬的林麝養殖場就坐落在海拔1500米的龐泉溝山坡地帶。“不管是野生還是圈養,林麝的生活區必須在1500米左右的山坡上,補充的飼料更要按克分配,營養均衡,十分精細。”郭鳳鵬說道。

山西最大林麝养殖基地落户交城 特色养殖助力脱贫

郭鳳鵬的林麝養殖場就坐落在海拔1500米的龐泉溝山坡地帶。 王瑞軍 攝

今年50歲的高銀餓是養殖場聘請的專業飼養員,負責幼麝的日常生活、心理疏導。她告訴記者,每天下午都會定點為林麝準備餐食,洗料、切絲、稱重,按克配比營養食品。在林麝養殖場裡,一共有七位專職飼養員,平均每人負責照顧40到50只林麝。

山西最大林麝养殖基地落户交城 特色养殖助力脱贫

林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性格孤僻,喜歡獨居,對環境要求較高。 王瑞軍 攝

“咱們以前就買回來兩百多隻了,今年還計劃再買一兩百隻。不光是公麝,母麝一年可繁殖兩到三頭幼麝,每頭幼麝可賣2萬元,如果全部銷售,價格也十分可觀。”郭鳳鵬告訴記者,突破養殖技術難題後,林麝每年的養殖成本大概是2000元左右。

目前,依託山西農業大學的林麝養殖技術,郭鳳鵬的養殖場已打造成山西最大的林麝飼養基地。

山西最大林麝养殖基地落户交城 特色养殖助力脱贫

龐泉溝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除了旅遊業外,多樣的動植物資源也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 王瑞軍 攝

而龐泉溝鎮目前正在建設的提取麝香的技術實驗室,投產使用後將推動林麝的養殖、麝香提取成為一條生產線,成為當地特色養殖的轉型項目。成立林麝養殖場不僅讓郭鳳鵬創業成功,更是帶動了附近村裡的村民脫貧增收。

龐泉溝鎮市莊村村民馬發財原本的生活來源主要靠電焊、維修電壓線等。2017年,馬發財聽說鎮裡建成了林麝養殖場,就來應聘上崗。每天上班時間做一些相對輕鬆的技術活兒,收入可達3000至4000元,還提供食宿。如今,修整林麝養殖基地的花草林木成了他最開心的事。

山西最大林麝养殖基地落户交城 特色养殖助力脱贫

飼養員每天下午都會定點為林麝準備餐食,洗料、切絲、稱重,按克配比營養食品。 王瑞軍 攝

“離家近、工資高”成為不少在外務工的龐泉溝鎮村民紛紛回鄉就業的理由。他們和老馬一樣,在林麝養殖場裡負責綠化、建設房屋等工作,實現返鄉就業脫貧致富。

郭鳳鵬說,下一步打算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通過向有志發展林麝產業的貧困群眾提供種源,保障回收並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發展林麝養殖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