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经济的价值

区块链作为一个能进行价值承载和价值流通的载体,因此其主要应用场景应为能提高价值存储和价值流通效率的领域。

区块链从技术领域层面可以看成一个作为分布式加密技术的数字平台,从社会学看可以看成一个能提高群体共识能力的协作平台,但是从通证经济的层面看,区块链是实现通证经济体的一个非常好的实现平台(这是一个居高临下的“上帝视角”)。

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匹配人们的供给和需求,更好的实现整体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更好的价值流通。区块链鉴于其加密数学上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使得区块链技术成为价值流通一个非常稳健可靠的底层平台。这种可靠和稳健的底层价值平台可以取代大部分的物理世界的中介机构或平台,在理论上来说,一个设计合理的区块链项目能不断逼近零摩擦的市场交易行为(零摩擦的市场交易是不是经济学的终结目标?)。

注意以上说的仍然是理论,其实现目的的阻碍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比如底层的公链效率(TPS等等),还有一些社会学博弈学的演化,比如更好的共识理论和算法。还有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层面上面的,比如激励机制/惩罚机制是否合理,权益的分配和流转是否符合当下大部分组织的利益分配。根据通证派孟岩老师的研究,将这些通过区跨链最终实现价值的流转的经济学层面的设计统称为通证经济体设计。这是一个由上至下的视角,充分利用区跨链自身特点,结合当下实体组织或其它松散型组织的利益需求,设计一套满足组织权益分配和流通的通证,然后在此基础性成成的一套有自组织的,自洽的有正向螺旋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称之为通证经济体。

这里澄清两个名词:通证和通证经济体,通证代表可以流通的权益(广义的包含了通行证,激励,权益证明,价值存储的媒介和支付清算的手段)。而通证经济体则包含了居于通证的分配和流转规则,同时包含了参与通证流转的全部节点(资源方、服务方,数据方等各方节点).

通过通证经济的视角,现在的一些区块链项目可以做如下重新解释:

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非常单纯的货币属性的通证,其主要包含了价值的存储和价值的流通,其中比特币网络中各个节点

和比特币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交易费规则还有节点挖矿的奖励规则构成了一整套以比特币(通证)为基础的金融通证经济体。

以太坊:以太坊作为区块链世界的计算机,其流通的通证即为以太币和其中交易的gas,其中以太币可以理解为一种功能币种,起主要作用是起到公链的交易燃烧费用(其中gas主要是提供一个对标以太坊价格比较稳定的燃烧费用),当然现在起主要作用是作为ico的入场券。

将以太币理解为以太坊这台世界计算机的正常运转功用通证。则整个以太坊网络和所有以太坊节点还有其中各个DAPP的费用消耗规则构成了一整套以以太币为功能性通通证的通证经济体。(其它公链基本都是这种结果的经济体)

应用层效用类通证。这类通证是市面上大多数通证的类型,我的理解为产品化通证,通过类似互联网产品进行一些效用类的权益分配,以此刺激用户的增长和提高用户粘性。建立效用类权益的生态,比如产品CND是一款通过中心化应用软件,为软件使用者提供一些预测问题,并对高正确率这发放CDN通证进行激励。此类通证类似互联网产品的积分机制,但是其发行透明度和流动性远远高于积分机制。

证券类通证。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证,通过重新将企业内部权益在技术上通过区块链重新改造,可能涉及企业权益的一些重新设计和规划,并做到企业权益更好的分配和流通。所谓的币改就是这样的例子。目前证券类通证比较少,主要受各国证券法律和监管政策的影响。

通证经济是站在区块链本身的一个更好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为区块链的落地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值得不断的学习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