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時間越來越零散 電視節目何不碎片化?

當下,用戶時間越來越零散,注意力經濟日益緊俏。國外的電視節目有長短節目之分,讓用戶可以利用零散時間觀看喜歡的節目。但是,我國在此卻走向兩個極端:一種是普遍的長達半小時以上的長電視節目,一種則是蓬勃發展的時長不到幾分鐘的短視頻節目。

最好的故事用最好的講述方法,這雖是電視節目成功的不二法門。但首先,採用受眾喜歡的方式去講述才是王道!

國外電視短節目已成潮流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智能手機等產品的普及已經改變了觀眾們觀看媒體節目的習慣。對於媒體產品創作者來說,重要的是要清楚現在從根本上影響觀眾的是意圖而非注意力,從而創作出適合受眾的媒體產品。

之前,美國用戶主要是觀看“沙發節目”。“沙發節目”是指以前的美國人在官方播出電視節目幾天或幾周後,家人會一起坐在沙發上再把這些劇集重溫一遍。他們甚至將這些電視劇錄下來,然後到一個特定的地方觀看,比如說在自己家庭地下室的大屏幕上看。這就是普通美國家庭裡的所謂“沙發節目”。

用戶時間越來越零散 電視節目何不碎片化?

眾所周知,現在美國人已經徹底改變了他們看電視的方式。人們從Hulu上獲取內容,而不再是由CBS推送給他們。DVR允許改變觀看時間並跳過廣告。

許多人選擇利用生活間隙時間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看電視劇,而不是坐在沙發上看。這些節目稱之為“手機節目”。

現在,美國這樣的間隙式媒體產品也就是“手機節目”的涵蓋範疇更廣,並且發展勢頭強勁。這種產品往往是用來填補用戶生活中間隙,消磨時間的程序設計——在雜貨店排隊等候的10分鐘,在等待接孩子的5分鐘,在火車或公共汽車上的35分鐘。對於我來說,這些都是收藏在Instapaper,有聲讀物和像《億萬富翁》這樣的手機節目內容。

用戶時間越來越零散 電視節目何不碎片化?

國內市場急需間隙式媒體產品

在中國,無論是綜藝節目還是電視劇等一些電視節目,時長大都在半個小時以上。相對於受眾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的趨勢,這是不合時宜的。

由此觀之,成為沙發節目並不是成功媒體的唯一標準。儘管意圖已經成為最稀缺的資源,但受眾的注意力仍然很有價值。只是相比於之前,現在人們往往以較小的增量進行節目分發,並且會在不同的環境中進行分發。例如我仍然看完了70多集的《甄嬛傳》和近2個小時的《創造101》,因為掌上電視允許我將生活中的無聊時間重新變得有意義起來,避免了這些時間在日復一日的發呆和刷社交媒體中度過。

用戶時間越來越零散 電視節目何不碎片化?

一旦中國創作者認識到,大量的觀眾正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觀看他們的作品,他們就可以重新開始思考自己作品的構成。例如,如果我要用三四塊零碎時間來看完一個小時的電視劇,為什麼不把現有的每集電視劇分成幾個小的章節—從字面上看,標記為第1章、第2章、第3章等等。

儘管許多製作人和流媒體平臺似乎認為他們的作品理所當然會吸引更多受眾,但並不是每個節目都是為狂熱的觀眾所準備的。為什麼不改變一下既定的節目長度呢?調查顯示,用戶喜愛的手機節目往往都是30分鐘或60分鐘。但是這些長度僅僅是50年前廣播電視和其他節目的固定格式。由於間隙式媒體產品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類別,因此值得製作專門針對這些時間空隙的節目。

假設我站在機場安檢前排隊,還需要等上10分鐘的話,我很樂意能夠在手機上打開應用程序,輸入等待的時間長短,從而獲得一個可以消磨這段時間的短節目列表。

用戶時間越來越零散 電視節目何不碎片化?

目前,這種形式的短節目在國內還不存在。但是一旦媒體意識到這種需求,它就可以創造供給,並以此造就一種全新的格式。我們可以將其明確設定為間隙式媒體產品,將其稱之為超短節目。這種超短節目就可以滿足受眾的需要,利用好受眾的碎片化時間,從而搶佔用戶的注意力。

在過去,固定的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的時間帶給我們不少情景喜劇之類的節目。而在21世紀,生活中的間隙時間可以做類似的事情。他們可以產生新鮮的故事講述技巧,甚至是新的故事類型。用戶時間的碎片化,急需間隙化電視節目來滿足其需求。通過審視觀眾的具體行為和注意程度來重新構思媒體產品,可以有效提升現有產品的質量,並促進創造出新的產品形式。這是傳統電視節目最壞的時代,但也是電視媒體自身重塑最好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